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型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48829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5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温型井盖,包括:井盖本体,用于覆盖住井口;保温层,保温层通过绳索与井盖本体上的固定结构配合固定在井盖本体的下表面。固定结构为井盖本体的边缘设有至少3个绳槽,绳槽间隔设置;保温层贴附于井盖本体的下表面,绳索依次穿过绳槽将保温层固定在井盖本体的下表面。固定结构也可以为井盖本体设有至少3个穿孔,穿孔间隔设置,且靠近井盖本体的边缘,保温层贴附于井盖本体的下表面,绳索依次穿过穿孔将保温层固定在井盖本体的下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将保温层和井盖本体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温型井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共建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型井盖。
技术介绍
检查井是通往地下设施的出入口(如自来水、排水、电信、电力、燃气、热力、消火栓、环境卫生等地下设施),检查井盖是井口部的封闭物。大部分检查井的下方存在流通着油和水等介质的管线,在寒冷地区,特别是寒冷地区的冬季,为了防止管线发生冻堵,需要对检查井采用保温措施。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对检查井进行保温:将毛毡等保温材料压在检查井盖下方,通过井盖的自重将保温材料压在井盖与支座之间进行固定。但是,上述方法在放置毛毡等保温材料时操作不便,需要两人以上配合完成,且在开启检查井盖时保温材料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温型井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温型井盖,包括:井盖本体,用于覆盖住井口;保温层,所述保温层通过绳索与所述井盖本体上的固定结构配合固定在所述井盖本体的下表面。如上所述的保温型井盖,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为所述井盖本体的边缘设有至少3个绳槽,所述绳槽间隔设置;所述保温层贴附于井盖本体的下表面,绳索依次穿过所述绳槽将保温层固定在所述井盖本体的下表面。如上所述的保温型井盖,进一步地,所述井盖本体的边缘均匀设有4-6个绳槽。如上所述的保温型井盖,进一步地,所述绳槽沿井盖平面的切面为弧形。如上所述的保温型井盖,进一步地,所述绳槽的深度小于等于所述井盖本体的厚度的1/2。如上所述的保温型井盖,所述固定结构为所述井盖本体设有至少3个穿孔,所述穿孔间隔设置,且靠近井盖本体的边缘;所述保温层贴附于井盖本体的下表面,绳索依次穿过所述穿孔将保温层固定在所述井盖本体的下表面。如上所述的保温型井盖,进一步地,所述井盖本体均匀设有4-6个穿孔。如上所述的保温型井盖,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为毛毡。如上所述的保温型井盖,进一步地,所述井盖本体为铸铁材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型井盖,通过设置井盖本体,用于覆盖住井口,保温层通过绳索与井盖本体上的固定结构配合固定在井盖本体的下表面,实现了将保温层和井盖本体固定,操作方便,且在开启井盖检查井下状态时,保温层不会随井盖开启而脱落,解决现有技术中井盖本体与保温层分离设置所带来的操作不便、开启井盖时容易造成保温材料脱落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保温型井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保温型井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保温型井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保温型井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保温型井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井盖本体;2:固定结构;21、22、23、24、25、26、27:绳槽;3:上表面;4:下表面;5:侧面;6:绳索;71、72、73、74:穿孔;81、82、83、84:套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保温型井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视图。