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1932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为了实现超薄背光模组的设计,将底部反光板与导光板直接通过胶水固定,从而省去起到支撑作用的背板。并且,在底部反光板与导光板之间增加折射率至少小于导光板的折射率的透明材料层,来代替空气夹层的作用,起到在与透明材料层的界面发生全反射现象,保证光线可以通过全反射传输到导光板的远端,从而达到背光模组所需的光学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结构中,如图1所示,导光板01跟底部反光板02是通过叠加的方式进行组装,此时导光板01与底部反光板02之间会存在厚度为微米量级的空气夹层03,由于空气的折射率n2=1,而导光板01的折射率n1=1.5,因此当从背光源04发射出的光线到达两者之间的接触界面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从而实现光线在导光板01内部的传输,并且,光线遇到导光板01上的网点05时发生散射后从导光板01的正面射出,实现了光线的传播方向的转换。上述如图1所示的采用叠加方式组装导光板01和底部反光板02时,在底部反光板的下方需要设置具有支撑作用的背板,由于背板的存在很难实现超薄的背光模组和整机设计。为了解决该问题,目前出现了另一种背光模组结构,如图2所示,为了省去起到支撑作用的背板,而将底部反光板02直接粘接在导光板01上。由于胶水06的厚度大约在50μm左右,与空气夹层03的厚度相当,因此,此种结构可以实现超薄的背光模组设计,但是由于目前一般胶水06的折射率n3=1.6左右,与导光板01的折射率非常接近,因此难于在导光板01与胶水06的界面发生全反射现象,不利于光线通过全反射传输到导光板01的远端,从而影响了背光模组的光学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采用胶水将导光板粘接在底部反光板以实现超薄背光模组设计时光学效果差的问题。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底部反光板,通过胶水固定于所述底部反光板之上的导光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部反光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的透明材料层;所述透明材料层的折射率至少小于所述导光板的折射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透明材料层设置于所述底部反光板面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所述透明材料层的折射率还小于所述胶水的折射率;或,所述透明材料层设置于所述导光板面向所述底部反光板的表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透明材料层的折射率小于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透明材料层的折射率为0.18,0.47或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透明材料层的厚度为100nm-80μm。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透明材料层的厚度为100nm-5μm。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透明材料层的材料为纳米材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纳米材料为纳米金属材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纳米金属材料为纳米银、纳米金、纳米青铜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为了实现超薄背光模组的设计,将底部反光板与导光板直接通过胶水固定,从而省去起到支撑作用的背板。并且,在底部反光板与导光板之间增加折射率至少小于导光板的折射率的透明材料层,来代替空气夹层的作用,起到在与透明材料层的界面发生全反射现象,保证光线可以通过全反射传输到导光板的远端,从而达到背光模组所需的光学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现有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附图中各部件的厚度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底部反光板02,通过胶水06固定于底部反光板02之上的导光板01;还包括:设置于底部反光板02与导光板01之间的透明材料层07;透明材料层07的折射率至少小于导光板01的折射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为了实现超薄背光模组的设计,将底部反光板02与导光板01直接通过胶水06固定,从而省去起到支撑作用的背板。并且,在底部反光板02与导光板01之间增加折射率至少小于导光板01的折射率的透明材料层07,来代替空气夹层的作用,起到在与透明材料层07的界面发生全反射现象,保证光线可以从背光源04通过全反射传输到导光板01的远端,从而达到背光模组所需的光学效果。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的透明材料层的一种实施方式为,如图3所示,可以设置于导光板01面向底部反光板02的表面,即将透明材料层制作于导光板01具有网点05的表面。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从背光源04发射出的光线到达导光板01与透明材料层07之间的接触界面时,不必经过胶水06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从而实现光线在导光板01内部的传输;缺点在于:由于网点05的存在,导光板具有网点05的表面相对不平整,不利于制作平坦的透明材料层07。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的透明材料层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如图4所示,可以设置于底部反光板02面向导光板01的表面,即将透明材料层07制作于导底部反光板02的表面,此时还需要透明材料层07的折射率还小于胶水03的折射率。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可以将透明材料层07相对容易的制作在表面较为平整的底部反光板02上,有利于透明材料层07的制作;缺点在于:从背光源04发射出的光线先要穿过胶水03后到达胶水03与透明材料层07之间的接触界面时,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之后经过胶水03后入射至导光板01,从而实现光线在导光板01内部的传输,在经过胶水03时会存在一定的损耗。在具体实施时,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上述背光模组中,由于胶水03和导光板01的折射率在1.5左右,基于此,可以选取折射率小于1.2的透明材料层07的材料。并且,通过实验可知,在透明材料层07的折射率在1.2左右时,可以满足入射角度在50度左右的光线的全反射,基本可以达到与折射率在1.0左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底部反光板,通过胶水固定于所述底部反光板之上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部反光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的透明材料层;所述透明材料层的折射率至少小于所述导光板的折射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底部反光板,通过胶水固定于所述底部反光板
之上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底部反光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的透明材料层;所述透明材料层
的折射率至少小于所述导光板的折射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材料层设置于
所述底部反光板面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所述透明材料层的折射率还小于所述
胶水的折射率;或,
所述透明材料层设置于所述导光板面向所述底部反光板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材料层的折射
率小于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材料层的折射
率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布占场陈明王伯长褚洋李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