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33451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2 0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其所述组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环向板拼装形成储存罐的底部外围;S2、沿所述底部外围的内边缘斜向拼装径向板,形成所述储存罐的底部;S3、沿所述底部外围的外边缘拼装第一环向板,形成所述储存罐的外圈;S4、沿所述径向板的内边缘拼装第二环向板,形成所述储存罐的内圈;S5、在所述储存罐的外圈和内圈的上端拼装顶部盖板;S6、对所述顶部盖板进行吊装拼装,完成整体组装。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组装工艺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该模块组装工作的效率,通过有效的方法控制,保证了模块组装精度要求,保证了安装简便,使模块的组装工作快速、安全、高质量、低投入的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特别涉及一种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全球第三代核电非能动压水堆型核电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模块化施工,将以往核电建设中先土建施工、后安装施工的施工逻辑优化,引入了土建、安装平行施工作业。管道、电气、设备安装等专业交叉平行施工,从而可以大大缩短核电建造工期,提高核电项目的竞争力。储存罐模块位于核岛厂房屏蔽墙上部,安装位置底标高293’-33/4”,截面形状为梯形的筒形结构模块,外径25.934米,内径10.642米,高度10.292米,其在就位后形成了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的冷却水储存罐(PCCWST),理论储水量达到2970t,安装完成后通过内外部混凝土的浇筑与屏蔽墙构成一体,用于储存在安全壳过热时喷淋降温用水,储存罐模块储存水量可保证72小时不间断喷淋,重要性可见一斑。另外,储存罐模块的使用功能与结构形式与储存罐相似,但其外墙高达10.292米,且内外墙板成梯形,组装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储存罐模块组装难度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其特点在于,所述组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环向板拼装形成储存罐的底部外围;S2、沿所述底部外围的内边缘斜向拼装径向板,形成所述储存罐的底部;S3、沿所述底部外围的外边缘拼装第一环向板,形成所述储存罐的外圈;S4、沿所述径向板的内边缘拼装第二环向板,形成所述储存罐的内圈;S5、在所述储存罐的外圈和内圈的上端拼装顶部盖板;S6、对所述顶部盖板进行吊装拼装,完成整体组装。较佳地,所述步骤S3中还包括以下步骤:S31、将所述第一环向板两两拼装成子模块组合件,分成两层进行组装。较佳地,所述外圈采用32块所述第一环向板。较佳地,所述内圈采用8块所述第二环向板,所述第二环向板由下至上地分层组装。较佳地,所述步骤S2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S21、在所述储存罐的底部上间隔5.625°设置角度控制线,使所述底部的径向中心线与所述角度控制线对齐;S22、调整所述径向板的倾斜角度,从而调整所述底部的环向中线标高。较佳地,所述储存罐的外圈设有若干组第一限位板,每一所述第一环向板对应三组所述第一限位板。较佳地,所述储存罐的内圈设有若干组第二限位板,每一所述第二环向板对应五组所述第二限位板。较佳地,所述步骤S5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S51、实测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之间的间距,将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的顶端开口调整至收口状态。较佳地,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上均加设有支撑块,每一所述第一环向板和所述第二环向板上设置有三至五组支撑块。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该模块组装工作的效率,通过有效的方法控制,保证了模块组装精度要求,保证了安装简便,使模块的组装工作快速、安全、高质量、低投入的进行。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以最优的工效将储存罐模块保质、保量的组装完成,对后续该类型模块的组装工作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中底部板拼装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中底板放线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中斜向板拼装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中斜向板组堆顺序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中外圈板拼装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中所述储存罐的外圈组装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中限位板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中内圈板拼装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中斜向限位板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中人员闸门孔洞组装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中顶部盖板拼装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中顶部盖板组合件划分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中顶板支撑块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中整体拼装完成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中用来防止外圈第一层第一环向板倾覆的组装平台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中用来防止外圈第二层第一环向板倾覆的整体组装平台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0、采用环向板拼装形成储存罐的底部外围。图2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中底部板拼装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中底板放线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通过环向板拼装形成一个圆环状的底部外围10。如图3所示,进一步具体地说,底部外围10由子模块33-40组成,放出R=13068mm的底部环向板外边缘轮廓线、子模块边界、中线角度控制线,以及位于子模块38处的防漏槽中心线92.932°。由于子模块38下的防漏槽需要安装管道,因此通常先调整子模块38标高达到2mm的范围,然后以子模块38为基准标高。最后,将其余子模块依次在子模块38的两边排开,这样各个子模块38的径向中线与角度控制线就可以对齐,其外边缘与圆周控制线对齐。步骤101、沿所述底部外围的内边缘斜向拼装径向板,这样即可形成所述储存罐的底部。步骤102、在所述储存罐的底部上间隔5.625°设置角度控制线,使所述底部的径向中心线与所述角度控制线对齐。步骤103、调整所述径向板的倾斜角度,从而调整所述底部的环向中线标高。图4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环向板拼装形成储存罐的底部外围;S2、沿所述底部外围的内边缘斜向拼装径向板,形成所述储存罐的底部;S3、沿所述底部外围的外边缘拼装第一环向板,形成所述储存罐的外圈;S4、沿所述径向板的内边缘拼装第二环向板,形成所述储存罐的内圈;S5、在所述储存罐的外圈和内圈的上端拼装顶部盖板;S6、对所述顶部盖板进行吊装拼装,完成整体组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组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环向板拼装形成储存罐的底部外围;
S2、沿所述底部外围的内边缘斜向拼装径向板,形成所述储存罐的底部;
S3、沿所述底部外围的外边缘拼装第一环向板,形成所述储存罐的外圈;
S4、沿所述径向板的内边缘拼装第二环向板,形成所述储存罐的内圈;
S5、在所述储存罐的外圈和内圈的上端拼装顶部盖板;
S6、对所述顶部盖板进行吊装拼装,完成整体组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其
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S31、将所述第一环向板两两拼装成子模块组合件,分成两层进行组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其
特征在于,所述外圈采用32块所述第一环向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其
特征在于,所述内圈采用8块所述第二环向板,所述第二环向板由下至上地分
层组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动压水堆型大型罐类模块分片的组装工艺,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贤龙朱子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