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熔模铸造中利用微生物对蜡模进行辅助脱除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熔模铸造蒸汽脱蜡
,具体涉及一种在熔模铸造中利用微生物对蜡模进行辅助脱除的方法。
技术介绍
熔模铸造中脱蜡工序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序之一,一般认为超过90%的型壳缺陷源自脱蜡过程。在蒸汽脱蜡过程中,蜡模受热熔化后顺脱蜡口和浇道流出而获得型壳空腔,脱蜡后的型壳在焙烧后进行金属液的浇注。但是在脱蜡过程中局部蜡料难以快速熔化,脱蜡口蜡液流出通道难以及时畅通。密封于型壳中的蜡模受热膨胀对型壳施加膨胀载荷,极易引发型壳裂纹、剥落甚至整体开裂。脱蜡过程中产生的微裂纹源可以在随后进行的焙烧、预热和浇注过程中发生扩展,给最终的铸件造成一系列的表面和夹杂缺陷。目前一般通过控制升温速率、炉内温度和脱蜡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脱蜡过程进行控制。但是型壳在密闭的脱蜡炉中受到的膨胀应力、蜡料的粘度变化以及蜡料对型壳的渗入等参数均难以直接测得,脱蜡过程仍然是一个近似的工艺黑箱,型壳在脱蜡过程中的破坏仍然频频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熔模铸造中利用微生物对蜡模进行辅助脱除的方法,以解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熔模铸造中利用微生物对蜡模进行辅助脱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含有微生物的液态培养基密封于石蜡空心结构内部,在压蜡前将含有微生物的石蜡空心结构置于蜡模压型内部;尤其是脱蜡时容易出现破坏的部位;所述微生物为具有运动能力的兼氧杆菌;2)进行制壳操作:完成6至7层背层型壳,将背层型壳置于25℃至35℃干燥间进行干燥,制壳周期7到8天;3)在第四层背层型壳及之后的型壳干燥过程中,对含有微生物的型壳处局部进行外部红外加热;加热温度为35~40℃,加热时间为3~4天;4)进行蒸汽脱蜡操作,脱出已部分分解的蜡料;5)回收脱出蜡料,灭活微生物后进行新一次的压蜡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熔模铸造中利用微生物对蜡模进行辅助脱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含有微生物的液态培养基密封于石蜡空心结构内部,在压蜡前将含有微生物的石蜡空心结构置于蜡模压型内部,即脱蜡时容易出现破坏的部位;所述微生物为具有运动能力的兼氧杆菌;2)进行制壳操作:完成6至7层背层型壳,将背层型壳置于25℃至35℃干燥间进行干燥,制壳周期7到8天;3)在第四层背层型壳及之后的型壳干燥过程中,对含有微生物的型壳处局部进行外部红外加热;加热温度为35~40℃,加热时间为3~4天;4)进行蒸汽脱蜡操作,脱出已部分分解的蜡料;5)回收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志刚,魏亚蒙,胡可辉,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