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舵机隔离旁通阀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1150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舵机隔离旁通阀组,其主阀体底面提供与主油泵连接的接口A1、B1;球阀提供与转舵机构连接的接口I1、K1、L1、J1,其中A1与I1、K1沟通,B1与L1、J1沟通;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与单向阀组件的出口相连,回油口与泄油口G1相连,出油口通过主阀体的内部孔道与第一插装阀、第二插装阀和第三插装阀的盖板相连;第三插装阀布在A1-I1回路、K1回路中;第二插装阀布在B1-L1回路、J1回路中;第一插装阀布在K1-L1回路中;单向阀组件与接口A1、接口B1侧回路以及电磁换向阀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油液分流、电动隔离旁通和手动隔离旁通功能,采用插装型式,集成度高、制造简单,标准化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船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舵机隔离旁通阀组
技术介绍
根据标准要求,对设有两套动力机组的舵机需相应设置双套重要管系,当舵机出现单项故障时应能将其隔离并尽快恢复操舵能力。舵机隔离旁通阀组连接于主控阀组和转舵机构之间,用于实现油缸或重要管系出现单项故障时的隔离旁通。现有隔离旁通功能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技术方案实现:a.采用多个手动截止阀配合操作(参见图1)。b.采用专用换向阀来实现(参见图2)。现有技术方案a的工作原理相对较为简单,其中A口、B口分别与两侧主回路相连,正常工作时截止阀1、2、4、5均处于打开状态,截止阀3处于关闭状态,假设A口为高压油口,压力油经过截止阀1和截止阀2分别进入1#缸和3#缸,推动舵逆时针转动,2#缸和4#缸的回油通过油口B回到油泵的吸油口,一旦需要将3#、4#缸对应的管系隔离掉时,需手动将截止阀2、4关闭,并将截止阀3打开,该方案的缺点是操作不便,需人工判断并手动进行阀件的切换操作,尤其在应急情况下不利于快速、准确反应,另外其外部管路布置相对复杂,比较凌乱且故障点增多。现有技术方案b采用专门的换向阀进行切换,正常工作时换向阀处于图示机能位置,需要将1#、2#缸对应的关系隔离掉时,可切换阀芯位置实现。该方案管路相对比较简洁,结构也比较简单,但是滑阀通流能力有限、泄漏量较大,当系统流量较大时会产生体积增大、液控力较难克服等问题,而且滑阀本身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舵机隔离旁通阀组,其通流能力大、动作速度快、密封性好、抗污染能力强、制造简单、工作可靠,同时能有效减小阀组体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一种舵机隔离旁通阀组,其包括:球阀、电磁换向阀、第一插装阀、主阀体、第二插装阀、第三插装阀和单向阀组件;主阀体内部有阀件配装孔道和液压油流通孔道;主阀体的底面提供与主油泵连接的接口A1、接口B1;球阀固定在主阀体上,提供与转舵机构连接的接口I1、接口K1、接口L1、接口J1,其中接口A1与接口I1、接口K1沟通,接口B1与接口L1、接口J1沟通;电磁换向阀安装于主阀体上端,其进油口与单向阀组件的出口相连,回油口与阀组的泄油口G1相连,出油口通过主阀体的内部孔道与第一插装阀、第二插装阀和第三插装阀的盖板相连;第三插装阀布置在舵机隔离旁通阀组的A1-I1回路、K1回路中;第二插装阀布置在舵机隔离旁通阀组的B1-L1回路、J1回路中;第一插装阀布置在舵机隔离旁通阀组的K1-L1回路中;单向阀组件与舵机隔离旁通阀组的接口A1、接口B1侧回路以及电磁换向阀相连。更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换向阀为两位四通型式。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装阀、第二插装阀和第三插装阀均为基本单向阀型插装阀。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装阀、第二插装阀和第三插装阀插件安装于主阀体上的配装孔内,控制盖板固定在主阀体的表面上。由上述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效果:本技术具有油液分流、电动隔离旁通和手动隔离旁通功能,采用插装型式,集成度高。本技术通流能力适应性强,可使用各种通径规格的插装阀,适用于各种流量范围的舵机闭式液压系统。而且,相对于传统滑阀的阀体和阀芯需要单配,基本无互换性而言,本技术采用的插装阀结构,制造简单,标准化程度高。本技术密封性好,抗污染能力强,稳舵效果好,有效解决滑阀泄漏大、污染敏感度高的问题。