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植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772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一次性使用的两根型皮下埋植剂专用植入装置,构成包括埋植组件和手术小刀,其特征是,埋植组件结构包括:推杆、推杆导筒、注射针和注射针护套;手术小刀结构包括手柄、小刀和刃口护框,在刃口护框和手柄之间有起自毁作用的凹槽。在推杆的杆茎上设有三段用于把握推杆推入深度的突棱,推杆导筒的导腔与注射针内腔一起组成放置埋植剂的贮腔。在注射针上设有便于把握注射针插入深度和退出位置的两个标记线。(*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计划生育用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合于将两根型皮下埋植剂植入皮下的一次性使用的皮下植入装置
技术介绍
利用皮下埋植剂实现避孕的方法是一种较新颖的避孕方法。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这种方法是将一定剂量的孕激素放置在硅橡胶囊管中,然后,将此囊管埋植于育龄妇女皮下(通常是在其手臂的上部),使其缓慢地少量地释放孕激素,起到避孕作用。最初的皮下埋植避孕方法使用的埋植剂由六根火柴棒大小的硅橡胶囊管组成,有效避孕期五年。我国在“六五”期间,由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牵头攻关,研制成功了由两根几乎与六根型同样大小的硅橡胶囊管组成的具有同等效果的埋植剂。这类埋植剂的放置方法通常是使用一种带有针芯的套管针(参见苏昭仪、程利南、任芳明编著,《常用避孕节育方法指导》,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先在上臂内侧中部,局部麻醉下作一2mm长切口,用该套管针通过小切口将埋植剂呈扇状排列植入皮下。该法的缺点是,套管针和手术刀都不是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每次临用前均要做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而且作为埋植剂的硅橡胶囊管未预先贮存在套管内,需由施术者逐次逐根装入套管针进行埋植。这样,不仅给施术者带来麻烦,也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使用简便、有利于避免交叉感染的一次性使用的植入两根型皮下埋植剂专用的皮下植入装置。该装置的构成包括带注射针的埋植组件和带柄的手术小刀,其特征是,所述的埋植组件结构包括推杆、推杆导筒、注射针和注射针护套;所述的手术小刀结构包括手柄、小刀和刃口护框,在推杆的杆茎上设有三段沿杆茎圆形断面圆周相对配置的突棱,推杆导筒设有前端与注射针内腔相通的推杆导腔,在导腔后端的腔壁上设有开有导槽的突环,在手术小刀刃口护框和手柄之间设有凹槽。这套装置出厂时,推杆、推杆导筒(连同注射针和注射针护套)和手术小刀相互分离地装在同一个消毒包装内,在由推杆导筒的推杆导腔和与之相通的注射针内腔合在一起组成的埋植剂贮腔中已装有两根埋植剂。为叙述方便计,下面拟依使用操作程序,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进行说明。在施行埋植手术时,由于在手术小刀的刀柄与刃口护框之间设有凹槽,施术者只要按压刃口护框,就可以使护框折断脱落,露出刀刃,即可作植入埋植剂用的皮下切口。同时对装置起到“自毁”作用,确保它的“一次性”使用。为便于施术者对手术小刀的把握,防止滑动,在手术小刀的手柄上设有突纹。接着,在植入埋植剂时,将注射针从切口处缓缓插入皮下,直至注射针上的后一标记线处,然后将推杆插入推杆导筒的导腔中,使推杆柄上的箭头状标记与推杆导筒上的箭头状标记在同一侧相向对准,这时,由于推杆杆茎上设有三段沿杆茎圆形断面圆周相对配置的突棱,导腔后端的腔壁上设有开有导槽的突环,杆茎上最前端的突棱正好与突环上的导槽吻合而能顺利推入导腔,顶住已装入导筒导腔内的埋植剂,而位于相对位置的第二个突棱被该突环挡住,接着,将推杆旋转180°,即可使该突棱与突环上的导槽吻合,推杆又可以顺利推入推杆导腔。在缓缓退出与注射针连在一起的推杆导筒的同时,缓缓推入推杆,第一根埋植剂即可植入皮下,同时推杆杆茎上与前一突棱位置相对的第三个突棱被突环挡住而不能进一步将推杆推入;注射针退至与针尖接近的第一标记线时,调整注射针的皮下插入角度,使与第一次植入呈V字形角,再将注射针缓缓插入至第二标记线,再将推杆柄旋转180°,使被挡住的第三个突棱与突环的导槽吻合,让推杆能顺利推入;依然是在缓缓退出注射针的同时,缓缓推入推杆,将第二根埋植剂置入皮下。