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锦淇专利>正文

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375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一种药液持续注入,特别是微量注入用的器械,包括泵体1、进液阀4、出液阀3、定量膜片12、圆环形的永久磁铁11、转轴9和电磁铁7,电磁铁7的两个极靴6扣在泵体1的外面,并与泵体内的永久磁铁11的磁极相对,进液阀4和出液阀3皆为针状阀,由电子控制装置输出直流电流脉冲,使电磁铁控制永久磁铁来回转动,轮流打开或关闭进液阀4和出液阀3,控制药液缓慢流出,完成输液操作。(*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药液持续注入,特别是微量注入用的器械,一种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持续止痛用的微量持续注入器是手术病人手术后止痛、癌症病人止痛用的治疗器械。中国专利93208989.5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持续注入器的结构,由压力泵、过滤器、节流器、注射针等组成。控制药液流量的节流器采用细长的管子组成,内径为0.24mm时,长度约1m,内径为几十微米时长度约为20mm。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子控制药液流量的输液泵的结构,一种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这种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包括泵体、进液口、出液口、进液阀、出液阀、和定量膜片,泵体上有内腔,进液口和出液口处于内腔的中部相对的两侧壁上,进液阀处于进液口内,出液阀处于出液口内,它还包括圆环形的永久磁铁、转轴和电磁铁,永久磁铁套在转轴的前半部上,并与转轴相固定,永久磁铁和转轴处于内腔中的前部,永久磁铁和转轴能以转轴为轴转动,永久磁铁的磁场方向与转轴的轴向相垂直,电磁铁的两个极靴扣在泵体的外面,并与泵体内的永久磁铁的磁极相对,转轴后部的侧面上有一凸起,所述的进液阀和出液阀皆为针状阀,包括针形的阀芯、阀孔、和弹簧,阀芯穿过阀孔,阀芯的末端有一渐粗的锥形尾部,此尾部由弹簧压向阀孔,锥形尾部的圆锥面与阀孔的孔边相配合密封,进液阀的阀芯的头部及出液阀的阀芯的头部处于所述的转轴上的凸起的两侧,定量膜片处于内腔的后部,定量膜片的边缘与内腔的侧壁相密封,定量膜片的前面与转轴的前端相对,它的后面与内腔的底面相对,定量膜片与底面间形成一个定量腔,定量膜片的中心与底面之间有一弹簧,内腔底面的中心有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孔。这种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使用时,它的电磁铁的线圈与一个能输出一定宽度的直流脉冲电流的电子控制装置的输出端相连,它的进液口与供给一定压力的药液的供液装置相连,例如与橡胶胆管式压力泵相连,它的出液口则与注射针相连。当电子控制装置无输出时,永久磁铁受电磁铁两极靴的吸引,使转轴上的凸起处于与出液阀的阀芯相接触、使出液阀打开的位置,这可在装配时预先调整好。进液阀则处于关闭的位置。当电子控制装置输出一个直流脉冲时,电磁铁的两极靴被磁化,极靴的磁性预先设定为与永久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反,使永久磁铁的磁极被电磁铁的极靴所推斥,永久磁铁转过一个角度,转轴上的凸起转到与进液阀的阀芯相接触,进液阀打开,出液阀关闭。有压力的药液通过进液阀进入内腔中,药液使定量膜片的中心凸出,直到与底面相接触。脉冲电流消失后,电磁铁的磁场消失,永久磁铁又回复到原来的位置,进液阀又被关闭而出液阀被打开,内腔中的药液就由于定量膜片及顶住膜片的弹簧的弹性从出液阀中流出。电子控制装置再输出一个直流脉冲时,就进行下一轮循环。定量膜片每动作一次,输出的药液量为一滴,调节电子控制装置输出脉冲的间隔时间就能调节输液的速度。所以,这种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可以根据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方便地、较准确地选择不同的输液量,可以按照医生设定的几种输液方式,由病人自己进行控制。附附图说明图1为这种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的俯视图;附图2为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的主视图;附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附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附图5为图2的C-C剖视图;附图6为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的又一种结构图;附图7为针状阀的结构原理图;附图8为稳压装置的结构图;附图9为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的使用原理图;附图10为有稳压装置的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的使用原理图,附图11是电子控制装置的一种原理图。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这种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包括泵体1、进液口5、出液口2、进液阀4、出液阀3、和定量膜片12。