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0596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该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包括栽培容器(1)和测试容器(2),所述栽培容器(1)内形成有多个栽培容腔(11),各个所述栽培容腔(11)的底壁均形成有根尖过孔,所述测试容器(2)内形成有在多个所述栽培容腔(11)下方一一对应设置且彼此分隔的多个测试容腔(21),所述栽培容器(1)中栽培的植物株体的根系能够分散至各个所述栽培容腔(11)中,并通过所述根尖过孔穿透至对应的所述测试容腔(21)中。该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的结构简单,实现了对同一株植物的根系进行动态测试实验,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实验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根系是植物体的地下部分,是植物吸收运输营养和水分的重要器官。根系除了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养分,并通过根的微管组织运输和转运到地上部之外,还可以将地上部合成的光合产物等有机物输送至根的各个部分。为了进一步研究植物体的生长与根系的关系,实验员通常会通过多种或多组实验来对设想或结论进行研究和验证。通常实验员会在实验中设置对照组,使其与变量组进行对比,以得出结论。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实验装置不能保证根系在正常生长状态下测试,或者难以在同一株植物上做根系动态实验。并且现有的实验装置没有形成系统化、简易化,通常还以常用的装置替代,因而使得实验装置的零部件数量较多,不易收纳和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该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的结构简单,实现了在同一株植物的根系进行动态测试实验,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该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包括栽培容器和测试容器,所述栽培容器内形成有多个栽培容腔,各个所述栽培容腔的底壁均形成有根尖过孔,所述测试容器内形成有在多个所述栽培容腔下方一一对应设置且彼此分隔的多个测试容腔,所述栽培容器中栽培的植物株体的根系能够分散至各个所述栽培容腔中并通过相应的所述根尖过孔穿透至对应的所述测试容腔中。优选地,所述栽培容器的底壁形成有向上凸起的上中心间隔部,该上中心间隔部位于栽培的所述植物株体的正下方并朝向所述植物株体向上延伸,该上中心间隔部将所述栽培容器的底部内腔分隔为两侧的第一栽培容腔和第二栽培容腔。优选地,所述测试容器的底壁形成有向上凸起的下中心间隔部,该下中心间隔部将所述测试容器的底部内腔分隔为两侧的第一测试容腔和第二测试容腔。优选地,所述上中心间隔部为通过在所述栽培容器的底壁上冲压形成的上冲压槽,所述下中心间隔部向上插入所述上冲压槽中以支撑所述栽培容器,使得所述第一测试容腔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栽培容腔的下方,所述第二测试容腔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栽培容腔的下方。优选地,所述下中心间隔部为通过在所述测试容器的底壁上冲压形成的下冲压槽。优选地,所述上冲压槽的侧壁的壁厚大于所述栽培容器的侧壁的壁厚;所述下冲压槽的侧壁的壁厚大于所述测试容器的侧壁的壁厚。优选地,所述栽培容器的底壁和所述测试容器的底壁均为圆形,所述栽培容器的所述上冲压槽和所述测试容器的所述下冲压槽沿各自的所述圆形的径向分布。优选地,所述下冲压槽的侧壁的高度大于所述测试容器的侧壁的高度。优选地,所述栽培容器的底板为可拆卸的网状底板。优选地,所述栽培容器的底端周缘形成有支撑所述网状底板的支撑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将栽培容器的底部设计为多个栽培容腔,使得种植在栽培容器中的植物的根系能够通过不断生长分布至各个栽培容腔中;又在栽培容腔的底壁上设计有根尖过孔,使得分布在各个栽培容腔中的植物的根系能够通过根尖过孔穿出;同时本技术将测试容器分隔为多个测试容腔,并且使得各个测试容腔设置在相应的栽培容腔的下方,使得从相应的根尖过孔穿出的植物根尖进入对应设置的测试容腔中。