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会厌抬起机构的喉罩导气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0518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便于患者肺部呼吸的喉罩,它包括椭圆形环及对该环充气/放气的装置,位于上述环内部并且其外缘与该环相连接的罩体,该罩体具有管状入口空气连接部,它用于通过该罩体中的孔实现通向外部的呼吸,上述孔具有与下述的部件的导向通道对准的区域,该部件是通过上述管状入口空气连接部插入,纵向延伸中心杆,该杆的顶端通过上述孔的顶端与上述罩体铰接,该铰接部使上述杆跨过支承位置处的孔中心,并可随着与通过上述管状入口空气连接部而移动的上述部件相接触而发生弯曲偏离开上述的支承位置。(*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麻醉手术用的人工的导气管(airway)装置,或喉罩导气管装置。GB2205499号专利描述了一种作为在麻醉过程中将没有知觉的患者的导气管固定的机构的微型喉罩,该喉罩固定于下述的管上,该管用来嵌入人体咽喉底部中。上述装置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目前在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50%的麻醉手术采用上述的装置。该喉罩的使用正在不断传播到整个世界。与普通的较为传统的气管(ET)相比较,采用上述喉罩的主要优点在于简化了设置和使用操作,解放了麻醉师的手,不会对人体airway结构造成损伤。使用上述喉罩导气管装置的重要限制因素在于当意外发生胃含物逆流时,不能对没有知觉的患者的肺进行足够的保护。一旦设置于人体气管中,上述气管(ET)仍然被认为是解决出现于危险的患者中的上述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然而,由于可能无法预计的解剖学上的因素,有时难于或者不可能使气管(ET)进行准确定位,这样会经常产生无法插入人体气管的危险。其结果是,导致事先完全健康的人死亡,或者大脑损伤。虽然喉罩导气管装置可防止上述危险,但是如果还出现胃含物进入肺并对其造成损伤(比如,在剖腹产手术室(Caesarian Section)进行的麻醉的情况下),则即使在通过借助喉罩导气管装置向人体肺供给氧气的方式而避免危险的情况下,多数操作者仍打算在之后插入气管(ET)。上述要求导致出现下述的特殊喉罩导气管装置的结构(参照US5303697号专利),该装置用于插入适合尺寸的气管(ET)。实际上,标准的喉罩导气管装置可容许插入具有很小尺寸的气管(ET),虽然上述技术不是总是保持成功,之后必须要将上述较小的气管(ET)更换为较大的气管(ET);上述更换是较为复杂的,经常是较困难的操作,这样必然会对患者造成危险。只要参照称为下述的会厌的解剖结构,便可理解不能经常将气管(ET)通过喉罩导气管装置插入人体气管中的原因,该会厌实际上是与伸入喉部的孔(声门)的顶部边缘相连接的软骨防护体(shield)。会厌具有进行吞咽时引导食物或者饮料流动方向的重要功能,这样上述食物或者饮料流不会意外地通过声门孔挤入人体气管。会厌为铰接的结构,在吞咽食物过程中,该结构象挡板一样在声门上向下旋转。当将喉罩导气管装置设置于咽喉底部(食道的咽喉末端)中时,便将会厌向前推动,该会厌外缘通过两根杆,即跨过喉罩孔的杆(MABS)与喉罩孔脱开。上述跨过喉罩孔的杆可防止铰接板状会厌向下弯折而将通过喉罩孔的气体通道挡住,实际上上述杆可在不对会厌造成损伤的情况下可靠地完成上述功能。然而,为了使气管(ET)穿过喉罩导气管装置中的喉罩孔,并将其插入人体声门和人体气管中,有时必须将会厌向上抬起到比借助上述跨过喉罩孔的杆的目前的结构而实现的会厌抬起的位置更高的位置(进一步旋转偏离孔道)。实际上,跨过喉罩孔的杆并不适合将会厌脱离气流中其正常的解剖中性位置,因此发生下述的情况是不足为奇的,该情况指即使在气体自由通过喉罩导气管装置而进入患者肺部的情况下,仍然难于将会厌下面的管插入声门孔中。一般来说,上述问题可通过使用纤维镜来解决,该纤维镜为可弯曲的光源与望远镜的组合件,它可容许麻醉师直接观察上述的结构,之后使气管(ET)跨过纤维镜,并插入人体气管中。然而,上述直接观察装置成本很高,操作很费时间。在对没有知觉的患者中的喉罩导气管装置进行操作的方面,时间是很重要的,因为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4分钟的时间足以对大脑造成损伤。