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型井盖包括:井盖本体1,用于覆盖住井口;保温层,保温层通过绳索与井盖本体1上的固定结构2配合固定在所述井盖本体1的下表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型井盖,通过设置井盖本体,用于覆盖住井口,保温层通过绳索与井盖本体上的固定结构配合固定在井盖本体的下表面,实现了将保温层和井盖本体固定,操作方便,在开启井盖检查井下状态时,保温层不会随井盖开启而脱落,解决现有技术中井盖本体与保温层分离设置所带来的操作不便、开启井盖时容易造成保温材料脱落的问题,并且,不需要额外的制作木制或扁铁制圆形支撑栅栏,增加额外的人工和物料消耗。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保温型井盖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固定结构为井盖本体1的边缘设有至少3个绳槽,绳槽间隔设置。保温层贴附于井盖本体1的下表面4,绳索6依次穿过绳槽将保温层固定在所述井盖本体1的下表面4。具体的,绳槽设置在井盖本体1的上表面3。下面以井盖本体1边缘设有3个绳槽为例进行说明。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绳槽21、绳槽22和绳槽23设置于井盖本体1的上表面3上。可以理解的,上述绳槽的结构不受限制,只要能将穿过的绳索6固定住使其不会从井盖本体1的上表面3上滑落即可。一般情况下,为了确保对检查井的保温效果,保温型井盖的保温层的面积一般会较井盖本体1的面积大,因此,将保温层贴附于井盖本体1的下表面4时,保温层会较井盖本体1的下表面4宽,本实施例提供以下两种方法处理此种情况:第一种方法:在穿绳索6时,先将保温层贴附于井盖本体1的下表面4上,然后将绳索6依次穿过绳槽。在穿绳索6时,将绳索6穿进井盖本体1上的任一绳槽内,本实施例以绳索6先沿图3中的绳槽21穿设为例,穿过绳槽21的绳索的一端留在绳槽21位置处对应的井盖本体1上。穿过绳槽21的绳索6的另一端沿井盖本体1的侧面5绕至井盖本体1的下表面4上,此时,将该绳槽21位置处保温层相较井盖本体1多出的宽度向上沿井盖本体1的侧面5折起,则绳索6的该端沿井盖本体1的侧面5往井盖本体1下表面4绕的时候能将保温层沿井盖本体1的侧面5的折边压致井盖本体1的侧面5上。绳索6的该端沿着侧面5和保温层在侧面5的折边绕至保温层的下表面,再沿着保温层的下表面到达另一绳槽22位置处对应的保温层的下表面位置,再将绳槽22位置处保温层相较井盖本体1多出的宽度向上沿井盖本体1的侧面5折起,绳索6从绳槽22位置处对应的保温层下表面沿保温层在侧面5的折边和侧面5到达绳槽22的位置,穿过绳槽22,再往下沿着侧面5和保温层在侧面5的折边绕至保温层的下表面,继续沿着保温层的下表面达到绳槽23位置处对应的保温层的下表面位置。按照与穿过绳槽22相同的方法,穿过绳槽23,绳索6的该端到达绳槽21位置和绳槽23位置之间对应的保温层的下表面。此时,将绳索6的该端与最开始留在绳槽21位置处的绳索6的另一端在保温层的下表面处打结绑紧,则将保温层固定在井盖本体1的下表面4。第二种方法,在穿绳索6时,先将保温层贴附于井盖本体1的下表面4上,然后将绳索6依次穿过绳槽2。在穿绳索6时,将绳索6穿进井盖本体1上的任一绳槽内,本实施例以绳索6先沿图3中的绳槽21穿设为例,穿过绳槽21的绳索的一端留在绳槽21位置处对应的井盖本体1上。穿过绳槽21的绳索6的另一端沿井盖本体1的侧面5绕至井盖本体1的下表面4上,此时,由于保温层相较井盖本体1的下表面4宽,则穿透保温层,即绳索6的该端从保温层的上表面穿孔进入保温层的下表面。此时,绳索6的该端沿井盖本体1的侧面5穿透保温层绕至保温层的下表面,再沿着保温层的下表面到达另一绳槽22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保温型井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温型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本体,用于覆盖住井口;保温层,所述保温层通过绳索与所述井盖本体上的固定结构配合固定在所述井盖本体的下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型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本体,用于覆盖住井口;保温层,所述保温层通过绳索与所述井盖本体上的固定结构配合固定在所述井盖本体的下表面;所述固定结构为所述井盖本体的边缘设有至少4个绳槽,所述绳槽间隔设置并围成一个至少具有四条边的多边形,用于供所述绳索依次穿过每个所述绳槽且穿过其中至少1组位于所述多边形对角位置的所述绳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占方余鹏翔潘旭周明邹凯尹志鹏杨刚张朋岗缪津津冯宇炜田鹏韩国强秦振杰张靖杨立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