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恒流控制的可调光LED前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13048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恒流控制的可调光LED前照灯,属于汽车领域,包括供电电源电路、取样电阻、斩波电路、功率管控制电路、LED灯电路、调光电路、电阻R8和恒流源芯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恒流源驱动的LED方案替代传统的卤素灯泡,采用远近光一体式设计,并通过调光来实现远近光的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领域。
技术介绍
传统的汽车前照灯一般采用卤素灯泡,卤素灯泡能耗较高,使用过程中仅有10%转化成光能,其他部分转化成热能散失,灯丝在长时间高温下易发生熔断,故障率偏高,抗震性能较差,且光效低,色温相对单一,热辐射较大,衰减较快,在使用上有较大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恒流控制的可调光LED前照灯,采用恒流源驱动的LED方案替代传统的卤素灯泡,采用远近光一体式设计,并通过调光电路来实现远近光的切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使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恒流控制的可调光LED前照灯,包括供电电源电路、取样电阻、斩波电路、功率管控制电路、LED灯电路、调光电路、电阻R8和恒流源芯片,恒流源芯片包括IPK引脚、VCC引脚、COMP引脚、GND引脚、TCAP引脚、SWE引脚和SWC引脚;供电电源电路包括ORL电源输入端、二极管D3、电阻R7、二极管D1、电容C1和电容C6,ORL电源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1连接所述VCC引脚,ORL电源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8连接所述COMP引脚,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地线,电阻R7与二极管D3并联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并联在一起的电容C1和电容C6连接地线;取样电阻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9,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并联连接后再与电阻R9串联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取样电阻连接所述IPK引脚,所述IPK引脚通过电阻R9连接所述SWC引脚;斩波电路包括电感L1、二极管D2、电容C5、二极管D5、电容C2、电阻R4、电容C3和电容C4,所述SWC引脚通过电感L1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LED灯电路的正输入端,二极管D2的正极还通过串联在一起的电容C2和电阻R14连接地线,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并联在一起的电容C3和电容C4连接地线,二极管D2的负极还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COMP引脚,电容C5与二极管D5并联连接;功率管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二极管D10、二极管D4、三极管Q1、功率管TV1和电容C7,所述SWE引脚通过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11和电阻R13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13和电阻R12连接地线,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地线,三极管Q1的发射机连接功率管TV1的栅极,所述SWE引脚通过电阻R11连接二极管D10的正极,电容C8和电阻R11并联连接,所述TCAP引脚通过电阻R10连接二极管D10的正极,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功率管TV1的栅极,所述TCAP引脚通过电容C7连接地线,功率管TV1的栅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地线,功率管TV1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功率管TV1的源极连接地线;调光电路包括PL电源输入端、二极管D6、电阻R18、二极管D7、二极管D8、电阻R19、电容C10、二极管D9、电阻R20、电容C11、三极管Q2、电阻R21、功率管TV2、电阻R22、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23和电阻R15,PL电源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二极管D7的负极通过电阻R8连接所述COMP引脚,PL电源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地线,电阻R18与二极管D6并联连接,PL电源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二极管D8的负极通过电阻R19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容C10连接地线,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地线,电阻R21并联在三极管Q2的发射机和集电极之间,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功率管TV2的栅极连接,ORL电源输入端与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9的负极通过电阻R20连接功率管TV2的栅极,功率管TV2的栅极通过电容C11连接地线,功率管TV2的漏极通过并联在一起的电阻R22和电阻R23连接地线,功率管TV2的漏极还通过并联在一起的电阻R16和R17连接LED灯电路的负输入端,功率管TV2的源极连接地线;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通过所述电阻R15连接LED灯电路的负输入端。所述恒流源芯片为NCP3065。所述ORL电源输入端电压值范围为3V至40V。所述PL电源输入端电压值范围为3V至40V。所述LED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L2、发光二极管L3和发光二极管L4,发光二极管L2、发光二极管L3和发光二极管L4为串联连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恒流控制的可调光LED前照灯,采用LED方案替代传统的卤素灯泡,耗较低,发热量较小,有更好的抗震性能,有较多的色温段可以选择,使用寿命较长。且采用远近光一体式设计,通过调光来实现远近光的切换,高效的利用了汽车电池的能源,延长了照明系统的寿命,并且实现了环保无污染设计,采用恒流源驱动的技术方案,不管汽车电瓶电压如何突变,LED都能以恒定的电流工作,使汽车车灯在低压驱动时仍然保持稳定的亮度,提高了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远近光一体式设计在结构上大大节省了空间,且成本更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恒流控制的可调光LED前照灯,包括供电电源电路、取样电阻、斩波电路、功率管控制电路、LED灯电路、调光电路、电阻R8和恒流源芯片,恒流源芯片包括IPK引脚、VCC引脚、COMP引脚、GND引脚、TCAP引脚、SWE引脚和SWC引脚;供电电源电路包括ORL电源输入端、二极管D3、电阻R7、二极管D1、电容C1和电容C6,ORL电源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1连接所述VCC引脚,ORL电源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8连接所述COMP引脚,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地线,电阻R7与二极管D3并联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并联在一起的电容C1和电容C6连接地线;取样电阻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9,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并联连接后再与电阻R9串联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