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取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4824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5 0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感应取能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感应取能模块和电路板,感应取能模块包括取能铁芯、取能线圈和补偿线圈,取能铁芯套在配电柜母线上,取能线圈和补偿线圈均缠绕在取能铁芯上,电路板上设置控制模块和依次连接的过压保护模块、整流滤波模块、DC‑DC模块、稳压模块,过压保护模块与感应取能模块连接,壳体上还设有供配电柜母线穿过的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模块能够改变取能线圈和补偿线圈的连接方式,使得感应取能模块处于不同的取能模式下,能够抑制磁通量的变化,可以有效地抑制取能铁芯的饱和,稳定了经整流滤波模块整流后的电压,进而克服了原边电流波动范围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电力
,具体是一种感应取能装置
技术介绍
智能配电柜中需要对电压质量、电压、电流、设备运行温度、环境温湿度、开关状态等物理量进行监测,以保障供电的可靠性。为了给工作在配电柜中的监测传感器供电,需研制一种长期稳定可靠的电源。此类用途电源一般有四种实现方式:蓄电池、光伏-蓄电池供电、激光供电和感应取能供电。蓄电池更换不便且不能保证持续性,光伏电源不能工作在没有阳光或阳光强度不足的地方,而激光供电传输的功率较小,成本昂贵。感应取能供电的装置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的特点,而且使用时安全性高,从而成为配电柜中传感器供电的最佳方式。但是现有的感应取能装置存在原边电流波动范围大以及大电流时取能磁芯深度饱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感应取能装置,通过控制模块能够改变取能线圈和补偿线圈的连接方式,使取能线圈与补偿线圈配合,从而使得感应取能模块处于不同的取能模式下,能够抑制磁通量的变化,可以有效地抑制取能铁芯的饱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经整流滤波模块整流后的电压,进而克服了原边电流波动范围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感应取能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感应取能模块和电路板,所述感应取能模块包括取能铁芯、取能线圈和补偿线圈,所述取能铁芯套在配电柜母线上,所述取能线圈和补偿线圈均缠绕在取能铁芯上,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控制模块和依次连接的过压保护模块、整流滤波模块、DC-DC模块、稳压模块,所述感应取能模块用于从配电柜母线上获取交流电,所述控制模块与感应取能模块、过压保护模块、整流滤波模块连接并控制补偿线圈与取能线圈的连接方式,所述过压保护模块与感应取能模块连接,用于保护与其连接的器件免受感应取能模块的冲击,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用于将取能模块输出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所述DC-DC模块用于对所述整流滤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所述稳压模块用于对DC-DC模块输出的转换后的电压进行稳压保护并产生与负载相匹配的直流恒压,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供配电柜母线穿过的通孔。还包括EMI滤波器,所述EMI滤波器连接在感应取能模块的取能线圈和过压保护模块之间,所述EMI滤波器用于滤除从取能线圈输出端输出的电源信号中的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还包括与控制模块连接的超级电容和锂电池,所述超级电容连接在整流滤波模块和DC-DC模块之间,所述控制模块根据超级电容的电压与控制模块设定的第一基准电压和第二基准电压相比较以控制补偿线圈与取能线圈的连接方式,所述锂电池连接在DC-DC模块和稳压模块之间。还包括充电保护模块,所述充电保护模块连接在DC-DC模块和锂电池之间。所述取能线圈与补偿线圈的绕制方向相反。所述补偿线圈的回路中设有PWM控制器。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另一端通过锁紧装置活动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半圆形通孔,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半圆形通孔,所述第一半圆形通孔和第二半圆形通孔相配合形成供配电柜母线穿过的通孔;所述取能铁芯包括第一半圆弧型取能铁芯和第二半圆弧型取能铁芯,所述第一半圆弧型取能铁芯和第二半圆弧型取能铁芯拼接成一环型取能铁芯,所述第一半圆弧型取能铁芯安装于上壳体内,所述第二半圆弧型取能铁芯安装于下壳体内,所述电路板设置于下壳体内。所述上壳体内设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与上壳体之间设置弹簧,所述第一半圆弧型取能铁芯镶嵌于上固定板内;所述下壳体内设置下固定板,所述第二半圆弧型取能铁芯镶嵌于下固定板内。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置于上壳体上的上定位座和设置于下壳体上的下定位座,所述上定位座上设有螺柱,所述螺柱与上定位座滑动连接,所述下定位座上设有与螺柱相配合的锁紧通孔,所述螺柱穿过锁紧通孔并设有与螺柱相配合的拧紧螺母。所述上壳体上第一半圆形通孔处设有锁紧环,所述锁紧环与上壳体的滑动连接,所述锁紧环与第二半圆形通孔相配合固定配电柜母线,所述锁紧环上还设有垂直于锁紧环的柱体,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与柱体相配合的通槽,所述柱体伸出通槽外部并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柱体螺纹连接。