目前结构中的跨过喉罩孔的杆包括有2个相互平行的杆,该杆由较软的硅酮材料形成,该材料(1)具有足够柔韧性,从而很容易产生弯曲,进而可使具有高达喉罩孔的直径的尺寸的部件通过,但是,上述材料(2)仍具有足够的刚度从而可防止会厌穿过上述孔,该会厌压靠于上述杆上,其很象鱼网上所捕获的鱼。目前采用的是两根杆,而不是其它数量的,如3根,或1根杆,这样插入的任何管不会碰到中心杆,因此它不会偏向(中心杆)一侧,同时高于3根的杆的数量会不必要地增加气流的阻力。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喉罩导气管结构,该结构实际上可减小会厌对插入气管(ET),或其它的经喉罩导气管装置导向的部件的喉罩导气管装置导向通道产生妨碍的可能。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目的在于借助喉罩导气管结构满足上述的目的,在该结构中通过气管(ET)或其它经喉罩导气管装置导向的部件的插入移动(approach)可自动驱动喉罩导气管装置的可移动部,这样可使会厌从气管(ET)或其它的经喉罩导气管装置导向的部件的插入通道上移开。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下述特征的改进的喉罩导气管结构,该特征是具有下述的机构,该机构可对气管(ET)或其它的经喉罩导气管装置导向的部件的移动远端在其从喉罩导气管装置中的导气管伸出后,进行更为准确的导向。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喉罩导气管结构,该结构可更好地保证用于通过声门孔的气管(ET)或其它的经喉罩导气管装置导向的部件不会意外地插入食管或食道的咽喉末端。本专利技术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喉罩导气管装置中的下述的机构,通过该机构在喉罩插入(防止气管(ET)穿过声门孔)的过程中,对向下弯折的会厌进行操纵从而使上述会厌的向下弯折方向相反,这样在气管通过喉罩孔后便可触及到声门孔。本专利技术的总的目的在于借助下述的结构满足上述的目的,该结构的成本增加的很少,并且使喉罩导气管装置具有较广的适用性,从而甚至在非熟练的急诊手术人员进行气管(ET)的插入的情况下,仍可提高对患者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可满足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是根据下述观点得出的,该观点为可使会厌旋转而离开移动的气管(ET)通道的跨过喉罩孔的杆的结构具有某些优点。在本专利技术的人工导气管或喉罩导气管装置中,单独的具有较大刚性,但仍保持有柔性的杆取代目前的跨过喉罩孔的较软的两根杆。该单独的杆沿纵向延伸,并在中间位置跨过喉罩孔,它仅仅固定于上述孔的顶部或前部边缘,同时其底部或后端处于自由状态,这样如果在上述孔中推动该杆,则使上述杆向外弯曲。由于会厌的外缘一般沿横向跨过上述孔,这样其底端可自由运动的、单独的、可变形的、但具有足够刚度的杆可向杠杆一样地作用,从而当在孔内向前推动上述杆时,可将会厌的外缘抬起而与上述的孔脱开。在插入喉罩导气管装置的过程中,上述杆的自由端不与会厌的外缘相接触或不与其纠缠在一起,其原因是该杆与罩体的碗形内部相接触,而在将喉罩导气管装置设置于患者体内的过程中,会厌外缘必须沿该碗形内部产生滑动。相对上述孔,上述单独柔性杆的准确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待通过喉罩导气管装置的任何部件的性质。比如,该杆可设置在中间而跨过上述孔的整个长度范围(即,相对整个喉罩的纵向),在此情况下,该杆的宽度最好高达6mm左右,可以知道该尺寸为下述最大的具体尺寸,该具体尺寸不会使通过上述孔的空气流大大减小。上述杆可包括朝向导气管的内部突出凸表面。该表面一般可保证上述杆与任何所插入的部件的前端相配合,该部件具体可为向下穿过导气管和上述孔的纤维镜;上述前端通过将上述杆下压使会厌外缘离开上述孔而抬起,而不是通过上述前端使上述杆仅仅朝向一侧变形。如果所插入的部件朝向一侧变形,则无法使会厌旋转而脱开上述孔。然而,在气管(ET)穿过导气管的情况下,应注意到该气管(ET)的前端一般相对横向成60°的夹角,这就是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奇巴尔德·伊恩·杰米里·布雷恩
申请(专利权)人:阿奇巴尔德·伊恩·杰里米·布雷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