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3247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2 01:25
包括:球囊注入通道;第1开口部,其在操作部内开口;连接管(50),其具有与第1开口部连通的第2开口部(50k)且具有缺口(50s);球囊管头(52);分支通道连接单元(56),其保持球囊管头(52)的第1端部,并且具有作为嵌合于缺口(50s)的突起的旋转限制部(55d);以及固定构件(63),其将分支通道连接单元(56)固定于连接管(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操作部中具有与主轴通道的第1开口部连通的分支通道的内窥镜
技术介绍
在向内窥镜的被检体内插入的插入部的内部、连接于插入部的插入轴线方向的基端的操作部的内部设有管状的主轴通道的结构是众所周知的。另外,作为主轴通道,可列举向被检体内供给处理器具的处理器具贯穿通道、向设于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的球囊供给超声波传递介质的球囊注水通道等。主轴通道具有在操作部内开口的第1开口部,在第1开口部上连通有管状的分支通道的第1端部,该分支通道的第2端部在操作部外开口。分支通道用于从操作部向主轴通道供给处理器具、超声波传递介质等,以第1端部与主轴通道的第1开口部连通的方式在操作部中连接于主轴通道。另外,作为分支通道,可列举处理器具贯穿管头、供用于注入超声波传递介质的注射器连接的球囊管头等。另外,在日本特开2010-20742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结构:在设于操作部的分支通道安装孔的内周面和向分支通道安装孔内嵌入的分支通道的外周面上设置D形切槽,通过在分支通道的外周面的D形切槽与分支通道安装孔的内周面的D形切槽相抵接的状态下螺纹固定分支通道,从而防止固定后的分支通道的旋转。可是,在内窥镜的操作中,在对分支通道施加了冲击力时,也对分支通道的固定部施加了冲击力。另外,作为施加了分支通道的冲击力的情况,可列举插入部相对于操作部扭转的情况、在设有分支通道的操作部的握柄的一部分与分支通道一起旋转自如的结构中使握柄的一部分旋转的情况等。在该情况下,在分支通道固定部中产生了松弛,存在难以确保分支通道的第1端部与主轴通道的第1开口部之间的连通部位处的液密性等问题。在此,在日本特开2010-207424号公报的结构中也是,若通过插入部相对于操作部扭转等而对分支通道施加冲击力并对主轴通道的第1开口部与分支通道的第1端部之间的连通部位也施加了冲击力,则存在难以确保连通部位的液密性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限制分支通道的旋转、并且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使伴随着施加于分支通道的冲击力而施加于分支通道的向主轴通道固定的固定部的冲击力减轻的内窥镜。
技术实现思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包括:插入部,其用于向被检体内插入;操作部,其连接于所述插入部的插入轴线方向的基端;管状的主轴通道,其配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内部和所述操作部的内部;第1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主轴通道,并且在所述操作部的内部开口;连接管,所述主轴通道贯穿于该连接管的内部,该连接管具有与所述第1开口部连通的第2开口部,并且具有沿所述插入轴线方向延伸的缺口;管状的分支通道,其第1端部贯穿于所述第2开口部并以与所述第1开口部连通的方式连接,该分支通道的第2端部在所述操作部外开口;分支通道连接单元,其贯穿于所述第2开口部并保持所述分支通道的所述第1端部,并且具有作为嵌合于所述缺口的突起的旋转限制部;以及固定构件,其将所述分支通道连接单元固定于所述连接管。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与操作部的一部分的局部立体图。图2是防折断部和操作部的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操作部的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操作部的沿着图2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操作部的沿着图2中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从图1的操作部中去除球囊通道侧握柄并使用了相对于球囊注水通道的分支通道连接单元的球囊管头的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从图6中的VII方向观察图6的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从图6中的VIII方向观察图6的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图6的连接管的立体图。图10是图6的分支通道连接单元的立体图。图11是从图10中的XI方向观察图10的分支通道连接单元的立体图。图12是图10的分支通道连接单元中的按压构件的立体图。