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导气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0517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喉罩结构,它用于对患者的喉入口形成配合性的空气通道**(airwan),并且可将胃排泄物从食管去除,该结构包括: 呈椭圆形环状的充气环,该环的外侧周缘形状可与喉入口实现连续的密封配合,上述环在近端和远端之间沿纵向延伸,在其近端处设有充气口连接部,上述环是较薄的、软柔性的弹性材料模制件,上述环的内侧周缘中设有带孔板,该板将咽腔侧与喉腔侧之间隔开,上述环的远端成整体设有朝向远离方向开口的管形通道,该通道用于与食管入口进行操作性接触并且与该入口相连通,上述管形通道靠近上述带孔板,并且位于上述板的朝向咽部的侧边,上述管形通道从其朝向远离方向开口的端部沿靠近方向延伸; 半球形支承板部件,该部件由具有较大刚度的弹性材料形成,它具有凹入侧,该凹入侧的底边为位于几何平面内的椭圆形,在上述环的内侧周缘,上述凹入侧与上述板实现密封接触,上述支承板部件设有导气管连接部,该连接部位于沿前后方向的轴线上,该轴线与上述几何平面成锐角,上述支承板部件使上述环的内侧周缘具有稳定性,并且使上述管形通道具有方向稳定性; 与上述导气管连接部相连接的导气管; 与上述管形通道相连接的胃排放管。(*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喉罩导气管(airway)装置,该装置为人工导气管装置,其用来通过在喉入口周围形成底压密封的方式实现没有知觉的患者肺部的呼吸。充气环密封件环绕具有适合形状的喉罩周围,该喉罩嵌入人体的下咽部,并且与下述的管相连接,该管从患者的嘴中伸出,以便与医用供气管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称为胃喉罩(GLM)的多种喉罩,其中该喉罩可对下述患者提供空气通道(airway),该患者在没有知觉的情况下,由于胃含物吐出或逆流而处于危险状态。US5241956号专利通过下述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该方式为形成排放管,该管与喉罩的充气密封件的中心相连通,从而将密封环的远端作为充气套(cuff)部,该充气套部可以其外缘与食管的顶部扩约肌的区域实现密封接触,上述套部沿中心方向支承排放管的远端。另外上述US5241956号专利还描述了另一种充气套,它由喉罩和排放管支承,从而可以充气方式压靠于咽的后壁,因此,与不具有上述另一充气套的已有结构相比较,可以较小的充气压力实现对喉入口的密封。US5305743号专利描述了用于制造包括胃喉罩的多种喉罩的模制方法,在该喉罩中,充气支承垫以充气方式压靠于咽部的后壁,从而可将后壁支承(reference)广泛地分布于喉罩的整个区域。可以发现,从机械结构上讲,上述支承垫结构是较简单的并且效果很好,US5355879号专利公开了上述的支承垫,该支承垫可用于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喉罩结构中的每一种。实际上,虽然US5355879号专利中所描述的胃喉罩工作性能很好,但是其具有下述的缺点,即胃排放通道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以避免当支承垫套(cuff)部在咽部中处于充气状态时,在支承垫套部内部的压力增加的作用下上述通道压扁。可配备具有适合刚度的管,但是整个装置更加难于插入患者咽喉部中,这是因为上述插入要求上述装置按照舌后部的角度弯曲。形成具有预定弯曲度的导气管便于通过舌的后部,但是上述装置的移动远端更可能会与声门(或喉入口)相碰撞,实际上上述情况会将喉部堵住,进而会对患者造成危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胃—喉罩。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目的在于通过下述的结构满足上述的目的,该结构特别是可避免上述U.S.专利中的结构所存在的问题或困难。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目的在于当喉罩处于放气以便插入患者的咽喉中的状态时,使位于由支承垫支承的,或者套状(cuffed)的胃—喉罩内部的胃通道具有预定(ready)的压缩性和柔性。另外,在喉罩处于放气状态,即在准备插入患者的咽喉中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处于放气状态的喉罩插入的过程中,使压扁的柔性前部远端边缘能够自动适应患者的空气通道中的外表曲率的限制,并且可灵活地摆脱上述限制,而与食道的咽喉末端定位接触。考虑到前述的具体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还一具体目的在于在喉罩处于充气状态时,保证位于喉罩内部的胃通道完全打开。