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钟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2107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1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外观设计影响较小,且能够有效防止轴部件和模组之间的冲突的轴部件损坏等的开关装置的耐冲击结构、电子设备及钟表。该开关装置具有上条柄轴、转柄、筒状部件、防脱落部件、第1缓冲部件及第2缓冲部件,其中,上条柄轴,其一端侧安装于收装在主体壳体内的模组,转柄,其安装于上条柄轴的另一端侧,筒状部件,其插入主体壳体1的通孔,且使上条柄轴插入内部,防脱落部件,其配置于主体壳体和模组之间,第1缓冲部件,其配置于主体壳体和防脱落部件之间,第2缓冲部件,其位于主体壳体和模组之间,且至少配置于设置筒状部件的位置的主体壳体的点对称位置及其附近位置的至少一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钟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可知,在钟表等的电子设备中,具有设置于主体壳体用于将转柄等的操作部件拉出的开关装置。
在上述的开关装置中,在操作部件的轴上安装有与模组连接的上条柄轴等的轴部件,并利用将从壳体向外部突出的操作部件拉出而使操作部件转动,由此,能够进行时刻的修正等。
然而,与模组连接的轴部件确实为细小的部件,因此从外部对钟表等的电子设备施加冲击时,产生容易使轴部件弯曲折断的问题。
尤其是,由于钟表等的电子设备从转柄等操作部件侧落下等而受到冲击时,操作部件受到的冲击经由将操作部件和模组连接的轴部件向模组传递。该结果,导致模组破坏,以及由于轴部件和模组冲突而导致轴部件及模组的双方或一方损坏。
因此,提出设置防护具以保护转柄等的操作部件及与该操作部件连接的上条柄轴等的轴部件的方案。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具有保护框部的防护具,该保护框部,在将转柄锁定时,以包围转柄的头部的方式取得配置于周围的保护位置,在操作转柄时,以露出转柄的头部的方式取得退避的退避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第2000-329867号公报
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仅在转柄等的操作部件的周围设置防护具,在从外部施加冲击时,不能够防止上条柄轴等的轴部件和模组冲突,从而不能够因轴部件和模组之间的冲突避免轴部件等的损坏。
另外,在转柄等的操作部件的周围设置防护具时,会使壳体大型化,而且明显制约钟表等的电子设备的外观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外观设计影响较小,且能够有效防止轴部件和模组之间的冲突的轴部件的损坏等的电子设备及钟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电子设备,具有:轴部件,其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收装在主体壳体内的模组,该主体壳体在侧面形成有从内侧向外侧贯通的贯通孔;操作部件,其安装于所述轴部件的另一端侧;筒状部件,其插入所述主体壳体的所述贯通孔,并且在内部穿过所述轴部件,保持该轴部件可自由转动;防脱落部件,其配置于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模组之间,防止所述筒状部件从所述贯通孔脱落;以及第1缓冲部件,其配置于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防脱落部件之间,且能够弹性变形。
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技术,能够对钟表等的电子设备的外观设计影响较小,且能够有效防止轴部件和模组之间的冲突的轴部件的损坏等的电子设备及钟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的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耐冲击结构适用的钟表的侧剖视图。
图2是从钟表的背面侧观察图1的钟表的内部时的平面图。
图3是在图2的Ⅲ-Ⅲ线位置将钟表剖开时的钟表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4是在图2的Ⅳ-Ⅳ线位置将钟表剖开时的钟表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5是将图1的钟表的3点侧的内部放大的、从钟表的背面侧观察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将图1的钟表的3点侧的内部放大的、从钟表的背面侧观察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7是将图1的钟表的3点侧的内部放大的、从钟表的背面侧观察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将图1的钟表的9点侧的内部放大的、从钟表的背面侧观察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将第2实施方式的钟表的3点侧的内部放大的、从钟表的背面侧观察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0是沿图9的Ⅹ-Ⅹ线对第2实施方式的钟表剖开时的主要部位的侧剖视图。
图11是模组的筒状部件的卡止部分的放大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将第3实施方式的钟表的3点侧的内部放大的、从钟表的背面侧观察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3是第3实施方式的在钟表的3点侧截面时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4是第3实施方式的中框部件及筒状部件的放大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5是将钟表的一个变形例的内部从钟表的背面侧观察时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8对本技术的电子设备及钟表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以开关装置在作为电子设备的钟表上设置时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是为了实施本技术在技术上附加优选的各种的限定,但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及图示例。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耐冲击结构适用的钟表的侧剖视图。另外,图2是从钟表的背面侧观察图1的钟表的内部时的平面图,图3是在图2的Ⅲ-Ⅲ线位置将钟表剖开时的钟表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图4是在图2的Ⅳ-Ⅳ线位置将钟表剖开时的钟表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在图2中,为了便于将内部的结构图示,而表示为将后盖取下的状态。
