【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运输的架构式海底鱼类栖息礁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运输的架构式海底鱼类栖息礁体。
技术介绍
由于海洋环境的恶化以及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破坏日益严重,如何通过人为方式来改善这一问题势在必行;其中以投放人工鱼礁的方式来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和索饵等的场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的人工鱼礁通常由石块、混凝土块、废旧车船等物体构成。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821746U,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废旧渔船改装鱼礁,该申请案利用废旧渔船的船体进行改造,在船体甲板上设置镂空混泥土礁体,并在船体内的下部设置混泥土体构成渔礁。再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599081A,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一种人工鱼礁,该申请案利用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一体的上部单元、左下部单元及右下部单元所形成;其通过组合堆叠构建鱼类产卵与栖息的场所,在多个组合的情况下还能大大提高人工鱼礁的稳定性与水动力性。目前利用废旧车船等物体构成的鱼礁,或由石块或混凝土块等物体构成的鱼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运输的架构式海底鱼类栖息礁体,其特征是,包括上架、位于上架下方的下架及位于上架与下架之间的浮动限位连接结构,所述上架上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上栅栏板,且上栅栏板位于上架下方,所述上栅栏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下架上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下栅栏板,且下栅栏板位于下架上方,所述下栅栏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浮动限位连接结构包括浮动导杆及两块可滑动设置在浮动导杆上的滑动套,所述浮动导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导杆环形限位挡块,所述上架与滑动套之间通过上连杆相连接,所述上连杆的一端与上架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滑动套铰接相连;所述下架与滑动套之间通过下连杆相连接,所述下连杆的一端与下架铰接相连,另一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运输的架构式海底鱼类栖息礁体,其特征是,包括上架、位于上架下方的下架及位于上架与下架之间的浮动限位连接结构,所述上架上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上栅栏板,且上栅栏板位于上架下方,所述上栅栏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下架上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下栅栏板,且下栅栏板位于下架上方,所述下栅栏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浮动限位连接结构包括浮动导杆及两块可滑动设置在浮动导杆上的滑动套,所述浮动导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导杆环形限位挡块,所述上架与滑动套之间通过上连杆相连接,所述上连杆的一端与上架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滑动套铰接相连;所述下架与滑动套之间通过下连杆相连接,所述下连杆的一端与下架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滑动套铰接相连;所述浮动导杆上并位于两滑动套之间套设有第一预紧压缩弹簧,所述滑动套与浮动导杆之间设有自释放限位装置;所述自释放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浮动导杆的侧面中部的环形限位卡槽及设置在滑动套上的两端开口的自释放缸体,所述自释放缸体的轴线沿浮动导杆的径向延伸,自释放缸体的内腔由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构成,所述第一腔体位于第二腔体与浮动导杆之间,且第一腔体的内径大于第二腔体的内径,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第一活塞体,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活塞体,且第一活塞体与第二活塞体之间通过活塞连接杆相连接,靠近浮动导杆的第一腔体的内侧面上设有腔体限位块,腔体限位块与浮动导杆位于第一活塞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可使第一活塞体抵靠在腔体限位块上的第二预紧压缩弹簧,所述第一活塞体的端面上设有与环形限位卡槽配合的限位杆,该限位杆与浮动导杆位于第一活塞体的同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运输的架构式海底鱼类栖息礁体,其特征是,所述滑动套的一端面的内边缘设有自释放缸体容纳槽,所述自释放缸体设置在自释放缸体容纳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于运输的架构式海底鱼类栖息礁体,其特征是,所述浮动导杆上、靠近浮动导杆一端设有联动限位机构,所述联动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浮动导杆内并沿浮动导杆径向延伸的径向柱孔、可滑动设置在径向柱孔内的活塞体、设置在浮动导杆端面上并与径向柱孔相连通的连接孔、设置在连接孔内的塞杆、设置在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好学,王洋,隋宥珍,丰美萍,李德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