取样电阻连接所述IPK引脚,所述IPK引脚通过电阻R9连接所述SWC引脚;斩波电路包括电感L1、二极管D2、电容C5、二极管D5、电容C2、电阻R4、电容C3和电容C4,所述SWC引脚通过电感L1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LED灯电路的正输入端,二极管D2的正极还通过串联在一起的电容C2和电阻R14连接地线,二极管D2的负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恒流控制的可调光LED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源电路、取样电阻、斩波电路、功率管控制电路、LED灯电路、调光电路、电阻R8和恒流源芯片,恒流源芯片包括IPK引脚、VCC引脚、COMP引脚、GND引脚、TCAP引脚、SWE引脚和SWC引脚;供电电源电路包括ORL电源输入端、二极管D3、电阻R7、二极管D1、电容C1和电容C6,ORL电源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1连接所述VCC引脚,ORL电源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8连接所述COMP引脚,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地线,电阻R7与二极管D3并联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并联在一起的电容C1和电容C6连接地线;取样电阻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9,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并联连接后再与电阻R9串联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取样电阻连接所述IPK引脚,所述IPK引脚通过电阻R9连接所述SWC引脚;斩波电路包括电感L1、二极管D2、电容C5、二极管D5、电容C2、电阻R4、电容C3和电容C4,所述SWC引脚通过电感L1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LED灯电路的正输入端,二极管D2的正极还通过串联在一起的电容C2和电阻R14连接地线,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并联在一起的电容C3和电容C4连接地线,二极管D2的负极还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COMP引脚,电容C5与二极管D5并联连接;功率管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二极管D10、二极管D4、三极管Q1、功率管TV1和电容C7,所述SWE引脚通过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11和电阻R13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13和电阻R12连接地线,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地线,三极管Q1的发射机连接功率管TV1的栅极,所述SWE引脚通过电阻R11连接二极管D10的正极,电容C8和电阻R11并联连接,所述TCAP引脚通过电阻R10连接二极管D10的正极,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功率管TV1的栅极,所述TCAP引脚通过电容C7连接地线,功率管TV1的栅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地线,功率管TV1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功率管TV1的源极连接地线;调光电路包括PL电源输入端、二极管D6、电阻R18、二极管D7、二极管D8、电阻R19、电容C10、二极管D9、电阻R20、电容C11、三极管Q2、电阻R21、功率管TV2、电阻R22、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23和电阻R15,PL电源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二极管D7的负极通过电阻R8连接所述COMP引脚,PL电源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地线,电阻R18与二极管D6并联连接,PL电源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二极管D8的负极通过电阻R19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容C10连接地线,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地线,电阻R21并联在三极管Q2的发射机和集电极之间,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功率管TV2的栅极连接,ORL电源输入端与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9的负极通过电阻R20连接功率管TV2的栅极,功率管TV2的栅极通过电容C11连接地线,功率管TV2的漏极通过并联在一起的电阻R22和电阻R23连接地线,功率管TV2的漏极还通过并联在一起的电阻R16和R17连接LED灯电路的负输入端,功率管TV2的源极连接地线;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通过所述电阻R15连接LED灯电路的负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恒流控制的可调光LED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源电路、取样电阻、
斩波电路、功率管控制电路、LED灯电路、调光电路、电阻R8和恒流源芯片,恒流源芯片包
括IPK引脚、VCC引脚、COMP引脚、GND引脚、TCAP引脚、SWE引脚和SWC引脚;
供电电源电路包括ORL电源输入端、二极管D3、电阻R7、二极管D1、电容C1和电容C
6,ORL电源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1连接所述VCC引脚,ORL电源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8连接所
述COMP引脚,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地线,电阻R7
与二极管D3并联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并联在一起的电容C1和电容C6连接地线;
取样电阻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9,电阻
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并联连接后再与电阻R9串联连接,二极
管D1的负极通过取样电阻连接所述IPK引脚,所述IPK引脚通过电阻R9连接所述SWC引脚;
斩波电路包括电感L1、二极管D2、电容C5、二极管D5、电容C2、电阻R4、电容C3和
电容C4,所述SWC引脚通过电感L1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LED灯电
路的正输入端,二极管D2的正极还通过串联在一起的电容C2和电阻R14连接地线,二极管
D2的负极通过并联在一起的电容C3和电容C4连接地线,二极管D2的负极还连接二极管D5
的负极,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COMP引脚,电容C5与二极管D5并联连接;
功率管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二极管D10、二极管D4、
三极管Q1、功率管TV1和电容C7,所述SWE引脚通过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11和电阻R13连接
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13和电阻R12连接地线,三极
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地线,三极管Q1的发射机连接功率管TV1的栅极,所述SWE引脚通过电
阻R11连接二极管D10的正极,电容C8和电阻R11并联连接,所述TCAP引脚通过电阻R10
连接二极管D10的正极,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功率管TV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科朗恩斯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