泵体上有内腔8。进液口5和出液口2处于内腔的中部相对的两侧壁上。进液阀4处于进液口内,出液阀3处于出液口内。如图4和图5所示,这种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还包括圆环形的永久磁铁11、转轴9和电磁铁7。永久磁铁11套在转轴9的前半部上,并与转轴相固定,永久磁铁和转轴处于内腔8中的前部,永久磁铁和转轴能以转轴为轴转动,永久磁铁的磁场方向与转轴的轴向相垂直。电磁铁7的两个极靴6扣在泵体1的外面,并与泵体内的永久磁铁11的磁极相对。图4中的虚线箭头所示为永久磁铁的磁场方向。如图3和图5所示,转轴9后部的侧面上有一凸起10。所述的进液阀4和出液阀3皆为针状阀。如图7所示,上述针状阀包括针形的阀芯22、阀孔19、和弹簧21,阀芯穿过阀孔,阀芯的末端有一渐粗的锥形尾部20,此尾部由弹簧21压向阀孔19,锥形尾部20的圆锥面与阀孔的孔边相配合密封。如图3和图5所示,进液阀4的阀芯的头部及出液阀3的阀芯的头部处于所述的转轴9上的凸起10的两侧。定量膜片12处于内腔8的后部,定量膜片12的边缘与内腔8的侧壁相密封。定量膜片12的前面与转轴9的前端相对,它的后面与内腔的底面15相对。定量膜片12与底面15间形成一个定量腔16。定量膜片12的中心与底面之间有一弹簧37。内腔底面15的中心有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孔13。这种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使用时,当电子控制装置无电流输出时,永久磁铁11受电磁铁的两个极靴6的吸引,使转轴上的凸起10与出液阀3的阀芯相接触,出液阀3打开,进液阀4则处于关闭的位置。内腔中的药液就由于定量膜片12及弹簧37的弹性从出液阀中流出,直到定量膜片回复到初始形状。当电子控制装置输出一个直流脉冲时,电磁铁的两极靴6被磁化。极靴的磁性使永久磁铁11的磁极被电磁铁的极靴所推斥,永久磁铁转过一个角度,转轴上的凸起10转到与进液阀4的阀芯相接触,进液阀4打开,出液阀3关闭,有压力的药液通过进液阀进入内腔中,药液使定量膜片12的中心凸出,与底面15相接触。图4和图5中转轴9所处的位置为电子控制装置有直流脉冲输出时的位置。脉冲电流消失后,电磁铁的磁场消失,永久磁铁又回复到原来的位置,进液阀4又被关闭而出液阀3被打开,内腔中的药液再次从出液阀3中流出,进行下一次循环。如图6所示,这种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还可以包括阀块14,此阀块处于定量膜片12的靠内腔底面15的一侧,弹簧37处于阀块14与内腔底面15之间,阀块与内腔底面15之间的定量腔16的侧壁上有一进液孔17,此进液孔17与所述的出液口2由一管子18相连通。内腔底面中心的孔13成为出液口,阀块14的中心有一与出液口13配合密封的凸起30。这种结构的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工作过程如下当电子控制装置输出一个直流脉冲时,永久磁铁11转动一个角度,转轴上的凸起10与进液阀4的阀芯相接触,进液阀4打开,出液阀3关闭。有压力的药液通过进液阀进入内腔中,药液使定量膜片12的中心凸出。定量腔16内的药液从出液口13中流出,直到阀块14上的凸起30与底面15的出液口13相接触并密封。电子控制装置无脉冲电流输出时,永久磁铁11恢复到原始位置。转轴上的凸起10转到与出液阀的阀芯相接触,进液阀4关闭,出液阀3打开,内腔中的药液就由于膜片12及弹簧37的弹性从出液阀3中流出,经由进液孔17进入定量腔16中,直到定量膜片12回复到初始位置。脉冲电流再来时,进行下一个循环。附图9所示即为这种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使用时的原理图。图中31为供液装置,可以是一个橡胶胆管式压力泵;32为电子控制装置;33为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34为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自控电子注液泵,包括泵体(1)、进液口(5)、出液口(2)、进液阀(4)、出液阀(3)、和定量膜片(12),泵体上有内腔(8),进液口(5)和出液口(2)处于内腔的中部相对的两侧壁上,进液阀(4)处于进液口内,出液阀(3)处于出液口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圆环形的永久磁铁(11)、转轴(9)和电磁铁(7),永久磁铁(11)套在转轴(9)的前半部上,并与转轴相固定,永久磁铁和转轴处于内腔(8)中的前部,永久磁铁和转轴能以转轴为轴转动,永久磁铁的磁场方向与转轴的轴向相垂直,电磁铁(7)的两个极靴(6)扣在泵体(1)的外面,并与泵体内的永久磁铁(11)的磁极相对,转轴(9)后部的侧面上有一凸起(10),所述的进液阀(4)和出液阀(3)皆为针状阀,包括针形的阀芯(22)、阀孔(19)、和弹簧(21),阀芯穿过阀孔,阀芯的末端有一渐粗的锥形尾部(20),此尾部由弹簧(21)压向阀孔(19),锥形尾部(20)的圆锥面与阀孔的孔边相配合密封,进液阀(4)的阀芯的头部及出液阀(3)的阀芯的头部处于所述的转轴上的凸起(10)的两侧,定量膜片(12)处于内腔(8)的后部,定量膜片(12)的边缘与内腔(8)的侧壁相密封,定量膜片(12)的前面与转轴的前端相对,它的后面与内腔的底面(15)相对,定量膜片(12)与底面(15)间形成一个定量腔(16),定量膜片(12)的中心与底面(15)之间有一弹簧(37),内腔底面(15)的中心有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孔(1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锦淇
申请(专利权)人:王锦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