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去除雄蕊可调性专用镊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1621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去除雄蕊可调性专用镊子,其可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在作业过程中能够避免颖壳损坏。一种水稻去除雄蕊可调性专用镊子,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镊柄和第二镊柄,第一镊柄的一端部和第二镊柄的一端部相连接,在第一镊柄上设有通孔,在第二镊柄上设有条形孔,螺钉的杆部穿设在通孔和条形孔上,并且螺钉的杆部上螺纹连接有螺帽,第一镊柄和第二镊柄夹在螺钉的帽部与螺帽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镊子的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水稻去除雄蕊可调性专用镊子
技术介绍
目前,镊子在水稻育种过程中被用来人工去除水稻雄蕊器官,进行人工杂交实现不同种质资源基因交流的最简单和最常见的工具。技术操作人员用剪刀将水稻颖壳剪掉一个坡面后,用镊子深入颖壳内将每一枚花药(雄性器官)夹出来从而达到人工去除雄蕊的目的,为实现异源花粉的授粉(杂交)做好准备,这也是目前水稻人工杂交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使用镊子进行人工去除雄蕊的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不同的水稻颖壳开口大小不一样,去除每一枚颖壳内的花药都需要重新调整镊子口径大小才能安全深入到颖壳内,镊子的有效使用频率和效率都很低;(2)将花药夹出过程,操作者稍有不慎,镊口张大,颖壳将被损坏无法被用来杂交。显然,使用镊子去除雄蕊的过程存在效率低及易损坏颖壳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人工杂交的效率和成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去除雄蕊可调性专用镊子,其可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在作业过程中能够避免颖壳损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稻去除雄蕊可调性专用镊子,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镊柄和第二镊柄,第一镊柄的一端部和第二镊柄的一端部相连接,在第一镊柄上设有通孔,在第二镊柄上设有条形孔,螺钉的杆部穿设在通孔和条形孔上,并且螺钉的杆部上螺纹连接有螺帽,第一镊柄和第二镊柄夹在螺钉的帽部与螺帽之间。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在螺钉的杆部上设有挡块,该挡块供螺帽相抵,挡块与钉螺的杆部螺纹连接,挡块位于螺帽的外侧。<br>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的水稻去除雄蕊可调性专用镊子,由于第一镊柄与第二镊柄是夹在帽部和螺帽之间的,再者螺帽与螺钉是螺纹连接的,这样使本体的镊口大小可调,使用前将镊口调节到合适大小,在操作时可有效地避免颖壳损坏。再者,镊口相对较小,这样镊取的速度相较较快,提高了人工杂交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水稻去除雄蕊可调性专用镊子,包括本体1、螺钉2和螺帽3。其中,本体1包括第一镊柄4和第二镊柄5,第一镊柄4的一端部和第二镊柄5的一端部相连接,在第一镊柄上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径略小于螺钉的帽部。在第二镊柄上设有条形孔8,条形孔8的宽度略小于螺帽的外径。螺钉的杆部穿设在通孔和条形孔上,并且螺钉的杆部上螺纹连接有螺帽3,第一镊柄和第二镊柄夹在螺钉的帽部与螺帽之间。通常,镊口6的开度为3mm~8mm。由于第一镊柄与第二镊柄是夹在帽部和螺帽之间的,再者螺帽与螺钉是螺纹连接的,这样使本体的镊口大小可调,使用前将镊口调节到合适大小,在操作时可有效地避免颖壳损坏。再者,镊口相对较小,这样镊取的速度相较较快,提高了人工杂交的效率。如图中所示,在螺钉2的杆部上设有挡块7,挡块7与钉螺的杆部螺纹连接,该挡块供螺帽3相抵,挡块7位于螺帽3的外侧。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螺帽松退,在使用过程中保证镊口张开后的大小不变化。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去除雄蕊可调性专用镊子,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镊柄和第二镊柄,第一镊柄的一端部和第二镊柄的一端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镊柄上设有通孔,在第二镊柄上设有条形孔,螺钉的杆部穿设在通孔和条形孔上,并且螺钉的杆部上螺纹连接有螺帽,第一镊柄和第二镊柄夹在螺钉的帽部与螺帽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去除雄蕊可调性专用镊子,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镊柄和第二镊柄,第一镊柄的一端部和第二镊柄的一端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镊柄上设有通孔,在第二镊柄上设有条形孔,螺钉的杆部穿设在通孔和条形孔上,并且螺钉的杆部上螺纹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之军李金军富昊伟叶立华王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