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拦挡网,涉及一种防护性结构,提供一种能优化荷载分配、降低局部集中荷载的柔性拦挡网。柔性拦挡网包括两根端部支撑柱、位于两根端部支撑柱之间的中部支撑柱以及横向展开布置于两根端部支撑柱之间的顶部支撑绳和金属柔性网,顶部支撑绳通过端部支撑柱和中部支撑柱支撑,顶部支撑绳与中部支撑柱相交处为支承节点;金属柔性网包括成排设置的若干网孔,位于金属柔性网边缘的一排网孔为边缘网孔,靠近边缘网孔的数排网孔为近边缘网孔;边缘网孔与顶部支撑绳可滑动连接;靠近支承节点处的近边缘网孔通过附加连接结构与顶部支撑绳可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用于拦挡运动物体,尤其是滚落石、滑动的岩土体、泥石流、雪崩和爆破飞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护性结构,即一种用于拦挡运动物体尤其是滚落石、滑动的岩土体、泥石流、雪崩和爆破飞石的柔性拦挡网。
技术介绍
各种柔性网、支撑绳、支撑柱及其基座、拉绳以及具有过载保护作用的消能装置等构成的柔性拦挡网,因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和施工安装快捷方便等优势,已广泛用于公路、铁路、水电站等工程的施工或运行防护,用以拦挡并截停运动的边坡滚落石、滑动的岩土体、泥石流、雪崩和爆破飞石等,或者在拦挡后改变和控制这些运动物体的运动路径和运动范围,并已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在已知的各类柔性拦挡网中,沿各支撑柱间横向展开布置的支撑绳均支承在支撑柱或与支撑柱相连的基座或设置在地面上的锚杆等支承体上,或者附着于这些支承体上的支承件来实现张紧连接。柔性网的所有顶排和底排网孔通常均以直接穿挂方式或缝合绳、卸扣等连接件与支撑绳连接,从而当柔性拦挡网受到运动物体冲击时,这些与支撑绳连接的网孔因支承体或其上所附着的支承件的约束作用而仅能在两相邻支承体间的支撑绳段上移动,使支承体附近柔性网的移动受到限制,形成很高的局部集中荷载,并对支撑柱施加较大的侧向作用力,从而降低了柔性拦挡网的整体防护能力。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案,本申请人的专利号为ZL201220415837.9,名称为“拦挡网”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拦挡网,它包括至少两根支撑柱及支撑柱之间展开布置的支撑绳和柔性网,还包括至少一根缓冲绳,缓冲绳两端以可滑动方式附着连接在支撑绳上并至少跨过一根支撑柱,与缓冲绳相邻的那部分柔性网的部分或全部顶排或底排网孔以可滑动方式仅与缓冲绳连接,这种连接的网孔可以跨越支撑柱或基座滑动从而降低该区域内的局部集中荷载,并减小了支撑柱所受到的侧向作用力。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种方案,本申请人的专利号为ZL201320530024.9,名称为“柔性拦挡网”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柔性拦挡网,它包括至少两根支撑柱及支撑柱之间横向展开布置的支撑绳和柔性网,还包括支撑柱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连接有可自由转动的支承体用于张紧支撑绳,还可以包括能够以发生明显伸长变形、自由段位移释放、搭扣脱扣、分离、断裂等方式来使其环周尺寸明显增大或解除环状封闭形状的连接环,位于柔性网顶排或底排的至少一个网孔通过连接环与支撑绳连接形成具有缓冲功能的区域。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又一种方案,本申请人的专利号为ZL201420356027.X,名称为“柔性拦挡网”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柔性拦挡网,它包括两根端部支撑柱、位于端部支撑柱之间的中部支撑柱以及横向展开于端部支撑柱之间的支撑绳和金属柔性网,还包括通过形状可变或易断裂的连接件与中部支撑柱连接的并行缓冲绳,金属柔性网的至少一个紧邻中部支撑柱或端部支撑柱的边沿网孔仅与并行缓冲绳可滑动连接,其余边沿网孔仅与支撑绳可滑动连接,从而削弱该区域内金属柔性网的荷载集中和支撑柱所受到的侧向作用力。已证明上述三种方案在实际应用中都是有效的,但其仍存在进一步改进和替代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优化荷载分配、提高支撑绳与支撑柱相交的支承节点区域附近柔性网对局部集中荷载的适应性、减小局部集中荷载的柔性拦挡网。