对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模块能够改变取能线圈和补偿线圈的连接方式,使取能线圈与补偿线圈配合,从而使得感应取能模块处于在不同的取能模式下,当能够抑制磁通量的变化,可以有效地抑制取能铁芯的饱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经整流滤波模块整流后的电压,进而克服了原边电流波动范围大的问题。2、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取能铁芯由能够拼接成一环型取能铁芯的相互配合的第一半圆弧型取能铁芯和第二半圆弧型取能铁芯构成,同时第一半圆弧型取能铁芯固定在上壳体的上固定板内,第二半圆弧型取能铁芯固定在下壳体的下固定板内,使得取能铁芯连接牢固且可以拆卸的安装于配单柜母线上,便于本专利技术的使用。3、锁紧环的设置可以使得本专利技术能够稳定的固定在不同型号的配电柜母线上。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附图4是壳体的剖示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所示标号:1、感应取能模块;2、电路板;3、配电柜母线;4、取能铁芯;5、取能线圈;6、补偿线圈;7、控制模块;8、过压保护模块;9、整流滤波模块;10、DC-DC模块;11、稳压模块;12、EMI滤波器;13、超级电容;14、锂电池;15、充电保护模块;16、上壳体;17、下壳体;18、第一半圆形通孔;19、第二半圆形通孔;20、第一半圆弧型取能铁芯;21、第二半圆弧型取能铁芯;22、上固定板;23;弹簧;24、下固定板;25、上定位座;26、下定位座;27、螺柱;28、拧紧螺母;29、锁紧环;30、柱体;31、通槽;32、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感应取能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感应取能模块1和电路板2,所述感应取能模块1包括取能铁芯4、取能线圈5和补偿线圈6,所述取能铁芯4套在配电柜母线3上,取能铁芯4可以采用卷绕式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感应取能装置

【技术保护点】
感应取能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感应取能模块(1)和电路板(2),所述感应取能模块(1)包括取能铁芯(4)、取能线圈(5)和补偿线圈(6),所述取能铁芯(4)套在配电柜母线(3)上,所述取能线圈(5)和补偿线圈(6)均缠绕在取能铁芯(4)上,所述电路板(2)上设置控制模块(7)和依次连接的过压保护模块(8)、整流滤波模块(9)、DC‑DC模块(10)、稳压模块(11),所述感应取能模块(1)用于从配电柜母线(3)上获取交流电,所述控制模块(7)与感应取能模块(1)、过压保护模块(8)、整流滤波模块(9)连接并控制补偿线圈(6)与取能线圈(5)的连接方式,所述过压保护模块(8)与感应取能模块(1)连接,所述过压保护模块(8)用于保护与其连接的器件免受感应取能模块(1)的冲击,所述整流滤波模块(9)用于将取能模块输出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所述DC‑DC模块(10)用于对所述整流滤波模块(9)输出的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所述稳压模块(11)用于对DC‑DC模块(10)输出的转换后的电压进行稳压保护并产生与负载相匹配的直流恒压,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供配电柜母线(3)穿过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感应取能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感应取能模块
(1)和电路板(2),所述感应取能模块(1)包括取能铁芯(4)、取能线圈(5)
和补偿线圈(6),所述取能铁芯(4)套在配电柜母线(3)上,所述取能线圈
(5)和补偿线圈(6)均缠绕在取能铁芯(4)上,所述电路板(2)上设置控
制模块(7)和依次连接的过压保护模块(8)、整流滤波模块(9)、DC-DC模块
(10)、稳压模块(11),所述感应取能模块(1)用于从配电柜母线(3)上获
取交流电,所述控制模块(7)与感应取能模块(1)、过压保护模块(8)、整流
滤波模块(9)连接并控制补偿线圈(6)与取能线圈(5)的连接方式,所述过
压保护模块(8)与感应取能模块(1)连接,所述过压保护模块(8)用于保护
与其连接的器件免受感应取能模块(1)的冲击,所述整流滤波模块(9)用于
将取能模块输出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所述DC-DC模块(10)用于对所述整
流滤波模块(9)输出的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所述稳压模块(11)用于对DC-DC
模块(10)输出的转换后的电压进行稳压保护并产生与负载相匹配的直流恒压,
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供配电柜母线(3)穿过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EMI滤波器
(12),所述EMI滤波器(12)连接在感应取能模块(1)的取能线圈(5)和过
压保护模块(8)之间,所述EMI滤波器(12)用于滤除从取能线圈(5)输出
端输出的电源信号中的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控制模块
(7)连接的超级电容(13)和锂电池(14),所述超级电容(13)连接在整流
滤波模块(9)和DC-DC模块(10)之间,所述控制模块(7)根据超级电容(13)
的电压与控制模块(7)设定的第一基准电压和第二基准电压相比较以控制补偿
线圈(6)与取能线圈(5)的连接方式,所述锂电池(14)连接在DC-DC模块

\t(10)和稳压模块(1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保护模
块(15),所述充电保护模块(15)连接在DC-DC模块(10)和锂电池(14)之
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能线圈(5)
与补偿线圈(6)的绕制方向相反。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雷路兵张义军张玉平刘剑军路兴平李军李富徐晓蕊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平原县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