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劲松专利>正文

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6236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8 0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风换热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对流式显热换热器。包括壳体及交替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多个换热片I和换热片II。其中壳体的一侧设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壳体的另一侧设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排风口,多个换热片I和换热片II将壳体的内腔分隔成交替布设的室内排风通道和室外进风通道,所述室内排风通道和室外进风通道均为波浪形通道,所述室内排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室内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连通,所述室外进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室内排风口和室外进风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对流换热,同时内部棱柱结构强度高、所用材料省,同对风起导向作用,换热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风换热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对流式显热换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进入高楼,住进了一个个钢筋混凝土的房子中。房子封闭越好,人与自然接触的就越少,所以必须让房子内部进来自然的新鲜空气,但进来的室外的空气的同时还得保持室内的温度,在节能环保的今天,空气-空气换热成为一种必要。气-气换热器有显热换热器和全热换热器两种,它的不同点显热换热器的换热材质为铝,而全热换热器的换热材料为纸。显热换热器主要用于温差较大湿度软小的北方地区以及进回风透风率要求低的环境。现有的显热换热器均为正六边体可八边体,从六边体或八边体的四个面分别进风出风,气-气换热方向为交叉进风,交叉进出风时换热区主要集中在一有限区域内,换热区流道短,另外换热芯体需对角安装,安装不太方便,占的空间也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为长流道的对流式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及交替设置于壳体内的多个换热片I和换热片II,其中壳体的一侧设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壳体的另一侧设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排风口,多个换热片I和换热片II将壳体的内腔分隔成交替布设的室内排风通道和室外进风通道,所述室内排风通道和室外进风通道均为波浪形通道,所述室内排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室内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连通,所述室外进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室内排风口和室外进风口连通。所述室外进风口和室内进风口分别设置于壳体两侧的上部,所述室外排风口和室内排风口分别设置于壳体两侧的下部。所述室内排风通道和室外进风通道内均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换热片I上设有多个棱I,所述换热片II上设有多个棱II,所述棱I与棱II均朝同一方向、并一一对应,形成所述波浪形通道。所述换热片I上进一步设有多列支撑柱I,所述换热片II上进一步设有多列支撑柱II,多列支撑柱I分别与多列支撑柱II相对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支撑柱I和支撑柱II交替间隔设置。所述换热片I的两端靠近中间位置分别设有豁口I和豁口II,所述豁口I和豁口II的两侧边向相反方向弯折,并所述豁口I的上侧边与豁口II的下侧边弯折方向相同。所述换热片II的两端分别设有豁口III和豁口IV,所述豁口III的两侧边与相邻换热片I的豁口I的相对应的两侧边弯折方向相反,所述豁口IV的两侧边与相邻换热片I的豁口II的相对应两侧边弯折方向相反。所述换热片I和换热片II均竖直设置,并棱I和棱II均为竖棱。所述壳体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冷凝水集水管I和冷凝水集水管II,所述冷凝水集水管I和冷凝水集水管II分别与所述室内排风口和室外排风口连通。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除霜加热膜。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的换热器,换热器由0.1-0.2mm厚的铝板冲压拉伸而成,铝板压棱压柱,棱与柱的叠加提高了换热板片的强度及整体的强度,同时对风起导向作用,增加了其换热效率。2.本技术采用同侧进出风,换热体为长方形,气-气在交换区内交换热量的流道长,两气体换热时交叉与对流同时进行,对流成为主导,换热后同侧出回风温差小。3.