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注射针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504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麻醉注射针头,属于外科手术麻醉操作及将液体注射充填软组织操作中的一种医疗器械。该针头将原有中空针头的前端封闭为盲端,盲端表面呈球面;盲端侧面均匀、对称设有至少两个眼孔。使用时,首先用相同口径的穿刺工具(如普通针头或专用皮肤打孔器)将皮肤戳孔,然后,通过该孔置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皮下进行扇形的反复穿刺,将液体均匀的注射到手术区域。较原有的麻醉注射针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盲端及球面设计,在进行反复穿刺时可避免或减少对组织内血管、神经、淋巴管的损伤;盲端侧面的眼孔设计,可将液体快速的注射到组织的上下、左右、达到均匀的浸润效果。(*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麻醉注射针头,属于外科手术麻醉操作及将液体注射充填软组织操作中的一种医疗器械。目前,在美容整形外科进行面部除皱、脂肪抽吸等手术时,通常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而采用液态材料进行软组织充填术时,也需要将液体注射到软组织中。浸润麻醉和注射液态软组织充填材料,都需要使用注射技术。该注射技术是通过一般注射针头在软组织内反复穿刺,使液体均匀的注射到手术区域。所存在的问题是普通针头(针头可长、可短,针尖均为单孔,且前端尖锐)在组织内反复穿刺,造成对血管、神经的损伤;因是单孔注射,速度慢,麻醉操作时间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麻醉注射针头,以使得在麻醉及液体软组织充填操作中,进行大面积反复穿刺注射液体时,避免或减少对组织的损伤。提高注射速度,减少麻醉操作时间。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麻醉注射针头,它由中空针头、标准医用注射器接口组成,所述针头的前端为盲端,盲端表面呈球面;盲端侧面均匀、对称设有至少两个眼孔。附图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注射器接口,2中空针头,3眼孔,4盲端。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针头前端设有六个眼孔,盲端表面呈圆球面。使用过程准备好手术区域,首先用相同口径的穿刺工具(如普通针头或专用皮肤打孔器)将皮肤戳孔。然后,通过该孔置入本技术,在皮下进行扇形的反复穿刺,将液体均匀的注射到手术区域。基于本技术的盲端、表面的球面设计及侧面的多个眼孔,可避免或减少对组织内血管、神经、淋巴管的损伤;可将液体快速注射到组织的上下、左右,达到均匀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麻醉注射针头,它由中空针头、标准医用注射器接口组成,其特征在于该中空针头的前端为盲端,盲端表面呈球面;盲端侧面均匀、对称设有至少两个眼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麻醉注射针头,属于外科手术麻醉操作及将液体注射充填软组织操作中的一种医疗器械。该针头将原有中空针头的前端封闭为盲端,盲端表面呈球面;盲端侧面均匀、对称设有至少两个眼孔。使用时,首先用相同口径的穿刺工具(如普通针头或专用皮肤打孔器)将皮肤戳孔,然后,通过该孔置入本技术,在皮下进行扇形的反复穿刺,将液体均匀的注射到手术区域。较原有的麻醉注射针头,本技术的盲端及球面设计,在进行反复穿刺时可避免或减少对组织内血管、神经、淋巴管的损伤;盲端侧面的眼孔设计,可将液体快速的注射到组织的上下、左右、达到均匀的浸润效果。文档编号A61M5/32GK2381334SQ99214710公开日2000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30日专利技术者卢彬, 张树青, 刘文艳, 张澜成 申请人:天津市口腔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麻醉注射针头,它由中空针头、标准医用注射器接口组成,其特征在于该中空针头的前端为盲端,盲端表面呈球面;盲端侧面均匀、对称设有至少两个眼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彬张树青刘文艳张澜成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口腔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