本技术模块化程度高,某个组件故障时可直接更换而不影响其余组件,相对于传统滑阀故障时往往需要更换整个阀件而言,非常易于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方案a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方案b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的结构的主视图;图3b为本技术的结构的左视图;图3c为本技术的结构的俯视图;图3d为本技术的结构的M向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液压工作原理示意图。附图中:连接件1、球阀2、电磁换向阀3、第一插装阀4、主阀体5、第二插装阀6、第三插装阀7、单向阀组件8。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舵机隔离旁通阀组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连接件1、球阀2、电磁换向阀3、第一插装阀4、主阀体5、第二插装阀6、第三插装阀7、单向阀组件8。主阀体5用于安装各零部件,其内部有阀件配装孔道和液压油流通孔道;连接件1共两个,通过螺钉安装于主阀体1的底面,提供与主油泵连接的接口A1、B1;球阀2共四个,通过螺钉固定在主阀体5上,提供与转舵机构连接的接口I1、K1、L1、J1,其中阀组的A1口与I1口、K1口沟通,B1口与L1口、J1口沟通;电磁换向阀3为两位四通型式,通过螺钉安装于主阀体5上端,其进油口与单向阀组件8的出口相连接,回油口与阀组的泄油口G1相连,出油口通过主阀体5的内部孔道与第一插装阀4、第二插装阀6和第三插装阀7的盖板相连。第一插装阀4、第二插装阀6和第三插装阀7均为基本单向阀型插装阀,其插件安装于主阀体5上的配装孔内,控制盖板通过螺钉固定在主阀体5的表面上。其中,第三插装阀7布置在阀组的A1-I1、K1回路中;第二插装阀6布置在阀组的B1-L1、J1回路中;第一插装阀4布置在阀组的K1-L1回路中;单向阀组件8包含一个安装块和三个插入式单向阀,其通过安装块用螺钉固定在主阀体5表面上;通过所述插入式单向阀分别与舵机隔离旁通阀组的A1口、B1口侧回路以及电磁换向阀3相连。另外,主阀体5上的泄漏口G1采用国标的管接头。上述舵机隔离旁通阀组的液压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图4中,A1口、B1口分别与主油泵的两个出油口相连,I1、K1、L1、J1分别与油缸的四个油腔相连,G1为阀组的泄漏油口。四油缸均工作时,电磁换向阀3的电磁铁不得电,其阀芯处于图示的机能位置,控制油经过电磁换向阀3后作用到第一插装阀4上使其处于关闭状态,而第二插装阀6和第三插装阀7的控制油腔均通过电磁换向阀3经G1口回到油箱,使其处于打开状态。假设A1口进油,压力油通过第三插装阀7后分成两路,一路经I1口进入1#缸使舵逆时针转动,另一路经K1口进入3#缸也使舵逆时针转动,而4#和2#缸的回油分别经过L1口、J1...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舵机隔离旁通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隔离旁通阀组包括:球阀(2)、电磁换向阀(3)、第一插装阀(4)、主阀体(5)、第二插装阀(6)、第三插装阀(7)和单向阀组件(8);主阀体(5)内部有阀件配装孔道和液压油流通孔道;主阀体(5)的底面提供与主油泵连接的接口A1、接口B1;球阀(2)固定在主阀体(5)上,提供与转舵机构连接的接口I1、接口K1、接口L1、接口J1,其中接口A1与接口I1、接口K1沟通,接口B1与接口L1、接口J1沟通;电磁换向阀(3)安装于主阀体(5)上端,其进油口与单向阀组件(8)的出口相连,回油口与阀组的泄油口G1相连,出油口通过主阀体(5)的内部孔道与第一插装阀(4)、第二插装阀(6)和第三插装阀(7)的盖板相连;第三插装阀(7)布置在舵机隔离旁通阀组的A1‑I1回路、K1回路中;第二插装阀(6)布置在舵机隔离旁通阀组的B1‑L1回路、J1回路中;第一插装阀(4)布置在舵机隔离旁通阀组的K1‑L1回路中;单向阀组件(8)与舵机隔离旁通阀组的接口A1、接口B1侧回路以及电磁换向阀(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舵机隔离旁通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隔离旁通阀组包括:
球阀(2)、电磁换向阀(3)、第一插装阀(4)、主阀体(5)、第二插装阀(6)、第三插装阀(7)和单向阀组件(8);
主阀体(5)内部有阀件配装孔道和液压油流通孔道;主阀体(5)的底面提供与主油泵连接的接口A1、接口B1;
球阀(2)固定在主阀体(5)上,提供与转舵机构连接的接口I1、接口K1、接口L1、接口J1,其中接口A1与接口I1、接口K1沟通,接口B1与接口L1、接口J1沟通;
电磁换向阀(3)安装于主阀体(5)上端,其进油口与单向阀组件(8)的出口相连,回油口与阀组的泄油口G1相连,出油口通过主阀体(5)的内部孔道与第一插装阀(4)、第二插装阀(6)和第三插装阀(7)的盖板相连;
第三插装阀(7)布置在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曦邓攀秦伟然徐浩刚付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四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