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成形回弹角度快速调整装置和调整方法,所述调整装置包括主模体,副模体和固定块,副模体通过轴与固定块枢转连接,可相对主模体调整回弹角度,轴上通过轴心安装有指针,固定块上通过孔中心设有角度刻线,旋转副模体的同时带动指针指示在不同的角度区域,显示调整的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成形回弹角度快速调整方法及调整装置可调整U形件的开口角度,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并能够保证零件的成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成形回弹角度快速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成形领域,尤其是一种复合材料成形回弹角度快速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在固定翼飞机的襟翼和副翼前缘蒙皮,其横截面呈开口“U”型,在成形过程成中,蒙皮零件会因为回弹的作用,造成零件不贴模,常常需要回弹的角度,通过设计工艺数模对模具进行型面修正。现有技术中的修正装置和方法通常过于复杂或虽简单但难以保证产品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快速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能够有效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效率,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节省成本,可有效提高零件生产效率的一种复合材料成形回弹角度快速调整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利用上述装置的一种复合材料成形回弹角度快速调整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材料成形回弹角度快速调整装置,包括主模体(1),副模体(2)和固定块(3),副模体通过轴(4)与固定块枢转连接,可相对主模体调整回弹角度,轴上通过轴心安装有指针(5),固定块上通过孔中心设有角度刻线,旋转副模体的同时带动指针指示在不同的角度区域,显示调整的角度。进一步,所述主模体(1)和副模体(2)共同形成产品成型面,所述产品为具有U形横截面的U型件。进一步,所述副模体(2)的两端具有与轴相连接的孔,该孔的中心通过所述U型件的分割线。进一步,还包括将副模体进行固定的斜块(6)和螺钉(7),所述斜块的尖端插入主模体和副模体之间将副模体角度固定,调整完毕之后,通过斜块(6)与螺钉(7)的作用将模体(2)固定在主模体(1)上,即可得到调整完全后的零件外形。进一步,角度刻线为-10°~+10°之间。一种复合材料成形回弹角度快速调整方法,其步骤是:1)将主模体(1)、副模体(2)、固定块(3)组合安装,通过数学理论计算得出调整角度,围绕轴(4)旋转副模体(2)带动指针(5),使指针(5)摆动到成形所需的角度,将副模体固定;2)将复合材料一层一层均匀铺在主模体(1)与旋转调整后的副模体(2)形成的型面上,直到铺层到所需料厚,停止铺层;3)将整个型面用密封真空袋罩住并用密封胶条粘在主模体(1)的边缘,将密封袋抽真空,使密封袋完全贴紧型面上的产品表面;4)在保证不漏气的情况下将工装放进热压罐加热固化;5)固化时间到后,脱模,取出“U”形零件。进一步,固定所述副模体的方式如下:将斜块(6)垫在副模体(2)下,并用螺钉(7)将副模体(2)固定在主模体(1)上。本专利技术通过可调角度方式调整“U”形件开口,操作简便,节省成本,并能够有效保证零件的表面质量和成形质量,提高零件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复合材料成形回弹角度快速调整装置的工装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复合材料成形回弹角度快速调整装置的角度调整固定后结构截面图。其中,附图标记为:主模体1,副模体2,固定块3,轴4,指针5,斜块6,螺钉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专利技术全面和完整,并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材料成形回弹角度快速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的复合材料为层状,最终成品为具有U形截面的U型件。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材料成形回弹角度快速调整装置包括:主模体1,副模体2和固定块3,主模体1和副模体2装配之后形成U型产品成型面,将复合材料层层铺设在成型面上,再进行热压固化等程序形成最终成品,由于成型过程中会有材料的回弹作用造成零件不贴膜,因此需要预先计算回弹角度,对模具进行角度修正。其中,副模体2通过轴4与固定块3枢转连接,可相对主模体1调整回弹角度,轴4上通过轴心安装有指针5,固定块3上通过孔中心设有角度刻线,旋转副模体2的同时带动指针5指示在不同的角度区域,显示调整的角度。主模体和副模体共同形成产品成型面,产品为具有U形横截面的U型件。主模体1和副模体2形成产品成形型面,副模体2与固定块3之间配滑合,副模体2两端上有相应的孔。该孔中心通过“U”型件的分割线,该孔通过轴4与固定块3配合,副模体2通过轴4与固定块3连接在一起,且副模体2能够通过轴4自如旋转,固定块3上通过孔中心刻划有角度刻线,为-10°~+10°之间。轴4上通过轴心安装有指针5,通过旋转副模体2能够带动指针指示在不同的角度区域,从而显示调整的角度。角度调整完整后通过斜块6与螺钉7的作用将副模体2固定在主模体1上,斜块6的尖端插入主模体1和副模体2之间将副模体2角度固定,调整完毕之后,通过螺钉7的作用将副模体2固定在主模体1上,即可得到调整完全后的零件外形。副模体2上设有螺钉通孔,由于副模体2角度调整之后其上的通孔轴线与螺钉7轴线发生偏离,因此副模体2的通孔直径应设置得比螺钉7直径大些,便于副模体2角度调整之后螺钉7能够顺利通过通孔与其下方的主模体1上的螺纹孔配合连接固定。斜块6为具有梯形截面的条形板,其梯形的短边一端插入主模体1和副模体2之间进行角度固定。副模体2的两端具有与轴相连接的孔,该孔的中心通过U型件的分割线。在副模体2角度调整之后,其与主模体1之间依旧紧密配合形成完整的U形成型面,不会出现缝隙影响成品质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成形回弹角度快速调整方法,其步骤是:将主模体1、副模体2、固定块3组合安装,通过数学理论计算得出调整角度,围绕轴4旋转副模体2带动指针5,使指针5摆动到成形所需的角度。将斜块6垫在副模体2下,并用螺钉7将副模体2固定在主模体1上。将复合材料一层一层均匀铺在主模体1与旋转调整后的副模体2形成的型面上,直到铺层到所需料厚,停止铺层,将整个型面用密封真空袋罩住并用密封胶条粘在主模体1的边缘,将密封袋抽真空,使密封袋完全贴紧型面上的产品表面,保证不漏气的情况下将工装放进热压罐加热固化。固化时间到后,脱模,取出“U”形零件。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成形回弹角度快速调整方法及调整装置可调整U形件的开口角度,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并能够保证零件的成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材料成形回弹角度快速调整装置,包括主模体,副模体和固定块,其特征在于,副模体通过轴与固定块枢转连接,可相对主模体调整回弹角度,轴上通过轴心安装有指针,固定块上通过孔中心设有角度刻线,旋转副模体的同时带动指针指示在不同的角度区域,显示调整的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成形回弹角度快速调整装置,包括主模体,副模体和固定块,所述复合材料为层状,最终成品为具有U型截面的U型件,其特征在于,主模体和副模体装配之后形成U型成品成型面,副模体通过轴与固定块枢转连接,可相对主模体调整回弹角度,轴上通过轴心安装有指针,固定块上通过孔中心设有角度刻线,旋转副模体的同时带动指针指示在不同的角度区域,显示调整的角度,角度调整完整后通过斜块与螺钉的作用将副模体固定在主模体上,斜块的尖端插入主模体和副模体之间将副模体角度固定,调整完毕之后,通过螺钉的作用将副模体固定在主模体上,即可得到调整完全后的零件外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模体的两端具有与轴相连接的孔,该孔的中心通过所述U型件的分割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刻线为-10°~+10°之间。4.一种复合材料成形回弹角度快速调整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钧,赵本春,肖斌,韦崇福,余辉,邱海庆,杨先勇,熊华强,朱向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昌河航空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