按照本专利技术,可通过下述的方式来实现上述目的,该方式为采用两个结构性机构,这两个机构在上述装置处于充气状态时仍保持工作;其中一个机构可防止胃管壁沿侧向压缩,同时另一个机构可避免胃管壁沿前后方向产生压缩,其结果是只要上述装置处于充气状态,并位于设置位置,便可保证位于排放通道的较软部分内部的圆形截面保持不变。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例,用于实现患者肺部呼吸的人工导气管装置包括导气管,排放管,位于上述两个管一端的喉罩。上述喉罩为椭圆形,它包括罩体或支承板,该罩体或支承板具有较大的刚度,并且具有柔性,较软的柔性充气环与上述罩体或支承板相连接并环绕其周围。当处于充气状态时,上述环与喉入口相配合,并与其周围实现密封接触,位于充气环外部的充气垫压靠于咽的后壁上,从而可向前推动充气环而使其与喉入口实现密封,上述支承板将喉罩分隔开,它位于朝向喉腔的侧边和朝向咽腔的侧边之间。上述具有较大刚度的支承板是这样形成的,即它与导气管相连接,从而可通过支承板中的孔实现外部与喉部的专门连通;上述支承板还具有下述的形状,该形状可在用于接纳胃的排泄物的朝向远方开口的端部,至与向外部排泄用的排放管相连接的近端的范围内,对位于朝向喉腔的侧边内部的较软的柔性排放管进行导向和支承。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沿位于喉罩中的朝向喉腔的侧边内部的软性排放管的对准路径(aligning path),上述柔性排放管中的第一较大圆周部粘接于支承板的稳定部,另外上述柔性排放管的第二圆周部连续地粘接于柔性支承垫的内表面,从而在上述粘接区域之间存在有相对的未粘接的另外的弧形区域。上述未粘接的另外的弧形区域设有连续按照沿轴向的间距设置的外部加强肋,从而当上述支承垫和充气环受到充气压力的作用时,可对上述未粘接的区域加强以避免产生横向压缩。按上述方式,对上述环状的喉入口密封环以及柔性支承垫进行充气,可保证处于充气状态下的喉罩内部的排放通道完全打开,而不会使上述通道沿前后或横向压缩。另外还可保证在当上述喉罩处于放气状态时,就实现下述的动作方面来说,上述排放管道产生压缩,该动作指排放通道产生挤压和一定程度上的压扁变形而压靠于对其支承的所形成的支承板区域;上述压扁程度在排放通道中的朝向食管的端部为最大,这样当处于适合的放气状态时,上述装置呈楔形状,以便进行准确的插入。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以及一些其它的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人工导气管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简化的侧面图,其远端具有喉罩,该喉罩具有本专利技术的胃排放结构,所示的人工导气管装置处于位于患者体内的使用状态;图2为放大的局部平面图,它表示图1所示的喉罩中的后侧边或朝向咽的侧边;图3为具有与图2相同尺寸的平面图,该图是从图2看到的,其表示喉罩中的较软的柔性模制充气部件;图4为具有与图2相同尺寸的平面图,该图是从图2看到的,其表示喉罩中的具有较大刚度的柔性加强支承板部件;图5为具有与图2~4相同尺寸的图,该图为图3中的较软的柔性部件的纵向剖面图,它是在进行从里面向外翻的变形步骤之前沿对称的竖直平面5-5剖开的,从而可形成图3所示的形状;图6为具有与图2~5相同尺寸的另一纵向剖面图,其是沿图3中的竖直平面剖开的,该图表示与图3所示的较软的柔性部件装配在一起的,图4所示的的具有较大刚度的部件;图7为图4所示的加强部件远端的端示图,该图是从朝向近端的方向看到的;图8为沿图2中的平面8-8剖开的,图2所示的处于充气状态的喉罩的简化横截面图;图9为沿图2中的平面8-8剖开的,图2所示的处于放气状态的喉罩的简化横截面图;图10为与图2相类似的图,它表示第1变换实施例;图11为与图4相类似的图,它表示图10所示的变换实施例的支承板部件;图12为沿图11中的平面12-12剖开的剖面图。首先参照图1~9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图中所示的本专利技术涉及导气管装置,它包括喉罩10和导气管11,它们是通过患者的嘴设置的。上述喉罩10可为上述US专利所描述的结构,故在这里无需对其进行具体描述。在这里仅仅进行下述的结构描述便可,即喉罩10包括罩体13,该罩体具有腔14,通过该腔14上述导气管11可形成可自由与外部保持通气的通道,上述喉罩10穿过患者的嘴12和咽喉15,通过会厌16而到达喉部17处。喉罩10中的罩体13可由弹性体,比如硅酮橡胶形成,它具有较大的刚度;罩体13外周设有充气环18,该充气环18为椭圆形,其外缘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奇巴尔德·伊恩·杰米里·布雷恩
申请(专利权)人:阿奇巴尔德·伊恩·杰里米·布雷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