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清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4062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颅内血肿清除器,由螺旋碎除头部分和进、出液嘴部分组成。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适用于安装在颅内血肿排空仪上,对颅内血肿进行直接清除作业。具有清除效果好,作业效率高,操作使用安全可靠的特点,而且清除头的旋转速度由微机控制,进液压力有安全报警装置。(*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颅内血肿清除器涉及医疗器械
,适用于安装在颅内血肿排空仪上,可对颅内血肿进行直接清除作业。目前我们国家颅内血肿的清除,一般是作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考虑到脑神经手术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当前国内还设有一种适合于神经科医生操作使用的器械。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0年第3期上,公开了一种“螺旋抽吸法清除脑内血肿”的技术改进,由套管、螺旋杆、侧管、微电机和管心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适当的负压,使血凝块与套管内高速旋转的螺旋杆前端形成接触破碎,并经侧管吸除。它的不足之处是,螺旋杆的切割与输送能力,同螺旋杆的转速有关,其安全性与使用负压的大小,吸套管前端是否在血肿中心至关重要,存在着操作使用困难,有可能损伤周围血管的情况。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颅内血肿清除器,使用本清除器作业,具有清除效果好,作业效率高,操作使用安全可靠的特点。本技术颅内血肿清除器的构思(附图说明图1-4)是由螺旋碎除头部分和进出液嘴部分组成,其中螺旋碎除头部分由端头(1)、端套(2)、螺旋碎除头(3),中心液管(4)、回流外管(5)组成。进出液嘴部分由前锥盖(6)、塑垫(7、9、14),前、中、后套(8、10、16)、○形圈(11、12、19),前、后调整垫(13、15),尾端盖(17)、密封套(18、20、26、27、28),前、后中心轴(21、24),进、出液嘴(22、23),后支持筒(25),前、后轴节(29、30)和主电机(31)及螺钉(32)组成。其具体结构是,端头(1)与回流外管(5)钎焊连接为整体,作为前端深入血肿中,中心有孔,达到限位的作用。端套(2)嵌接在端头(1)和螺旋碎除头之间,螺旋碎除头(3)上有4-9个螺旋槽刃,其槽刃间隔为90°(图2),四周开有0.5×0.5mm的刃沟,槽刃尖端为0.3mm,根部为0.8mm高为1-1.2mm,中心有φ0.3~0.5mm的通水孔,后端部伸入中心液管(4)中钎焊为整体,中心液管(4)直径为φ1.2-1.6mm,δ为0.3mm的毛细管,作为传动和输送生理盐水的作用,回流外管(5)直径为φ4×0.3mm的中心空管,其端头侧面开有缺口,当血肿和碎除头(3)接触时,使颅内血肿破碎块和生理盐水一起通过回流外管(5)从颅内流出,回流外管的另一端钎焊在前锥盖(6)上,后端通过螺纹与前套(8)连接,在前锥盖与前套之间有塑垫(7),起密封调节中心液管的工作间隙和定位前套盖的作用。前套(8)为流体通道的外壳,侧面有出液孔(22),钎焊在前套(8)上,后部通过螺纹与中套(10)连接,达到固定中心液管,并与前中心轴(21)构成旋转结构。在前套内还有密封套(18、19、20)这三个密封套配合连接成一块,装在前套与前中心轴(21)和中套之间,以防止入液水和出液水的混流,达到减少泄漏,提高循环效率的作用。前中心轴(21)的前端同中心液管钎焊连接为整体,后部钻有四个径向通水孔,尾部有凹凸轴节与后中心轴连接,进液管(23)钎焊在中套(10)的侧面上,作为外接输送液胶管。塑垫(9)连接在前套(8)和中套(10)之间,起密封调节前后间隙的作用。中套(10)为进入流体的过渡壳体,它与前套连接形成进液通道,并固定后中心轴(24)起传动作用,并包容“O形”圈(11、12)、密封套(2627、28),并对后中心轴(24)进行密封,以防止流体流入后套(16)。中套通过螺纹与后套(16)连接。前调整垫(13)连接前轴(29)和密封套(28)之间,作为调整装配间隙用,在中套与后套之间有塑垫(14),后调整垫(15)连接后轴节(30)和电机主轴(31)之间,作为调整轴向装配间隙。