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功率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16405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功率模块,包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散热器、电容组、交流输出铜排、电容母排、直流输入铜排、机架、面板等,尤其包括电容支架。其中:散热器、面板、与防尘罩固定在机架上;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固定在散热器上;电容组中每个电容的底部固定在电容支架上,每个电容的电极与电容母排相连;电容母排还有一端与直流输入铜排连接,电容母排的再一端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的正负极相连;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的交流极与交流输出铜排相连,交流输出铜排固定在机架上。将电容倒扣固定在机架外部,有利于风道畅通;电容之间错位布局,有利于压缩整体高度;直流输入铜排通过电容母排转接出,便于组装及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部件的结构设计,尤其涉及对一种功率模块的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现有逆变器功率模块的缺陷主要在于:1、目前比较常用的功率模块是电容正放,一般电容大部分位于机架内部,造成机架内部风道堵塞或阻力大大增加;2、多个电容一般是上下左右前后都对齐,由于电容之间要保证一定的空间,故整个模块的高度就比较大,这样就无法满足特定高度要求的场合使用;3、电容母排的转接一般是位于下部或后部,这样功率模块的安装维护就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布局合理的逆变器功率模块,既保证了电容牢固的固定及良好的导电接触,又保证了机架内部良好的风道腔;既保证了电容之间所需的一定空间,又最大限度的压缩了功率模块的整体高度;并同时改善了功率模块安装拆卸的便利性。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逆变器功率模块,包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散热器、电容组、交流输出铜排、绝缘柱、电容母排、直流输入铜排、电路板、电路板支架、机架、面板、防尘罩,尤其还包括电容支架。其中:散热器、面板、与防尘罩固定在机架上;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固定在散热器上;电容组中每个电容的底部固定在电容支架上,每个电容的电极与电容母排相连;电容母排还有一端与直流输入铜排连接,电容母排的再一端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的正负极相连;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的交流极与交流输出铜排相连,交流输出铜排固定在机架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电容组中的每个电容底部固定在电容支架上,这种倒扣固定在机架外部的方式,既保证了电容牢固的固定及良好的导电接触,又保证了机架内部良好的风道腔,避免了因器件阻挡气流导致的气流阻力过大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电容组中的电容可分为两组,分别为上排电容组和下排电容组;上排电容组与下排电容组在竖直方向上错位半个电容宽度固定安装。这种错位布局的方式,在保证电容之间一定空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压缩了逆变器功率模块的整体高度,从而适用于有特定高度要求的场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电容母排直接与直流输入铜排连接,直流输入铜排即可通过电容母排转接出,这样直流输入铜排就处于整体逆变器功率模块的前部,再结合半个电容宽度错位,就腾出了一定高度空间,刚好可以安装直流输入铜排处的螺丝孔,从而使得在功率模块前面就可以非常方便的组装及拆卸。附图说明图1给出了本技术的逆变器功率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给出了本技术的逆变器功率模块的整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的逆变器功率模块,参见图1、图2所示,包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9、散热器1、电容组10、交流输出铜排8、绝缘柱2、电容母排6、直流输入铜排7、电路板4、电路板支架5、机架3、面板13、防尘罩12,尤其还包括电容支架11。其中:散热器1、面板13、与防尘罩12固定在机架3上;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9固定在散热器1上;电容组10中每个电容的底部固定在电容支架11上,每个电容的电极与电容母排6相连;电容母排6还有一端与直流输入铜排7连接,电容母排6的再一端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9的正负极相连;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9的交流极与交流输出铜排8相连,交流输出铜排8固定在机架3上。具体地,交流输出铜排8可通过绝缘柱2固定在机架3上。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容组10中的电容数量偶数8个,电容组10中的每个电容底部通过螺丝固定在电容支架11上,这种倒扣固定在机架3外部的方式,既保证了电容牢固的固定及良好的导电接触,又保证了机架3内部良好的风道腔,避免了因器件阻挡气流导致的气流阻力过大问题。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容组10中的电容可分为两组,分别为上排电容组和下排电容组;上排电容组与下排电容组在竖直方向上错位半个电容宽度固定安装。这种错位布局的方式,在保证电容之间一定空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压缩了逆变器功率模块的整体高度,从而适用于有特定高度要求的场合。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容母排6直接与直流输入铜排7连接,直流输入铜排7即可通过电容母排6转接出,这样直流输入铜排7就处于整体逆变器功率模块的前部,再结合半个电容宽度错位,就腾出了一定高度空间,刚好可以安装直流输入铜排7处的螺丝孔,从而使得在功率模块前面就可以非常方便的组装及拆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逆变器功率模块,包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散热器、电容组、交流输出铜排、绝缘柱、电容母排、直流输入铜排、电路板、电路板支架、机架、面板、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功率模块还包括电容支架,所述散热器、所述面板、与所述防尘罩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电容组中每个电容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电容支架上,每个所述电容的电极与所述电容母排相连;所述电容母排还有一端与所述直流输入铜排连接,所述电容母排的再一端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的正负极相连;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的交流极与所述交流输出铜排相连,所述交流输出铜排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功率模块,包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散热
器、电容组、交流输出铜排、绝缘柱、电容母排、直流输入铜排、电
路板、电路板支架、机架、面板、防尘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功率模块还包括电容支架,
所述散热器、所述面板、与所述防尘罩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上;
所述电容组中每个电容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电容支架上,每个所述
电容的电极与所述电容母排相连;
所述电容母排还有一端与所述直流输入铜排连接,所述电容母排
的再一端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的正负极相连;
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的交流极与所述交流输出铜排相
连,所述交流输出铜排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功率模块,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国谢运良
申请(专利权)人:永联科技南和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