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的结构简单,实现了对同一株植物的根系进行动态测试实验,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栽培容器2测试容器3网状底板4支撑结构11栽培容腔12上中心间隔部21测试容腔22下中心间隔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该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包括栽培容器1和测试容器2,栽培容器1内形成有多个栽培容腔11,各个栽培容腔11的底壁均形成有根尖过孔,测试容器2内形成有在多个栽培容腔11下方一一对应设置且彼此分隔的多个测试容腔21,栽培容器1中栽培的植物株体的根系能够分散至各个栽培容腔11中并通过相应的根尖过孔穿透至对应的测试容腔21中。本技术通过将栽培容器1的底部设计为多个栽培容腔11,使得种植在栽培容器1中的植物的根系能够通过不断生长分布至各个栽培容腔11中;又在栽培容腔11的底壁上设计有根尖过孔,使得分布在各个栽培容腔11中的植物的根系能够通过根尖过孔穿出;同时本技术将测试容器2分隔为你多个测试容腔21,并且使得各个测试容腔21设置在相应的栽培容腔11的下方,使得从相应的根尖过孔穿出的植物根尖进入对应设置的测试容腔21中。本技术的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的结构简单,实现了对同一株植物的根系进行动态测试实验,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栽培容器1的底壁形成有向上凸起的上中心间隔部12,该上中心间隔部12位于栽培的植物株体的正下方并朝向植物株体向上延伸。使得植物株体能够在上中心间隔部12的上方将根系分散至各个栽培容腔11中。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以非限定的方式,上中心间隔部12将栽培容器1的底部内腔分隔为两侧的第一栽培容腔和第二栽培容腔。为了测试容器2内的测试容腔21与栽培容器1内的栽培容腔11位置一一对应布置,特别地,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测试容器2的底壁形成有向上凸起的下中心间隔部22,该下中心间隔部22将测试容器2的底部内腔分隔为两侧的第一测试容腔和第二测试容腔。其中,第一测试容腔位与第一栽培容腔的位置相互对应,第二测试容腔与第二栽培容腔的位置相互对应。特别地,上中心间隔部12为通过在栽培容器1的底壁上冲压形成的上冲压槽,下中心间隔部22向上插入上冲压槽中以支撑栽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包括栽培容器(1)和测试容器(2),所述栽培容器(1)内形成有多个栽培容腔(11),各个所述栽培容腔(11)的底壁均形成有根尖过孔,所述测试容器(2)内形成有在多个所述栽培容腔(11)下方一一对应设置且彼此分隔的多个测试容腔(21),所述栽培容器(1)中栽培的植物株体的根系能够分散至各个所述栽培容腔(11)中并通过相应的所述根尖过孔穿透至对应的所述测试容腔(21)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用于根系测试的实
验装置包括栽培容器(1)和测试容器(2),所述栽培容器(1)内形成有多
个栽培容腔(11),各个所述栽培容腔(11)的底壁均形成有根尖过孔,所
述测试容器(2)内形成有在多个所述栽培容腔(11)下方一一对应设置且
彼此分隔的多个测试容腔(21),所述栽培容器(1)中栽培的植物株体的根
系能够分散至各个所述栽培容腔(11)中并通过相应的所述根尖过孔穿透至
对应的所述测试容腔(2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栽培容器(1)的底壁形成有向上凸起的上中心间隔部(12),该上中心间
隔部(12)位于栽培的所述植物株体的正下方并朝向所述植物株体向上延伸,
所述上中心间隔部(12)将所述栽培容器(1)的底部内腔分隔为两侧的第
一栽培容腔和第二栽培容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测试容器(2)的底壁形成有向上凸起的下中心间隔部(22),该下中心间
隔部(22)将所述测试容器(2)的底部内腔分隔为两侧的第一测试容腔和
第二测试容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根系测试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上中心间隔部(12)为通过在所述栽培容器(1)的底壁上冲压形成的上
冲压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胜涛白亭亭张磊杨佩文郑泗军番华彩郭志祥曾莉李迅东尹可锁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