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药物植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2024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体药物植入器由金属针头管(1)、导管(2)、推杆(3)及针头套(4)组成,并在导管上开设有排气孔(21),在导管内环壁和推杆外环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相互配合的滑槽(25)和滑块(35),在导管的后端口设有端台(27)。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可一次性使用,使用把握操作稳定、方便、安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医用器械,是将固体药物植入人体及动物皮下组织的植入器。
技术介绍
固体药物在人体及动物皮下组织的植入往往是采用手术的方法,对于一些固药物如缓释胶棒的植入,在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粗大针头和推杆构成的植入器,其虽然可以完成对固药药物如缓释胶棒的植入,但操作使用方便安全性等并非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实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一次性使用的固体药物皮下组织植入器。本技术由金属针头管1、导管2、推杆3及针头套4构成,导管2、推杆3、针头套4由塑料材料制成,塑料导管2与针头管1塑注连接制成,对应针头管1的后端在塑料导管2上开设有排气孔21,在导管2的后端外环上设有凸柄23,在导管2内环壁和推杆3外环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相互配合的滑槽25和滑块35,在导管2的后端口设有端台27。本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可一次性使用。使用时通过推杆3将固体药物从针头管1中推出植入皮下,排气孔21可保证推杆3正常运行,防止将空气注入身内,推杆3上的滑快35与导管2上的端台27和滑槽25配合,在针头管1没扎入皮下组织到位前,保证推杆3静止定位不能前行,在针头管1扎好后,转动推杆3使滑块35与滑槽25配合使推杆3平衡运行,并起到推入深度的定位作用,其使用时把握操作稳定、方便、安全,其特别适合对缓释胶棒的皮下植入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由金属针头管1、导管2、推杆3、针头套4构成,导管2、推杆3、针头套4由塑料材料制成,塑料导管2与针头管1塑注连接,对应针头管1的后端在塑料导管2上开设有排气孔21,在导管2的后端外环上设有凸柄23,在导管2内环壁和推杆3外环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相互配合的滑槽25和滑块35,在导管2的后端口处开设有向内凹的端台27。权利要求1.固体药物植入器,其特征是由金属针头管(1)、导管(2)、推杆(3)及针头套(4)构成,导管(2)、推杆(3)、针头套(4)由塑料材料制成,塑料导管(2)与针头管(1)塑注连接,对应针头管(1)的后端在导管(2)上开设有排气孔(21),在导管(2)的后端外环上设有凸柄(23),在导管(2)内环壁和推杆(3)外环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相互配合的滑槽(25)和滑块(35),在导管(2)的后端口处开设有向内凹的端台(27)。专利摘要本技术固体药物植入器由金属针头管(1)、导管(2)、推杆(3)及针头套(4)组成,并在导管上开设有排气孔(21),在导管内环壁和推杆外环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相互配合的滑槽(25)和滑块(35),在导管的后端口设有端台(27)。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可一次性使用,使用把握操作稳定、方便、安全。文档编号A61D7/00GK2792529SQ200520090640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黄照勇, 徐群男, 曲以成 申请人:辽宁绿丹药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固体药物植入器,其特征是由金属针头管(1)、导管(2)、推杆(3)及针头套(4)构成,导管(2)、推杆(3)、针头套(4)由塑料材料制成,塑料导管(2)与针头管(1)塑注连接,对应针头管(1)的后端在导管(2)上开设有排气孔(21),在导管(2)的后端外环上设有凸柄(23),在导管(2)内环壁和推杆(3)外环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相互配合的滑槽(25)和滑块(35),在导管(2)的后端口处开设有向内凹的端台(2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照勇徐群男曲以成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绿丹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