在前后轴节(29、30)上用牙嵌连接。尾端盖(17)通过螺纹同后套连接,同时通过螺钉(32)固定主电机。其工作过程是,将前端外管插入颅内血肿中,其深度和范围由CT机定位确定,然后启动主机,此时由主机内主泵送出生理盐水清除液,通过进液嘴,中套、前中心轴、中心液管送入颅内,将螺旋碎吸头击碎的血块悬浮于液体中,然后送入回流外管,通过前锥盖和前套出液嘴送出颅外,螺旋碎吸头在电机带动下高速旋转并击碎血肿,其清除速度可由主机调速控制,通过手术者操作即可达到清除排空血肿的作用。本技术颅内血肿清除器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效果是1、由于本清除器采用了有4~9个螺旋槽刃,槽刃的尖端为0.3mm,根部为0.8mm,高为1~1.2mm螺旋碎除头,因此具有使用安全可靠的特点;2,由于采用了中心液管和回流外管,这样便具有清除效果好、作业效率高的优点,不会由于负压造成血管损伤出血,是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操作使用方便的清除器。图1是本技术颅内血肿清除器螺旋碎除头部分结构图。图2是图1中A-A方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颅内血肿清除器进出液嘴部分结构图。图4是图3中B-B方向剖视图。本技术颅内血肿清除器的实施例是用1Cr18Ni9Ti不锈钢车制,形成φ3.7×1.5mm的端头,中心有孔,用润滑聚四氟乙稀制成端套,嵌在端头和碎除头之间,螺旋碎除头用钛合金制成,5个槽刃,槽刃间隔90度,四周开有0.5×0.5mm的刃沟,尖端为0.3mm,根部为0.8mm,高为1mm,中心有φ0。6mm的注水通道,同中心液管钎焊为整体。中心液管用不锈钢制成φ1.4mm的毛细管,回流外管用不锈钢制成φ4×0.3mm的中空管,同前锥盖钎焊为整体。前锥盖用不锈钢制成φ25×23mm的锥盖,后部通过螺纹同前套连接,前锥盖(6)与前套之间有用聚四氟乙稀制作的塑垫(7)。前套(8)用钛合金钢在车床上加工制成φ35×35mm的外壳,通过螺纹同中套连接,侧面用不锈钢制成出液嘴(22),并钎焊在前套上,在前套(8)和前中心轴(21)之间装有用聚四氟乙稀塑料制成的密封套(18、20)和“O”型橡胶圈(19)。中套(10)用钛合金制成φ35×50mm的过渡壳体。前中心套(21)用钛合金钢制成30×5mm的轴,轴上钻四个径向通水孔,尾部为凹凸轴节和后中心轴(24)连接。后中心轴用钛合金钢制成φ38×3mm传动过渡轴,用聚四氟乙稀塑料制成的密封套(26、27、28)和“O型”橡胶圈(11、12),前调整垫(13)和后调整垫(15)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薄垫,塑垫(14)用聚四氟乙稀加工制成薄垫。后套(16)用不锈钢车制成55×40mm的外壳,尾端制成外螺纹,尾端盖(17)同样用不锈钢车制成内螺纹。主电机选用3VDC电机,直径小于27mm,安装在后套内,通过螺钉(32)固定电机。权利要求1.一种颅内血肿清除器,由螺旋碎除头部分和进出液嘴部分组成,其特征是端头(1)、螺旋碎除头(3)钎焊在中心液管(4)上,回流管(5)钎焊连接在前锥盖(6)上,并通过螺纹与前套(8)连接,前套的后部通过螺纹与中套(10)连接,中套的后部通过螺纹与后套(16)连接,后套通过螺纹与尾端盖(17)连接构成清除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器,其特征是螺旋碎除头(3)上有4~9螺旋槽刃,槽刃间隔90度,四周开有刃沟,中心有通水孔,后部伸入中心液管(4)中钎焊为整体。中心液管(4)直径为φ1.2~1.6mm,δ为0.3mm的毛细管。回流管直径为φ4×0.3mm的中空管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器,其特征是出液嘴接头(22)钎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颅内血肿清除器,由螺旋碎除头部分和进出液嘴部分组成,其特征是端头(1)、螺旋碎除头(3)钎焊在中心液管(4)上,回流管(5)钎焊连接在前锥盖(6)上,并通过螺纹与前套(8)连接,前套的后部通过螺纹与中套(10)连接,中套的后部通过螺纹与后套(16)连接,后套通过螺纹与尾端盖(17)连接构成清除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栋梁赵宁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