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庆芹专利>正文

一种ICU疾病术后护理用引流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60468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6:35
一种ICU疾病术后护理用引流管装置,包括有引流袋接口、主管开关、主腔管外接头、外接管开关、负压连接管、负压引流瓶、负压装置、主引流管、细腔导管开关和细腔外接头。在主引流管的一侧并列设置有细腔引流管,主引流管的前端设置有引流管侧孔,细腔引流管的末端通过细腔导管开关连接设置有细腔外接头,主引流管的末端则通过主管开关连接设置到引流袋接头,在连接到主腔外接头的外接导管上,设置有外接管开关。在靠近外接导管下部的主引流管的侧壁上,连接设置有负压连接管,负压连接管的外端连接设置有负压引流瓶,负压引流瓶又通过导管连接设置有负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ICU疾病术后护理用引流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I⑶疾病术后护理用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I⑶疾病术后护理用引流管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ICU疾病术后护理,在脑室穿刺方面属于神经外科临床的常见手术,术后的护理主要是脑室出血的穿刺引流和脑室造影,现有技术条件下,穿刺引流所用的脑室引流管均采用单腔形式的引流管,这种单腔引流管对脑室内注射药物和留取脑脊髓液等的操作较为麻烦,而且很难做到无菌操作。为了解决这种单腔引流管存在的问题,中国专利200520125493.8公开了 “一种脑室引流管”,采用引流主管和引流细管并列设置的形式,保证了引流操作的可靠性。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常会遇到淤结块堵塞的问题,影响了引流操作的正常进行,严重者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ICU疾病术后护理用引流管装置,以敷设负压引流装置的形式,在现有技术的双腔引流管上敷设相应的负压弓I流装置,以确保弓I流操作的稳定和可靠。本技术所述的一种I⑶疾病术后护理用引流管装置,包括有引流袋接口、主管开关、主腔管外接头、外接管开关、负压连接管、负压引流瓶、负压装置、主引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ICU疾病术后护理用引流管装置,包括有引流袋接口(1)、主管开关(2)、主腔管外接头(3)、外接管开关(4)、负压连接管(5)、负压引流瓶(6)、负压装置(7)、主引流管(8)、引流管主腔(9)、引流管侧孔A(10)、引流管侧孔B(11)、细腔侧孔(12)、引流管细腔(13)、细腔导管开关(14)和细腔外接头(15),主引流管(8)是主体件,整体呈内空的管道结构,在主引流管(8)的一侧并列设置有细腔引流管,主引流管(8)的内腔是引流管主腔(9),细腔引流管的内腔是引流管细腔(13),细腔引流管的前端设置有细腔侧孔(12),其特征在于主引流管(8)的前端一侧设置有引流管侧孔A(10),在主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⑶疾病术后护理用引流管装置,包括有引流袋接口(I)、主管开关(2)、主腔管外接头(3)、外接管开关(4)、负压连接管(5)、负压引流瓶(6)、负压装置(7)、主引流管(8)、引流管主腔(9)、引流管侧孔A (10)、引流管侧孔B (11)、细腔侧孔(12)、引流管细腔(13)、细腔导管开关(14)和细腔外接头(15),主引流管(8)是主体件,整体呈内空的管道结构,在主引流管(8)的一侧并列设置有细腔引流管,主引流管(8)的内腔是引流管主腔(9),细腔引流管的内腔是引流管细腔(13),细腔引流管的前端设置有细腔侧孔(12),其特征在于主引流管(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芹
申请(专利权)人:吴庆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