由上述可见,注射针上的两个标记线对于施术者把握注射针的插入深度和退出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即第一个标记线宜与针尖相距8~12mm,这样,在植入第一根埋植剂,退出注射针时,只退到该标记线,针就不会滑出体外并可转向作第二次插入;为便于把握埋植剂的植入,第二个标记线与第一个标记线的距离宜与埋植剂的长度相当,即41~45mm,另外,为便于施术者的皮下插入操作,第二个标记线宜与推杆导筒的前缘相距10~20mm。为了在埋植前能预先将两根埋植剂前后依次放置在由推杆导筒的推杆导腔与注射针内腔合在一起组成的埋植剂贮腔中,该贮腔的长度应至少能容纳两根埋植剂,腔的内径应能容许埋植剂能顺利被推杆顶出,即该长度宜为95~105mm,内径宜为2.5~3.5mm。为保护注射针及针尖,避免受到机械性损伤,本技术使用前用注射针护套套住注射针加以保护,有时,为进一步确保用环氧乙烷消毒时的彻底性,可以在护套前端开2~4个小孔,利于环氧乙烷渗入护套内部。对于推杆导筒的外形设计没有特别限制,但为使用方便计,最好其前段加工成圆锥形,后段为扁平状,这样,前段有利于与注射针护套紧配吻合,后段便于和也加工成扁平状的推杆柄按箭头状标记对准并进行转向操作。鉴于本技术属于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追求制造方便、成本低是十分重要的,按本技术构思,其中除了注射针和手术小刀需使用不锈钢金属制造外,其余均可采用无毒的塑料制造,并且采用注塑成型工艺更有利于降低成本,当然作为医疗器械,材料的颜色以浅色为宜。由上述可见,本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具有自毁性结构,确保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其次,在注射针上设有标记线、推杆杆茎上有突棱,便于施术者把握植入深度,各项标志鲜明,操作时掌握方便。两根埋植剂已预先装入装置内,植入作业可一次完成。本技术曾提供上海某计划生育指导所试用,深受有关医务人员的欢迎,认为操作简便,省却术前术后的许多麻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产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推杆导筒和注射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推杆;2——推杆导筒;3——注射针;4——护套;5——小孔;6、7——箭头状标记;8——手柄;9——突纹;10——凹槽;11——小刀;12——刃口护框;13——推杆柄;14——杆茎;15、16、17——突棱;18——导腔;19——突环;20——导槽;21、22——标记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绝不局限于该实施例。实施例参见附图。如图1所示那样,采用可注塑的半透明聚丙烯粒料,分别用注塑成型法制成推杆、推杆导筒、前端设有两个相对配置小孔的注射针护套以及由手柄和刃口护框构成的手术小刀,其中,小刀在注塑时埋入手柄内,手柄两侧设有四条突纹。按照图2所示,推杆结构包括推杆柄和推杆杆茎两部分,推杆柄为扁平状,长24mm,厚4mm,一侧有朝向杆茎的箭头状标记,杆茎为圆柱状,长98mm,直径2.15mm,沿其圆形断面圆周相对配置三段突棱、和,第一突棱和第三突棱与推杆柄上的箭头状标记位于同一侧,第二突棱位于相对一侧,突棱宽1mm,高0.15mm,突棱长1mm,突棱、长42mm。按照图3所示,推杆导筒的前段呈圆锥形,后段为扁平状,该部分的一侧设有方向对着推杆柄的箭头状标记,推杆导筒内部设有推杆导腔,该导腔的前方与注射针的内腔相连通,而组成埋植剂贮腔,总长度为100mm,Φ约3mm,不锈钢注射针与塑料导筒以适当手段牢固连接。不锈钢注射针上设有标记线和。标记线与针尖相距10mm,与标记线相距44mm,标记线与推杆导筒的圆锥形前缘相距15mm。在推杆导腔的后端设有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植入两根型皮下埋植剂的皮下植入装置,构成包括带注射针的埋植组件和带柄的手术小刀,其特征是,所述的埋植组件结构包括推杆[1]、推杆导筒[2]、注射针[3]和注射针护套[4];所述的手术小刀结构包括手柄[8]、小刀[11]和刃口护框[12],在推杆[1]的杆茎[14]上设有三段沿杆茎圆形断面圆周相对配置的突棱[15]、[16]和[17],推杆导筒[2]设有前端与注射针内腔相通的推杆导腔[18],在导腔[18]后端的腔壁上设有开有导槽[20]的突环[19],在手术小刀刃口护框[12]和手柄[8]之间设有凹槽[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刚王迪钧张孜清郑云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