本技术利用铝材质易拉伸,传热效率高,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图2中I处放大图;图4为图2中II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中换热片I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B剖视图;图7为图5中C-C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中换热片II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工作原理的平面示意图。其中,1为壳体,2为室外进风口,3为室外排风口,4为室内进风口,5为室内排风口,6为冷凝水集水管I,7为除霜加热膜,8为冷凝水集水管II,9为换热片I,91为棱I,92为支撑柱I,93为豁口I,94为豁口II,10为换热片II,101为棱II,102为支撑柱II,103为豁口III,104为豁口IV,11为室内排风通道,12为室外进风通道,13为支撑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1及交替设置于壳体1内的多个换热片I9和换热片II10,其中壳体1位于室外的一侧设有室外进风口2和室外排风口3,位于室内的另一侧设有室内进风口4和室内排风口5。多个换热片I9和换热片II10将壳体1的内腔分隔成交替布设的室内排风通道11和室外进风通道12,所述室内排风通道11和室外进风通道12均为波浪形通道,所述室内排风通道11的两端分别与室内进风口4和室外排风口3连通,所述室外进风通道12的两端分别与室内排风口5和室外进风口2连通。所述室外进风口2和室内进风口4分别设置于壳体1两侧的上部,所述室外排风口3和室内排风口5分别设置于壳体1两侧的下部。所述室内排风通道11位于室内的一端靠近上部设有与室内进风口4连通的开口I,位于室外的一端靠近下部设有与室外排风口3连通的开口II;所述室外进风通道12位于室外的一端靠近上部设有与室外进风口2连通的开口III,位于室内的一端设有与室内排风口5连通的开口IV。由室内进风口4进入室内排风通道11内的热(或冷)风沿斜向下方向流动至室外排风口3;由室外进风口2进入室外进风通道12内的冷(或热)风沿斜向下方向流动至室内排风口5。室内排风通道11和室外进风通道12形成对流式板式换热器,如图9所示。所述室内排风通道11和室外进风通道12内均设有支撑结构13,以增加整体强度。所述壳体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冷凝水集水管I6和冷凝水集水管II8,所述冷凝水集水管I6和冷凝水集水管II8分别与所述室内排风口5和室外排风口3连通。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除霜加热膜7。如图5-8所示,所述换热片I9上设有多个棱I91,所述换热片II10上设有多个棱II101,所述棱I91与棱II101均与形成长方体的其它两面折边朝同一方向、并一一对应,形成所述波浪形通道。所述换热片I9和换热片II10上进一步设有支撑结构13,所述支撑结构13为设置于换热片I9上的多列支撑柱I92及设置于换热片II10上的多列支撑柱II102,多列支撑柱I92分别与多列支撑柱II102相对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支撑柱I92和支撑柱II102交替间隔设置。所述换热片I9的两端靠近中间位置分别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及交替设置于壳体(1)内的多个换热片I(9)和换热片II(10),其中壳体(1)的一侧设有室外进风口(2)和室外排风口(3),壳体(1)的另一侧设有室内进风口(4)和室内排风口(5),多个换热片I(9)和换热片II(10)将壳体(1)的内腔分隔成交替布设的室内排风通道(11)和室外进风通道(12),所述室内排风通道(11)和室外进风通道(12)均为波浪形通道,所述室内排风通道(11)的两端分别与室内进风口(4)和室外排风口(3)连通,所述室外进风通道(12)的两端分别与室内排风口(5)和室外进风口(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及交替设置于壳体(1)内
的多个换热片I(9)和换热片II(10),其中壳体(1)的一侧设有室外进风
口(2)和室外排风口(3),壳体(1)的另一侧设有室内进风口(4)和室内
排风口(5),多个换热片I(9)和换热片II(10)将壳体(1)的内腔分隔
成交替布设的室内排风通道(11)和室外进风通道(12),所述室内排风通道
(11)和室外进风通道(12)均为波浪形通道,所述室内排风通道(11)的
两端分别与室内进风口(4)和室外排风口(3)连通,所述室外进风通道(12)
的两端分别与室内排风口(5)和室外进风口(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进风口(2)和
室内进风口(4)分别设置于壳体(1)两侧的上部,所述室外排风口(3)和
室内排风口(5)分别设置于壳体(1)两侧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排风通道(11)
和室外进风通道(12)内均设有支撑结构(1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I
(9)上设有多个棱I(91),所述换热片II(10)上设有多个棱II(101),
所述棱I(91)与棱II(101)均朝同一方向、并一一对应,形成所述波浪形
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I(9)上进
一步设有多列支撑柱I(92),所述换热片II(10)上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许劲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