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1388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配合喷雾器(208)使用之吸入装置,包括一个本体部分及一个可对本体部分移动的排放管,该排放管当不排放时系停留在停止位置,而当排放发生时,则在操作位置。该吸入装置有一罩框(202)及一个病人可以吸气的出口。一抑制及压力感测元件由一片可回弹的弹性板(234)构成,该板在第一位置时,可避免排放管与本体部分间的相对运动,使免进入操作位置;而平板在第二位置时,则允许这一相对运动。平板可以感测到病人在吸气时产生的压力降,因而对应地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吸入装置,用以使雾状物质能自容器内排出。本专利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计量吸入装置,用之以使一定量的含药液体以雾状方式供予病人。在治疗或缓和呼吸道疾病、诸如哮喘时,定量药物吸入来治疗是熟知的事,药液系在压力状况下置放在容器中,而该容器一般系以可移动的方式放置在吸入装置内。此种喷雾器包括了一个本体部分及一个可相对于本体移动的排放管,当不需排放动作时,处于停止位置,而当发生排放时,便在操作位置。要运用此吸入装置,病人需要造成喷雾器本体部分及排放管间的相对运动,譬如压缩本体的封闭端,而这一动作必须配合病人的吸入动作。但是很不幸的是需要这一方式治疗的病人,无法将他们的呼吸与人工操动本装置的动作配合起来。因设法克服此一问题而有许多的设计提出,令吸气动作本身引起计量药物释出。这种装置被称之为呼吸致动装置。在设计一套呼吸致动装置时,必须要满足一些需求条件,但此类条件极不容易彼此配合。因此,需要相当大的力量来使本体部分与排放管间互相移动,但在吸气时仅能产生很小的力量,尤其当病人有呼吸困难而极可能要使用此种装置时为然。目前克服此问题所提出之方法为在吸入装置内设一辅助能量贮存器,譬如成弹簧之形式,弹簧易使本装置释出一剂量之药物,而藉著某种抑制机构限定其如此作。因此,由吸入而产生的微小力量可用来释放抑制机构并允弹簧操动本装置。可是这种作法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即就是如何维持本装置的稳定。假如抑制机构可藉由呼吸产生的微小力量而释放药剂,则当没有吸入动作发生时,仍有意外释出药剂的风险存在。相反的,如果抑制机构可相当安全地不被致动而避免意外释放的发生,则病人可发出的吸气力量又不足以释放药剂。本专利技术著眼的吸入装置系注意到这些相互冲突的要求,而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来看,所提供之吸入装置系配合喷雾器使用。而有一个本体部分及一个排放管。该排放管可对本体部分作移动,当停止排放时排放管系在静止位置;而当排放产生时,则移动至操作位置。本装置另有一个吸气装置之外框,外框上有出口,病人可通过此出口吸气,并有一个抑制及压力感测元件,于其在第一位置时,可防止排放管与本体部分间的相对运动,而进入操作位置;于其在第二位置时,则允许此种相对运动发生。本元件可以感测到病人在吸气时产生的压力降,因而相应地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称为抑制元件或抑制及压力感测元件是一种可以回弹的挠性板,譬如金属片,如钢板。另外亦可使用两张平板,而不需有反弹挠性,且系铰接在一起,一种可能达到此目的之一个方法是将两张平板以一种所谓的活动铰链将它们组合起来。此外使用单一的平板亦可达到相同的效果,将其厚度沿横向延伸线减低到一定程度,以使减低厚度的部分实效上形成一个铰链轴。本专利技术之多个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详细加以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示出第一实施例,此图系沿图2中A-A线所取之垂直剖面;图2示出第一实施例,系沿图1中B-B线所取之垂直剖面;图3是沿图1中C-C线取的横剖面;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系沿图5中A-A线取的垂直剖面;图5是沿图4中B-B线取的垂直剖面;图6是沿图4中C-C线取的剖面;图7是图4至图6的实施例中的俯视平面图;图8示出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系沿自图9中A-A线取的垂直剖面;图9是沿图8中B-B线取的垂直剖面;图10是沿图8中C-C线取的横剖面;图1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