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附加连接结构的柔性拦挡网包括两根端部支撑柱、位于两根端部支撑柱之间的中部支撑柱以及横向展开布置于两根端部支撑柱之间的顶部支撑绳和金属柔性网,顶部支撑绳通过端部支撑柱和中部支撑柱支撑,顶部支撑绳与中部支撑柱相交处为支承节点;金属柔性网包括成排设置的若干网孔,位于金属柔性网边缘的一排网孔为边缘网孔,靠近边缘网孔的数排网孔为近边缘网孔;边缘网孔与顶部支撑绳可滑动连接;靠近支承节点处的近边缘网孔通过附加连接结构与顶部支撑绳可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是:近边缘网孔中最靠近边缘网孔的一排为次排网孔,附加连接结构为连接环,次排网孔通过连接环与顶部支撑绳可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是:金属柔性网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的金属柔性网在中部支撑柱处通过连接件拼接,相邻的金属柔性网的边缘网孔相分离,相邻的金属柔性网的近边缘网孔不直接连接;附加连接结构为附加网孔,附加网孔连接相邻的金属柔性网的近边缘网孔并与顶部支撑绳可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是:近边缘网孔中最靠近边缘网孔的两排为次排网孔和三排网孔,附加网孔数量为三个,三个附加网孔依次连接,中间的一个附加网孔连接相邻的金属柔性网的三排网孔,两边的两个附加网孔分别连接相邻的金属柔性网的次排网孔连接并与顶部支撑绳可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是:近边缘网孔中最靠近边缘网孔的一排为次排网孔,附加连接结构为附加网孔,附加网孔与边缘网孔重叠并连接,附加网孔与次排网孔连接并与顶部支撑绳可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是:顶部支撑绳数量为至少两组,近边缘网孔和靠近支承节点处的边缘网孔仅与其中一组支撑绳连接,其余边缘排网孔与其余支撑绳连接或与全部支撑绳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靠近支承节点处的近边缘网孔通过附加连接结构与顶部支撑绳可滑动连接的情况下,柔性拦挡网受运动物体冲击时,能使该处有更多的网孔单元参与向支撑绳的荷载传递并更合理地分配承担该区域内的集中荷载,减小单个网孔所分担的荷载,从而提高了柔性网对该处局部集中荷载的适应性,减小了柔性网在该处发生局部破坏的可能性或推迟了这种局部破坏的发生。此外,柔性拦挡网受运动物体冲击时,中部支撑柱在该处所受到的两侧侧向作用力的大小或其差值减小,从而减小了中部支撑柱在该处所受到的侧向作用合力即其受到的侧向作用力减小,减小了中部支撑柱在该处的侧向位移或发生侧向弯曲变形甚至破坏的程度,进而使通过支撑绳、拉绳等向外传递的冲击荷载分担更趋合理,优化柔性拦挡网内的荷载分配,提高柔性拦挡网的抗冲击能力,降低对锚杆锚固力的要求,减小消能装置的启动频率和启动程度,减少对消能装置的更换或维护需求,进而减小施工安装工作量和后期运营维护工作量,提高防护工程的性价比。【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具有附加连接结构的柔性拦挡网;图2是实施例2的具有附加连接结构的柔性拦挡网;图3是实施例3的具有附加连接结构的柔性拦挡网;图4是实施例4的具有附加连接结构的柔性拦挡网;图5是实施例5的具有附加连接结构的柔性拦挡网;图中标记为:顶部支撑绳1、金属柔性网2、中部支撑柱3、连接环4、近边缘网孔5、边缘网孔6、次排网孔7、三排网孔8、附加网孔9、连接件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具有附加连接结构的柔性拦挡网包括两根端部支撑柱、位于两根端部支撑柱之间的中部支撑柱3以及横向展开布置于两根端部支撑柱之间的顶部支撑绳I和金属柔性网2,顶部支撑绳I通过端部支撑柱和中部支撑柱3支撑,顶部支撑绳I与中部支撑柱3相交处为支承节点;金属柔性网2包括成排设置的若干网孔,位于金属柔性网2边缘的一排网孔为边缘网孔6,靠近边缘网孔6的数排网孔为近边缘网孔5;边缘网孔6与顶部支撑绳I可滑动连接;靠近支承节点处的近边缘网孔5通过附加连接结构与顶部支撑绳I可滑动连接。本技术中近边缘网孔5的排数通常可以是一至五排。本技术的金属柔性网2可以只有一张;也可有多张,多张金属柔性网2在中部支撑柱3处通过连接件10拼接起来。连接件10可以是缝合绳或卸扣等。顶部支撑绳I可以只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附加连接结构的柔性拦挡网,包括两根端部支撑柱、位于两根端部支撑柱之间的中部支撑柱(3)以及横向展开布置于两根端部支撑柱之间的顶部支撑绳(1)和金属柔性网(2),顶部支撑绳(1)通过端部支撑柱和中部支撑柱(3)支撑,顶部支撑绳(1)与中部支撑柱(3)相交处为支承节点;金属柔性网(2)包括成排设置的若干网孔,位于金属柔性网(2)边缘的一排网孔为边缘网孔(6),靠近边缘网孔(6)的数排网孔为近边缘网孔(5);边缘网孔(6)与顶部支撑绳(1)可滑动连接;其特征在于:靠近支承节点处的近边缘网孔(5)通过附加连接结构与顶部支撑绳(1)可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友奎,
申请(专利权)人:布鲁克成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