如图1~图3所示,钟表100具有主体壳体1、收装在该主体壳体1内的模组2和具有后述的耐冲击结构的开关装置4。
本实施方式的主体壳体1,形成在上下(钟表的表面侧里侧)开口的中空的短柱形状。主体壳体1例如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或钛、不锈钢(SUS)等金属等的硬质材料形成。
在主体壳体1的上部开口(钟表100的表面侧、辨认侧的开口)隔着垫片11a安装有防风玻璃11。由此,使主体壳体1的上部开口以保持气密性的状态密闭。
另外,在主体壳体1的下部开口(钟表100的背面侧的开口)隔着垫片12a安装有后盖12。由此,主体壳体1的下部开口以保持气密性的状态密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主体壳体1的上部(钟表100的表面侧、辨认侧)安装有沿着上部开口的外周安装的表圈13。表圈13例如由聚氨酯树脂等可吸收冲击的软质的材料形成。但并不是必须具有表圈13,也可不具有表圈13。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壳体1的钟表的3点侧的侧面,形成有从内侧向外侧贯通的通孔10。
通孔10由主体壳体1的内侧附近内径较小的小径孔部10a和主体壳体1的外侧附近的较大的大径孔部10b形成。
小径孔部10a的内径小于后述的筒状部件7的中径筒部7b的外径,也只是稍大于筒状部件7的小径筒部7a的外径。另外,大径孔部10b的内径小于后述的筒状部件7的大径筒部7c的外径,也只比筒状部件7的中径筒部7b的外径稍大。
筒状部件7在插入通孔10内时,筒状部件7的小径筒部7a配置于小径孔部10a内,使筒状部件7的中径筒部7b配置于大径孔部10b内。
在主体壳体1内收装保持于中框部件3的模组2。模组2的下侧(钟表的背面侧)配置模组抑制件21。
在模组2的上方(钟表的表面侧)设置有沿着表盘14及表盘14的外周配置的装饰部件15。
在模组2的大致中间部设置有指针轴2a,该指针轴2a贯穿表盘14突出到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钟表100具有指针式的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具有在表盘14的上方移动指针指示(显示)时刻的指针14a,在指针轴2a的上端部安装有可转动的秒针、分针、时针等的指针14a。
另外,在模组2安装有为后述的开关装置4的轴部件的上条柄轴5的一端侧,其该上条柄轴5的一端侧壳自由转动。模组2包含使指针14a转动动作的未图示的齿轮系机构等,上条柄轴5与该齿轮系机构等连接,从而将为操作部件的转柄6的操作向模组2侧传递。
设置于钟表100的显示单元并不限定于指针式。例如,钟表100除了指针式的显示单元外,也可具有由液晶屏等构成的数字式显示单元。在这种情况下的模组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轴部件,其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收装在主体壳体内的模组,该主体壳体在侧面形成有从内侧向外侧贯通的贯通孔;操作部件,其安装于所述轴部件的另一端侧;筒状部件,其插入所述主体壳体的所述贯通孔,并且在内部穿过所述轴部件,保持该轴部件可自由转动;防脱落部件,其配置于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模组之间,防止所述筒状部件从所述贯通孔脱落;以及第1缓冲部件,其配置于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防脱落部件之间,且能够弹性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0.14 JP 2014-209587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轴部件,其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收装在主体壳体内的模组,该主体壳体在侧面形成有从内侧向外侧贯通的贯通孔;
操作部件,其安装于所述轴部件的另一端侧;
筒状部件,其插入所述主体壳体的所述贯通孔,并且在内部穿过所述轴部件,保持该轴部件可自由转动;
防脱落部件,其配置于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模组之间,防止所述筒状部件从所述贯通孔脱落;以及
第1缓冲部件,其配置于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防脱落部件之间,且能够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2缓冲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和所述模组之间,且所述筒状部件所设置的位置在所述主体壳体上的点对称位置及其附近位置的至少一方,能够弹性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主体壳体上的所述防脱落部件对置的位置,设置有限制所述第1缓冲部件的变形量的变形限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主体壳体上的所述防脱落部件对置的位置,设置有限制所述第1缓冲部件的变形量的变形限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冲击传递部,其设置在所述模组和所述第1缓冲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村龙美
申请(专利权)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