系沿图12中A-A线取的垂直剖面;图12是沿图11中B-B线取的垂直剖面;图13是沿图11中C-C线取的横剖面;图14对应于图11,但示出此装置处在一不同的位置;图15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系沿图16中A-A线取的垂直剖面;图16是沿图15中B-B线取的剖面;图17是沿图16中C-C线取的横剖面;图17a是使用在图15至图17中的弹性按钮的透视图;图18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系图中19A-A线取的垂直剖面;图19是沿图18中B-B线取的剖面;图20是沿图19中C-C线取的横剖面;图21是第六实施例之顶部平面图,示出其重设定之位置;及图22是第六实施例在图21位置时的部分侧视图。参阅图1至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它包括了一个外罩(2)设有一成一体之喷出口(4)而成口承之形式,以后均将如是称呼,但亦可为鼻承之形式。外罩(2)内有一室(6),其中承接有喷雾器(8)的主体部分。内室(6)较喷雾器的主体部分稍长,而主部分可在此内室中纵向滑动。主体部分上附有标识符号,譬如以色带(10)及(12)分别著以绿色及红色来区分。这两种色带之一或另一可从外壳(2)的前壁的一个小孔(14)中看见,究为何端视喷雾器的主体部分之纵向位置而定。此喷雾器有一个排放管(16)自主体部分以习见方式伸出,其末端承接在管块(18)一开口内,管块在口承(4)内一体形成,开口处在一个可让排放管接入的斜切角,俾排放管易于插入。排放管的末梢处抵住肩垫(20),而排放管的出口与排放孔(22)相通。排放管以习用方式由容器内的一根弹簧(未图示)从主体部分向外顶出。一导件(24)在内室(6)中可纵向滑动,从图2可以很清楚看到此导件从纵切面观之呈“H”形并有一横壁(25)。外罩(2)的上端以一盖(26)封住,一根压缩弹簧(28)装在导件(24)的横壁(25)与顶盖(26)之间,以迫使导板件以及喷雾器(8)的主体部分朝下。顶盖最好可取下,俾便喷雾器在用罄后可以换新。在导件(24)上有一面部朝下的凹槽(30),而在封管块(18)上有一个面部朝上的凹槽(32)。另外有一面可以回弹的挠性板(34),其上端及下端则分别插入凹槽(30)及(32)内。此板虽然可以使用其他的材料,但使用厚度为1毫米的百分之几的钢片最为适合。在未承受外力的状况下,板(34)实质上是平直的,板(34)在图1至图3所示的状态,亦即后文所称之备用状态)是稍呈弧形,其中内部分因受弹簧施加于板之力使其贴靠内壁(36)。板(36)的横向端面紧贴在外罩(2)的边壁(37)上,但仍有足够的间隙让板易于移动。其移动方式容稍后进一步说明。在板(34)与外罩(2)后壁之间有一内室(38),而在罩后壁上开有一个钥匙孔形的切口以形成一个相应地钥匙孔形的手按片(40)。切口宽度的选择在于达到一个适当的通气速率,期使空气可以进入内室(38),来协助药剂的输送,手按片的下端部分仍然附著在壁面其余部分上,而后壁的材料,至少在手按片附着处,应有足够的挠性,俾让手按片能够向内压入,同时在去除外力因素后,材料又有足够的回弹力量,使手按片弹回原来的位置。图1中尚显示两个肋条中的一个,肋条设在内室(38)之侧壁上以协助将平板(37)的下端部分在装配时导入凹槽(32)内。应注意到本装置除了上述的一些开孔外,尚有多个其他的开口。因此,顶盖(26)上有一个通气孔(44),使导件(24)在横壁(25)之上的部分保持在大气压力下。通气孔(44)亦可在导件(24)的上端向下运动至低于顶盖(26)的下表面(45)之后,将空气导入内室(38),使让病人吸收入药剂。外罩(2)的前壁上亦有一个通气孔(46),将内室(6)保持在大气压力之下,此大气压力还经过通气孔(48)而与板(34)的前表面相通,此得利于设有一个小的纵向内室(50)。上述装置的操作方式如下所述,假定本装置处在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合喷雾器使用的吸入装置,这喷雾器具有一个本体部分及一个相对于本体部分可从静止位置移动到工作位置的排放管,在静止位置时阻止排放,在工作位置时发生排放,本装置包含一个吸入装置用之外罩,设在外罩中供病人吸入使用的出口和一个限制及压力感测构件,当其在第一位置时,防止排放管与本体部分间的发生相对运动进入工作位置,而当其在第二位置时则允许这一相对运动发生,感测构件可以感测到病人在吸气时产生的压力降,发生回应而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万菲利普吉勒佩森蒂让菲利普乔治康德夫
申请(专利权)人:伊万菲利普吉勒佩森蒂让菲利普乔治康德夫索朗热让娜康德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