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3D产品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0794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3D产品的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作3D产品的装置,其包括一反射室和设置于所述反射室内的点光源以及透明模板,所述反射室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中空部,所述透明模板设置于所述中空部内,所述点光源可作用于位于所述中空部内的所述透明模板,所述中空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反射材料,形成反射所述点光源的光的反射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该种设计有助于点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分布,提高光源的利用,减少光源能量消耗,缩短成型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3D产品的制作
,尤其涉及一种制作3D产品的装置
技术介绍
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在工作前利用计算机进行建模,然后将建成的三维模型进行分层的“切片”处理,然后自下而上逐层“打印”每层切片,从而最终形成与所建模型相同的3D产品。光固化成型法是3D打印机最早实用化的快速成型技术,用特定的波长与强度的激光聚焦到光固化材料表面,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顺序凝固,完场一个层面的绘图作业,然后升降台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一个层片的高度,再固化另一个层面。这样层层叠加构成一个三维实体,获得产品。目前,光固化3D打印机主要包括具有打印平台的机架和设置于机架上的机械臂及点光源,通过机械臂实现X/Y/Z轴方向上的运动,而点光源产生UV固化的紫外光,对打印平台上的UV树脂材料进行固化,采用上述装置可以制作精度较高、体积较大的3D产品。但是上述3D打印机中点光源的设计较复杂,在使用时点光源的能量无法得到完全利用,且该3D打印机结构较复杂,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建模,其更适合于对产品要求精度较高、同时拥有专业的建模工程师的科研单位、工厂等场所,另外该3D打印机设计出的产品重复性较高,不适合现在社会流行的个性化追求。综上所述,如何简化3D打印机的结构,充分利用其中的光源能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其中一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光源能量得到充分利用的制作3D产品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制作3D产品的装置,包括一反射室和设置于所述反射室内的点光源以及透明模板,所述反射室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中空部,所述透明模板设置于所述中空部内,所述点光源可作用于位于所述中空部内的所述透明模板,所述中空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反射材料,以形成反射所述点光源的光的反射面。较佳地,所述外壳包括上体、下体和盖体,所述上体和所述下体对接形成外壳框,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外壳框的前侧,且所述盖体的下端与所述下体铰接,以使所述盖体可相对于所述外壳框旋转,实现所述反射室的打开或关闭。较佳地,所述反射室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内壳,所述内壳包括上内壳和与所述上内壳相对连接的下内壳。较佳地,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所述点光源设置于所述容置腔。较佳地,所述外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框一端的第一侧部和设置于所述外壳框另一端的第二侧部,用以封闭所述外壳框。较佳地,所述反射室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卡接于所述外壳框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侧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卡接于所述外壳框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二侧部连接。较佳地,所述盖体的内侧设置有锁钩,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与所述锁钩相配合的锁定装置。较佳地,所述锁定装置包括锁轴、套接于所述锁轴的锁扣和设置于内壳上的定位件及贯穿所述外壳的锁定按钮,所述锁扣通过所述锁轴枢接于所述定位件,所述内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锁扣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伸入所述中空部与所述锁钩相配合,所述锁扣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锁定按钮。较佳地,所述锁扣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外壳的一侧上设置有固定杆,所述锁定按钮套接于所述固定杆,所述锁扣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壳之间设置有复位件。较佳地,所述盖体的内侧还设置有支撑块,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块相配合的硅胶开关,所述硅胶开关电连接于所述点光源。本技术制作3D产品的装置,包括一反射室和设置于所述反射室内的点光源以及透明模板,通过在反射室的内壁上设置反光材料,形成反射面,这种设计有助于点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分布,使置于透明模板上的光固化材料能受到多个角度的光作用,提高光源的利用率,缩短了光固化的成型时间,减少光源能量消耗,且该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1的分解状态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实施例2的分解状态图;图5、本技术实施例2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6、本技术图5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8、本技术实施例3的分解状态图;图9、本技术实施例3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10、本技术实施例3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1、本技术图9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2、本技术图10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种制作3D产品的装置,见图1和2,其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反射室100和设置于反射室内的点光源以及透明模板14,反射室100包括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的中空部,透明模板14设置于中空部内,点光源可作用于位于中空部内的透明模板14,中空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反射材料,形成反射点光源的光的反射面,其中,透明模板14可有助于光的穿透,透明模板14上具有多个不同的凹槽,其为一个完整的3D产品模型的多个独立模板部分,更好地,该透明模板14可以按照使用者的构思进行设计,进而制作出各种不同形状或样式的3D产品,使该装置在使用上更具个性化;外壳和中空部可采用金属或塑胶制得,而在中空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反射材料,比如内壁采用金属制成,其表面设置成平滑的金属面或电镀膜层或设置反光材料,如采用金属,则一般选用铝金属,即其内壁为铝制作而成或其上镀铝膜,形成反射面,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反射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光进行反射;也可以直接在内壁设置反光材料,特别是内壁材质本身为塑胶材质时,可直接在内壁上直接设置反射材料,如贴锡箔纸或其它反光材料或电镀膜层等方式形成反射面。具体而言,外壳包括上体1、下体2、盖体3、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上体I和下体2相对接形成外壳框,盖体3设置于外壳框的前侧,第一侧部4设置于外壳框的左侧,第二侧部5设置于外壳框的右侧,进而形成一封闭的外壳;其中盖体3的下端与下体2铰接,以使盖体3可相对于外壳框旋转一定角度,即盖体3相当于外壳的铰链门,可打开或关闭,进而实现反射室100的打开或关闭。此外,该反射室100还包括设置于外壳内的内壳,该内壳包括上内壳7和下内壳8,在本实施例中,上内壳7和下内壳8大致为中间水平,两端翘起的类半口字形,上内壳7和下内壳8相对连接在一起,即形成截面为口字形的管状体,再与外壳的前后内侧壁(其中的前侧壁为盖体3的内壁,后侧壁由上体I和下体2的部分内壁形成)形成反射室100的中空部,其中形成中空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反射材料,如内壁采用金属制成,其内表面设置成平滑的金属面或镀膜层或设置反光材料,如采用金属,则一般选用铝金属,即上内壳7和下内壳8的相对内壁上以及外壳的前后内侧壁为铝膜制作而成或其上镀膜,形成反射面;如内壁采用塑胶材质制得,可在内壁上设置反光材料,可选择电镀膜或贴反光材料等方式,形成反射面。另外,在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有容置腔,点光源设置于容置腔内,该点光源包括PCB板11、电连接于PCB板11上的UV LED灯13和开关组件,其中PCB板11固定于上内壳7;本实施例中UV LED灯13仅设置了两个,均镶嵌于上内壳7上,其也可以设置多个,分别分布于上内壳7和下内壳8上,具体根据固化情况而定;此外本实施例中选用UV LED灯13,主要是考虑到相对于UV灯采用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作3D产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反射室和设置于所述反射室内的点光源以及透明模板,所述反射室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中空部,所述透明模板设置于所述中空部内,所述点光源可作用于位于所述中空部内的所述透明模板,所述中空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反射材料,形成反射所述点光源的光的反射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惠光
申请(专利权)人:亚马猩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