图13是图10的分支通道连接单元中的块单元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具有图1的超声波内窥镜的超声波内窥镜装置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附图是示意性的,应该注意,各个构件的厚度与宽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构件的厚度的比例等与实际不同,当然在附图的彼此之间也包括彼此的尺寸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另外,在以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列举超声波内窥镜为例来说明内窥镜。另外,作为配置于内窥镜的插入部和操作部内的管状的主轴通道,列举向设于插入部的球囊供给超声波传递介质的球囊注水通道为例来进行说明,作为管状的分支通道,列举供用于注入超声波传递介质的注射器连接的球囊管头为例来进行说明。图1是概略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与操作部的一部分的局部立体图,图2是防折断部和操作部的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操作部的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操作部的沿着图2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操作部的沿着图2中的V-V线的剖视图。另外,图6是表示从图1的操作部中去除球囊通道侧握柄并使用了相对于球囊注水通道的分支通道连接单元的球囊管头的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从图6中的VII方向观察图6的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从图6中的VIII方向观察图6的固定结构的立体图。而且,图9是图6的连接管的立体图,图10是图6的分支通道连接单元的立体图,图11是从图10中的XI方向观察图10的分支通道连接单元的立体图。另外,图12是图10的分支通道连接单元中的按压构件的立体图,图13是图10的分支通道连接单元中的块单元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内窥镜1包括向被检体内插入的插入部2和借助防折断部9连接于插入部2的插入轴线方向J的基端的操作部3。在插入部2的插入轴线方向J的顶端侧设有后述的超声波振子单元30(参照图14)。另外,作为超声波振子单元30,作为一例可列举在未图示的壳体内具有能够向360°方向进行超声波的发送接收的未图示的超声波振子、并且在外表面上从壳体呈周状暴露有未图示的声透镜的电子径向型的超声波振子单元。另外,超声波振子单元30并不限定于电子径向型。另外,在插入部2的插入轴线方向J的顶端侧,在超声波振子单元30的外周安装有球囊90。在球囊90内注入有已知的超声波传递介质。另外,在操作部3的插入轴线方向J的顶端侧设有连接于防折断部19的插入轴线方向J的基端、并且构成操作部3的外壳的球囊通道侧握柄3b和处理器具贯穿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包括:插入部,其用于向被检体内插入;操作部,其连接于所述插入部的插入轴线方向的基端;管状的主轴通道,其配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内部和所述操作部的内部;第1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主轴通道,并且在所述操作部的内部开口;连接管,所述主轴通道贯穿于该连接管的内部,该连接管具有与所述第1开口部连通的第2开口部,并且具有沿所述插入轴线方向延伸的缺口;管状的分支通道,其第1端部贯穿于所述第2开口部并以与所述第1开口部连通的方式连接,该分支通道的第2端部在所述操作部外开口;分支通道连接单元,其贯穿于所述第2开口部并保持所述分支通道的所述第1端部,并且具有作为嵌合于所述缺口的突起的旋转限制部;以及固定构件,其将所述分支通道连接单元固定于所述连接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7.17 JP 2014-147067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包括:
插入部,其用于向被检体内插入;
操作部,其连接于所述插入部的插入轴线方向的基端;
管状的主轴通道,其配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内部和所述操作部的内部;
第1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主轴通道,并且在所述操作部的内部开口;
连接管,所述主轴通道贯穿于该连接管的内部,该连接管具有与所述第
1开口部连通的第2开口部,并且具有沿所述插入轴线方向延伸的缺口;
管状的分支通道,其第1端部贯穿于所述第2开口部并以与所述第1开口
部连通的方式连接,该分支通道的第2端部在所述操作部外开口;
分支通道连接单元,其贯穿于所述第2开口部并保持所述分支通道的所
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知辉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