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刚专利>正文

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2315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射器,它包括针筒和针栓,其特征在于;在针栓的末端对称设置有两根沿其轴线向另一端延伸的限位推杆,限位推杆的末端为一向外弯折推柄;所述限位推杆与针栓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针筒筒壁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抽血过程中,由于限位推杆和推柄的作用,针筒和限位推杆上的两着力点逐渐接近,使手的用力更为均衡,从而便于单手操作,以空出一只手进行辅助操作,使用更为合理。(*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说是涉及一种注射器。传统的注射器是由针筒和针栓组成,在注射操作时使用方便,但在进行抽血时如果用双手,即一手握针筒,另一手拉针栓,则当血管不明显时,无法在拉动针栓使针筒内保持负压的同时空出一只手去触摸皮肤寻找血管;若单手操作,由于单手不便用力,扎入血管的针头在抽血过程中易抖动脱出血管,且在抽血过程中针筒和针栓上的两着力点是逐渐远离的,用力难以保持均衡,使得针头会轻微抖动,加重了病人的痛苦,也增加了医护人员操作的难度。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在抽血操作中的不便之处,便于单手操作,用力均衡,使用更为方便合理的注射器。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本技术包括针筒和针栓,在针栓的末端对称设置有两根沿其轴线向另一端延伸的限位推杆,限位推杆的末端为一向外弯折推柄;所速限位推杆与针栓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针筒筒壁的厚度。本技术位于针筒末端且对称设置的水平凸沿的末端为一斜面结构,设置该倾斜面是为使操作时便于用手把持针筒。本技术的优点是在抽血过程中,由于限位推杆和推柄的作用,针筒和限位推杆上的两着力点逐渐接近,从而便于单手操作,使手的用力更为均衡,使操作更为合理。本技术的附图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针筒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针栓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针栓、针筒组合时的俯视图。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针筒1和针栓3,在针栓3的末端对称设置有两根沿其轴线向另一端延伸的限位推杆5,限位推杆5的末端为一向外弯折推柄4;所述限位推杆5与针栓3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针筒筒壁的厚度,位于针筒1末端且对称设置的水平凸沿2的末端为一斜面结构。在抽血时,将食指和中指按于推柄4处,大拇指置于针筒把持处2固定针筒,然后三指收拢,将针栓3推出,使针栓3和针筒之间形成负压,将血抽入针筒。权利要求1.一种注射器,它包括针筒(1)和针栓(3),其特征在于在针栓(3)的末端对称设置有两根沿其轴线向另一端延伸的限位推杆(5),限位推杆(5)的末端为一向外弯折推柄(4);所述限位推杆(5)与针栓(3)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针筒筒壁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位于针筒(1)末端且对称设置的水平凸沿(2)的末端为一斜面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射器,它包括针筒和针栓,其特征在于;在针栓的末端对称设置有两根沿其轴线向另一端延伸的限位推杆,限位推杆的末端为一向外弯折推柄;所述限位推杆与针栓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针筒筒壁的厚度。本技术的优点是在抽血过程中,由于限位推杆和推柄的作用,针筒和限位推杆上的两着力点逐渐接近,使手的用力更为均衡,从而便于单手操作,以空出一只手进行辅助操作,使用更为合理。文档编号A61M5/31GK2352194SQ9824219公开日1999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30日专利技术者吴刚 申请人:吴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射器,它包括针筒(1)和针栓(3),其特征在于:在针栓(3)的末端对称设置有两根沿其轴线向另一端延伸的限位推杆(5),限位推杆(5)的末端为一向外弯折推柄(4);所述限位推杆(5)与针栓(3)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针筒筒壁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刚
申请(专利权)人:吴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