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艺春专利>正文

双腔脑室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4183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腔脑室引流管,其特征是引流管(1)一端的端面呈封闭状态,引流管(1)一侧管壁中设有冲洗通道,冲洗通道的一端与引流管壁上的冲洗管(2)呈连通状态,靠近封闭端面(5)的引流管壁两侧分别设有引流管出口(3)和冲洗通道出口(4)。(*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脑室出血、脑内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及积液、脑脓肿等引流的双腔脑室引流管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脑室引流管均为单腔,当脑室和血(血块铸形)或脑内血肿引流不充分时,需冲洗或注入纤溶药物,由单腔注入,这将会导致(1)注入脑室及脑内血肿腔内的药物剂量有限;(2)局部颅内压力增高;(3)不能持续引流和冲洗。如需持续冲洗,一般在左右脑室各放入一根引流管,一根用于引流,一根用于冲洗,这样就增加了手术创伤和手术时间,增加了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持续引流和冲洗的双腔脑室引流管。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腔脑室引流管,引流管一端的端面呈封闭状态,引流管一侧的管壁中设有冲洗通道,冲洗通道的一端与引流管壁上的冲洗管连通,靠近封闭端面的引流管壁两侧分别设有引流管出口和冲洗通道出口。本技术所述的引流管出口和冲洗通道出口呈圆形或椭圆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引流管一侧的管壁中设有冲洗通道,冲洗通道的一端与引流管壁上的冲洗管连通,可注入脑室及脑内血肿腔内的药物剂量较大,可持续进行引流和冲洗,局部颅内压力也不会增高;双腔引流管的直径与单腔引流管的一般大小,不会增加手术创伤面,降低了手术风险;引流管一端的端面封闭,在引流管壁设有圆形或椭圆形引流管出口和冲洗通道出口,这样不易损伤脑室软组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部分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图2中,引流管1一端开口,一端的端面呈封闭状态,引流管1一侧的管壁中设有冲洗通道,冲洗通道的一端与引流管壁上的冲洗管2连通,靠近封闭端面5的引流管壁两侧分别设有圆形或椭圆形引流管出口3和冲洗通道出口4。双腔脑室引流管可采用硅胶管,使用时可在引流管1开口处直接与引流袋相连。冲洗管2为微导管,使用时可在冲洗管2开口处通过输液皮条与冲洗瓶相连或通过微量泵注射药物。权利要求1.一种双腔脑室引流管,其特征是引流管(1)一端的端面呈封闭状态,引流管(1)一侧管壁中设有冲洗通道,冲洗通道的一端与引流管壁上的冲洗管(2)呈连通状态,靠近封闭端面(5)的引流管壁两侧分别设有引流管出口(3)和冲洗通道出口(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脑室引流管,其特征是引流管出口(3)和冲洗通道出口(4)呈圆形或椭圆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脑室出血、脑内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及积液、脑脓肿等引流的双腔脑室引流管。引流管(1)一端的端面呈封闭状态,引流管(1)一侧管壁中设有冲洗通道,冲洗通道的一端与引流管壁上的冲洗管(2)呈连通状态,靠近封闭端面(5)的引流管壁两侧分别设有引流管出口(3)和冲洗通道出口(4)。所述的引流管出口(3)和冲洗通道出口(4)呈圆形或椭圆形。双腔脑室引流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持续进行引流和冲洗,不会增加手术创伤面,降低了手术风险。文档编号A61M1/00GK2669867SQ20032012335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9日专利技术者刘艺春 申请人:刘艺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艺春
申请(专利权)人:刘艺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