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常有专利>正文

无创氧气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9498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创氧气面罩,在罩体(1)前端连接有面罩接口(4、8),在面罩接口的前部装有单向呼气活门(10),进气管(13)从面罩接口的前端引入,在进气管端口接有单向进气活门(9),其特征在于:    a、面罩接口分为前接口(8)和后接口(4),二者通过钩槽卡接在一起,    b、进气管(13)在面罩接口的前端设有一个折弯段,    c、在单向呼气活门(10)的前部装有控压气囊(11),从面罩接口前端引入的控压气道(12)与控压气囊(11)相连通。(*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呼吸面罩,具体地说是一种无创氧气面罩
技术介绍
无创氧气面罩是临床上对呼吸困难的危重病人进行救治所经常使用的一种器械,是与气管切开、插入导管这种有创供氧方式相对的一种无创供氧方式。其结构是在罩体前端连接有面罩接口,在面罩接口的前部装有单向呼气活门,进气管从面罩接口的前端引入,在进气管端口接有单向进气活门。将罩体扣合在病人口鼻部位,进气管与呼吸机相接,打开呼吸机,氧气通过呼吸机进入进气管。当病人吸气时,进气管端口上的单向进气活门打开,氧气进入罩体内,被病人吸入;当病人呼气时,单向呼气活门打开,将病人呼出的气体排出面罩。这种无创氧气面罩,由于单向呼气活门的启闭仅受控于大气压的大小,即面罩内的气体压力只要大于大气压力就开启,小于大气压力就关闭。因此这种面罩不能实现在治疗上非常需要的一种控制呼吸压力的治疗目的。另外,现有面罩在罩体前部连接的面罩接口均为一体结构,有一个较长的伸出段,且进气管与面罩也为直管式连接,所以病人只能仰面正躺佩带使用。而且这种面罩结构,也使得面罩前端的摇摆力矩增大,容易晃动。一有晃动,就会使氧气面罩的供气密封不严,病人感觉不适。这些都给病人使用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可对呼吸压力进行调控的无创氧气面罩,以克服现有装置的不足,提高治疗效果。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无创氧气面罩是在罩体前端连接有面罩接口,在面罩接口的前部装有单向呼气活门,进气管从面罩接口的前端引入,在进气管端口接有单向进气活门,所改进之处一是将面罩接口分为前接口和后接口,二者通过钩槽卡接在一起;二是进气管在面罩接口的前端设有一个折弯段;三是在单向呼气活门的前部装有控压气囊,从面罩接口前端引入的控压气道与控压气囊相连通。本技术的设计关键点,一是在单向呼气活门前部设置控压气囊,并连通控压气道。通过调整控压气囊的鼓胀程度,来控制单向呼气活门的开启压力从而达到可对呼吸压力进行调控的目的。这对治疗效果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是将原有面罩接口一分为二,制成两体结构,二者通过钩槽卡接方式连接,可以实现相对任意角度的旋转,并且进气管在面罩接口的前端设有一个折弯段。这样就可以使进气管道与氧气面罩实现了90。的连接和360。的任意旋转。由此即可降低氧气面罩前端进气管道的高度,方便地调整进气管与呼吸机的连接方向,病人可左右侧躺或仰面正躺使用本氧气面罩,且避免了因晃动产生的供气密封不严及病人感觉不适的缺陷,使病人使用更加方便舒适。氧气面罩的这种进气管拐弯连接方式,改变了传统面罩的直管式连接方式,由此大大缩短了氧气面罩前部的空间占用。这样,在野外救护或者紧急运送过程中,在狭小空间内也可使用本氧气面罩抢救伤病人员,从而提高了伤病人员救治和生还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较好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将原有面罩接口制成两体结构,二者通过类同于照相机的机身与镜头的钩槽卡接方式相互连接,即后接口4通过螺母旋接紧固在罩体1的前端口。在后接口4的前部开有一圈卡槽6,在卡槽前端的凸沿上开有两个卡口5。在前接口8的后端面设有两个后伸的卡钩7,将卡钩7对准后接口4上的卡口5压入,使卡钩7进入卡槽6中,后接口4的前端面即贴合在前接口8的后端面上。转过一个角度,即可使前、后接口连接在一起,同时前接口8还可相对后接口4旋转,由此方便了进气管的调整。图1中,在进气管13上套接定位板15,紧固螺钉14穿过定位板15和套管16旋接在前接口8的前端面上。进气管13在定位板15的外部设有一个折弯段。折弯后的进气管外伸段通过供气接头与供气气源相接。定位板15夹持着进气管13,从前接口8的前端引入,单向进气活门9插接在进气管13的端口,单向呼气活门10套在进气管13上,并位于前接口8与定位板15之间的空隙中。单向呼气活门10的内圈边沿卡在进气管13的一圈小凸棱上,其外圈边沿阻隔在前接口8的前端面。在前接口8与定位板15之间的空隙中还装有套在进气管13上的控压气囊11。控压气道12的一端与控压气囊11相连通,另一端穿过定位板15向外通出,以通过控气接头接控气气源。控压气囊11位于单向呼气活门10和定位板15之间,用以调控单向呼气活门的开启压力。图1中,在罩体1的端口内设有内口圈2,该内口圈可与罩体1的内层制为一体,并可采用硅橡胶材料制造,使患者感觉舒适。内口圈2在罩体1内的呼吸气体挤压下,会受压自行外展,很好地与患者面部相贴合,从而实现了面罩与面部的良好密封。其密封效果远远优于原有面罩所采用的罩体边缘气囊密封的方式,对提高氧气面罩的使用效果,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无创氧气面罩,在罩体(1)前端连接有面罩接口(4、8),在面罩接口的前部装有单向呼气活门(10),进气管(13)从面罩接口的前端引入,在进气管端口接有单向进气活门(9),其特征在于a、面罩接口分为前接口(8)和后接口(4),二者通过钩槽卡接在一起,b、进气管(13)在面罩接口的前端设有一个折弯段,c、在单向呼气活门(10)的前部装有控压气囊(11),从面罩接口前端引入的控压气道(12)与控压气囊(1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创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进气管(13)上套接定位板(15),紧固螺钉(14)穿过定位板(15)和套管(16),旋接在前接口(8)的前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创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在罩体(1)的端口内设有内口圈(2)。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医用呼吸面罩,其结构是在罩体前端连接有面罩接口,在面罩接口的前部装有单向呼气活门,进气管从面罩接口的前端引入,在进气管端口接有单向进气活门,所改进之处一是将面罩接口分为前接口和后接口,二者通过钩槽卡接在一起;二是进气管在面罩接口的前端设有一个折弯段;三是在单向呼气活门的前部装有控压气囊,控压气道与控压气囊相连通。本技术通过可调控呼吸压力,实现进气管与面罩的任意角度连接,使病人使用更加方便舒适,还可在野外救护或者紧急运送的狭小空间内使用本氧气面罩抢救伤病人员。文档编号A61M16/06GK2635116SQ0326962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5日专利技术者王常有, 李华军 申请人:王常有, 李华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常有李华军
申请(专利权)人:王常有李华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