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救生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1190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压缩性的气球以释压供给面罩空气的呼吸救生器。可压缩气球和面罩都有一个充气管网络整体,充压时它们回弹成各自的标定形状。气球有个进口止回阀,面罩有个出口止回阀,后者有一个舌形阀,气球释压时使流体流入面罩中。出气孔位于舌形阀附近,当气球释压时被舌形阀关闭,在气球释放后返回其原有形状过程中,舌形阀关闭将出气孔打开。装在气球内的空气弹簧与充气管络网间流体互通,节流孔控制气球释压后恢复其正常形状的速度。(*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呼吸救生器,其中构成此设备的面罩和气球泵构件是可充气的。手提式轻型用于给物体充气特别是充空气的通用泵是非常有用的,其用途之一是一种心肺救生器的口对口泵及呼吸器。在紧急状况下,心肺救生器的口对口呼吸器被用来恢复心藏停跳和窒息病人的心血输出和肺部呼吸。口对口的救生是一种人工呼吸法,包括将操作者的嘴罩在病人的嘴上通过吹气给病人的肺部充气,接着是通过病人的胸部及肺的反弹而产生自动的呼气。紧急口对口救生要求将这一步骤在一分钟之内重复十二至十六次,因而使施行人工呼吸者与疾病相接触。于是口对口的心肺救生过程使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的人遇到感染疾病的高度危险,从而很大程度上使人们不乐意进行这种救助,这种救助一般是对于心藏停跳的人进行急救用的。呼叫来的急救队有将气体,通常是氧气,压入病人肺中以造成人工呼吸的救生设备,然而这些设备太贵而且一般是没有的。已发展了一种罩在病人鼻子和口部的面罩,这使得实施人工呼吸者将空气吹入病人的肺而无需口对口接触。但这种面罩不能放在相对小的地方,譬如衬衣或茄克衫口袋中,因而不便于携带。类似地,美国专利5,067,487所披露的包括一个通气面罩和一个手折式气体贮存器的救生设备,因其构成材料的固有限制也不易装在衬衣式茄克衫的口袋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一只可充气气球沿其外侧有多个充气通路。空气或氧气通过进气阀进入气球,球中介质在压力下排出。气球是全压缩式的,即可沿其轴或轴的法线的任何方向压缩它。一旦充气,充气通路就起着将气球保持在预定形状和体积的作用。通过进气阀向气体通路充气。在此优选的实施例中气路截面最好是环形,其壁折弯过来就成为相邻气路壁的起点,将如此的折变气路壁封固(最好是热封)在气球壁上。于是气球与气路是一个外壁,它与并排地沿气球外壁内侧蛇形盘旋的凹入壁构成了气体通路。这种结构使气球具有刚性和弹性,因而来自任何方向的压力使其中的介质泵出后气球能容易地返回其原定形状。当停止压缩后,来自任何所希望的气体源可再次充入气球。由于气路中总存在着正压,这种结构提供了一种可以自己呈现预定形状的可折变气球。由于并排配置的气路和气球的外壁与凹形气路内壁热封结在一起而形成的气路外壁,使此结构是高度一体化的。因而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呼吸救生器,其面罩和气球型泵都是可充气结构,它可以存在放在一个相当小的空间内因而便于在衬衣或茄克衫的口袋中携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释放压力时将空气供给面罩的可压缩的气球式呼吸救生器,其中该气球包括一整体性的可充气的连续流体通路网络,加压时将气球回弹固定成一种标定的形状。该气球有一个进口止回阀,该面罩有一个出口止回阀,出口止回阀在气球释压时传输空气而在气球返回其标定形态时排出空气。面罩具有与气球类似的结构,由可折变塑性材料构成,也有一整体可充气的流体通路网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面罩的充气流体通路与气球中的充气通路网络间流体互通;在另一实施例中,它们的流体通路互相分离,但无论那种情况下,当加压时都会将面罩回弹固定成其标定形状。用柔性橡胶丝布材料作成的一个可充气的空气弹簧或偏压管(biastube)可包括在气球整体内,并与可充气通路网络的流体互通,当气球释压时,偏压管中的气体压力增加,当撤去对气球的压力时,偏正管中的气体压力降低,于是就偏压气球返回其标定形状。为控制偏压管的变化速度,使用在充气流体通路中与偏压管间流体相通的节流孔,来控制空气从充气通路流入偏压管及从偏压管流出的速度。气球中装有一个进口止回阀,当气球释压时该止回阀关闭。气球中的空气此时只许通过面罩的出口止回阀排出。当压缩气球的力撤除时,偏压管给出了气球返回其原始形状的速率,同时由于在释压后气球室中的空气压力较低,进口止回阀会打开以使环境空气进入气球室。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面罩包含有如此配置的充气流体通路,以致于当将充气流体通路充压时,它们将面罩回弹固定成其标定形状。