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黄连的离体保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360344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7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黄连的离体保存方法,包括岩黄连的组培两步成苗,再利用组培两步成苗得到的具有4~6片叶的试管苗,接种到保存培养基进行离体保存,本发明专利技术保存培养基为1/2MS+PPP3331.0mg/l +AC0.3%+蔗糖4.5%+琼脂0.4%。培养基的pH值为5.8,温度为21±1°C,光照强度1400~1600lx,光照时间为8~10小时/天。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在短期内提供大量岩黄连的优质种苗,同时减少了配制培养基和转瓶的步骤,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因此简单易行、生产成本降低,并且,有效解决了岩黄连种质资源保存及规模化育苗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组织培养
,具体地,涉及岩黄连的离体保存方法
技术介绍
岩黄连(CorydalissaxicolaBunting)是罂粟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福建、湖南等省。全草入药,是著名的壮瑶药品种,全草含脱氢卡维丁(岩黄连碱)等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镇痛和强安定作用,并观察到有抑制肿瘤细胞作用;主治疮疖肿毒、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症岩黄连植物分布局限于石灰岩山区,属石山特有种。由于生境条件恶劣,其自然繁殖率很低,加上其种子细小,繁殖比较困难,种群发展障碍,资源蕴藏量十分有限。近年来人们大量采挖和收购,导致了野生资源的供不应求,野生岩黄连资源濒临枯竭,同时在引种栽培时较难成活,给种质保存与利用带来较大的困难。随着大量采挖和收购导致野生资源濒临枯竭,市场供不应求,人工栽培种植成本高且不成规模,开展节约型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是形势所需。采用生物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有效快速地提高岩黄连种苗的繁殖速度和质量,实现岩黄连优质种苗的工厂化育苗,以满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岩黄连的离体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不定芽诱导培养:取岩黄连茎尖作为外植体,在75%乙醇中浸泡30~45s,无菌水冲洗2~3次,投入添加2滴吐温的0.1%升汞4min,再用无菌水冲洗2~3次,再次投入添加2滴吐温的0.1%升汞4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后剪切为0.5~1.0cm长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10~14天,茎尖分化形成嫩黄绿色丛生芽;(2)丛生芽壮苗生根培养:经25~35天,丛生芽长至2~3cm,转入壮苗生根培养基培养1个月后,长成具根和4~6片叶的试管苗;(3)试管苗离体保存:将由丛生芽分化产生的具有4~6片叶的试管苗,接种到保存培养基进行离体保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黄连的离体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不定芽诱导培养:取岩黄连茎尖作为外植体,在75%乙醇中浸泡30~45s,无菌水冲洗
2~3次,投入添加2滴吐温的0.1%升汞4min,再用无菌水冲洗2~3次,再次投入添加2滴吐温的
0.1%升汞4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后剪切为0.5~1.0cm长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
10~14天,茎尖分化形成嫩黄绿色丛生芽;
(2)丛生芽壮苗生根培养:经25~35天,丛生芽长至2~3cm,转入壮苗生根培养基培养1个
月后,长成具根和4~6片叶的试管苗;
(3)试管苗离体保存:将由丛生芽分化产生的具有4~6片叶的试管苗,接种到保存培养
基进行离体保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黄连的离体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诱导培
养基为:MS+6-BA1.5mg/l+NAA0.5mg/l+KT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占江李翠郭晓云赵以民李林轩缪剑华韦莹韦坤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