在面罩中还整体地包括着一个含有多个排气孔和一个配置在该气球连结器进气孔处之舌形阀的与气球连结部分。在此优选实施例中,可压缩气球有多个充气流体通路,当加压时它们将气球回弹固定成其标定形状,这些充气流体通路从面罩中分别加压。可压缩气球具有一个整体颈部,包括构成流体通路网络一部分的充气通路。该颈部可在释气后插入到面罩装置与气球的连结部分,气球的颈部是密封相接的以容许颈部与气球连接器间的相对转动。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气球颈部与面罩的气球连接器是整体相连的以构成充气流体通路络网的一部分,以致于面罩与气球的流体通路间都互相串通,因而当加压时就形成了气球及面罩的原有形状。于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气呼吸救生器,其中通过向相互连结的流体通路加压而使气球和面罩达到其标定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面罩是可分开充气的,并且该面罩具有一个与气球连接部分,该连结部分可释压并封插入气球的颈部以使气球能转动并以不同角度配置在面罩中。该充气结构使该救生器在放气后占据非常小的空间,因而本装置可在衣袋小包或线包中携带。随着参看下述的说明,权利要求和附图,这些特点和优点以及其它一些特点和优点就会更清楚地被理解,并给予高度评价。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可压缩气球的透视图,以说明其流体通路网络。图2是图1的断面侧视图。图3是图2中3区的剖析断面图。图4是取自沿图2中4-4线的断面图。图5是一个部分剖面图,以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之面罩及气球中的流体通路的材料的连接。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面罩实施例的透视图。图7是图6的右视图。图8A是连结部分中的舌形阀处于开启状态的说明图。图8B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图8A中画出的舌形阀的说明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说明图,其中气球与面罩连成一个整体。图10是图9的部分剖面图,以说明控制空气从面罩中流出流入的出口止回阀。图10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出口止回阀,画出了其开状态。图10B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出口止回阀。图1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2是取自图11的12-12线的剖面图。图13是用以将空气枕头充气的实施例图示。在其优选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救生设备包括一个气球或泵件,该气球是单独充气的,以插入使用设备或面罩中,该面罩也是单独充气的。该气球或泵件以图1中的透视图加以说明,面罩或使用装置以图6中充气后的透视图加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在图9中画出,图9展示了气球与面罩或其他使用装置整体地连在一起的一件套救生器。现在参看图1。图中画出了气球1在流体通路网络2已经压入从贮存于加压空气罐3中的压缩空气后的标定气球形状。正如从图1所见,流体通路网络2由多个实际上平行的肋架4构成,肋架相互间由多个轴向桥拉筋6相连,流体在其间是互通的。肋架4与轴向桥拉筋6用薄可塑材料整体构成,该可塑材料有具折变性能,如加胶丝、加胶布、粘胶纤维或尼龙等材料。构造肋架4和轴向桥拉筋6的方法可参见图5。正如图5所示,将两部分加胶布8和9缝在一起就形成了流体通路7,或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热压方法将两部作封在一起。于是,在气球体1的构造中,存在着一个连续的外表面和一个连续的内表面,它们均由薄的柔软加胶布构成,当肋架与轴向桥拉筋受压时,就回弹固定成气球的形状。在图1和2中画出了连结部分11,它与气球1形成一个整体并沿延长部分12的轴向伸展。连结部分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呼吸救生器,它有一个可压缩的气球,该气球会释放压力以将空气供给一种使用装置,所述气球有一个进口止回阀,所述使用装置有一个出口止回阀,所述气球具有第一充气流体通路整体,当向其施压时它会将所述气球回弹固定以形成一种标定的气球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C格雷
申请(专利权)人:格雷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