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仲山专利>正文

空压控制点滴注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0575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压控制点滴注射装置,特别是一种不需将药液袋挂置预定高度而进行点滴注射之装置。该装置是在装药液的内袋(11)外侧包覆一外袋(12),内、外袋间形成一气体容置空间(13),由该容置空间(13)的进气口(121)藉输送软管(4)与控压装置之出压口相连通,而在控压装置之进压口上连接有供压装置。供压装置中的高压气体经控压装置输入到袋体之容置空间(13)中对内袋(11)产生压力以实现点滴注射。因此在注射中不用吊高药袋并易于安全携带移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点滴注射装置,特别是一种不须将药液袋挂置予定高度而进行点滴注射之装置。现行点滴注射方式系须装将有药液之袋体予以吊高,靠位差产生之压力方可将药液注射入人体之血管内。因此,于点滴注射之治疗过程尚未结束之时,或患者须作移动处理时,极为不便,此乃因移动之同时须使点滴容器保持一定高度以维持适当之位差,方可使注射得以持续进行,于移动时亦会使点滴容器产生晃动而有掉落之危险,又如点滴容器系靠护理人员提拿方式维持高度,于移动时如不小心将点滴容器之提拿高度降低于不适之高度时,将有使血管内之血液流出之危险存在,故传统之点滴注射方式实容易造成患者移动之不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为提供一种不须将点滴药液容器挂高,且可便于使用者携行之点滴注射装置。本专利技术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在装有药液的内袋外侧包复一外袋,内袋系固定于外袋内,并于内、外袋间形成一气体容置空间,在内袋上设有一与该容置空间不相通之封闭药液出口,以供插设输液管,在外袋上设有一与该容置空间相连同之进气口和一泄压口,并于泄压口下方形成一具开口朝下之容室,该容室内装设一具密封环之泄压阀,外袋上之进气口藉一输送软管与控压装置之出压口相连通,在控压装置之进压口上连接有供压装置,该供压装置即为一可供予定压力之气体压力源。上述之控压装置由以下构件组成一唧筒主体,其端部呈开口状,内部并设有一纵向之分隔部将该唧筒主体内部分成两区间,于该分隔部并设有一连通孔连通两区间,于两区间上分别设有一连通内部空间之进压口及出压口;一快速降压活塞,呈中空之园柱状,其端部呈开口状,于内部亦设有一纵向之抵靠部将内部分成两区间,在左区间上并穿设一排入口,该快速降压活塞系装设于唧筒主体内左部,其一端并抵于分隔部,且使其排入口与进压口相对准;一微量降压活塞,亦呈中空之园柱状,其端部亦呈开口状,于内部系设有一向端部延伸之园锥状塞体,将内部分成两区间,于其园锥状塞体之端部设有一排出口,该微量降压活塞系装设于唧筒主体内右部与快速降压活塞相对,并使其园锥状塞体抵于唧筒主体分隔部之连通孔内,且其排出口与出压口相对准;二弹性元件,系分别装设于唧筒主体之两区间内并抵于快速降压活塞之抵靠部及微量降压活塞内之塞体;二抵接体,系具有一抵面,该二抵接体分别装设于唧筒主体内之两端,并使抵面分别与弹性元件相抵接;二封闭体,系均为一可对应套入并螺固于唧筒主体开口端部之盖体,其上并设有螺孔;二调整元件,均系具有一可对应螺入封闭体上螺孔之螺杆,并使螺入之端部抵于抵接体上。当供压装置中的压力气体进入唧筒主体内部时,则推动快速降压活塞及微量降压活塞产生相对应之移动,而可于出压口形成连续性之微量气压输出,并藉由输压软管将气压输入至袋体内之容置空间对内袋造成挤压,达到连续微量注射之作用。采用本专利技术之空压控制点滴注射装置进行点滴注射时,是靠装置系统内的压力空气对装有药液之内袋产生压力以克服血管内之血压而实现注射的,因而不须将药液袋吊高,且可随意由使用者携带移动而不影响点滴注射的持续进行。下面就其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置中药液点滴袋体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装置中供压、控压装置之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装置中供压、控压装置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装置中供压、控压装置之作动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之空压控制点滴注射装置系主要由药液点滴袋体和供压装置、控压装置组合而成。点滴袋体系包括内袋(11)、外袋(12),内袋(11)系真空包装供注射之药液,外袋(12)由具有抗张性之材质制成,其构成是在内袋(11)外侧包复一外袋(12),内袋(11)固定于外袋(12)内,并于内、外袋(11)、(12)间形成一气体容置空间(13),在内袋(11)上设有一与气体容置空间(13)不相通之封闭药液出口(111)以供插设输液管(112),在外袋(12)上设有一与容置空间(13)相连通之进气口(121)和一泄压口(122),并于泄压口(122)下方形成一具开口朝下之容室(123),于该容室(123)内装设一具密封环(222)之泄压阀;外袋(12)上之进气口(121)藉一输送软管(4)与控压装置之出压口(514)相连通,在控压装置之进压口(513)上连接有供压装置(3)。其上述之泄压阀系具有一中空之外壳体(22),该外壳体(22)顶部开设一与外袋(12)上之泄压口(122)相对应的通口(220),外壳体(22)内装设一呈园锥状之抵塞体(21),于外壳体底部则螺穿一调整件(221),该调整件(221)具有一抵接部(223),于抵接部(223)与抵塞体(21)间并装设一弹簧(23),将抵塞体(21)抵于通口(220)将泄压口(122)予以封闭。上述所述之控压装置由以下构件所组成一唧筒主体(51),其端部呈开口状,内部并设有一纵向之分隔部(511)将该唧筒主体(51)内部分成两区间,于该分隔部(511)上并设有一连通孔(512)连通两区间,于两区间分别设有一连通内部空间之进压口(513)及出压口(514);一快速降压活塞(52),呈中空之园柱状,其端部呈开口状,于内部亦设有一纵向之抵靠部(521)将内部分成两区间,在左区间上并穿设一排入口(523),该快速降压活塞(52)系装设于唧筒主体(51)内左部,其一端并抵于分隔部(511),且其排入口(523)与进压口(513)相对准;一微量降压活塞(53),亦呈中空之园柱状,基端部亦呈开口状,于内部系设有一向端部延伸之园锥状塞体(531),将内部分成两区间,于具园锥状塞体(531)之端部设有一排出口(533),该微量降压活塞(53)系装设于唧筒主体(51)内右部与快速降压活塞(52)相对,并使其园锥状塞体(531)抵于连通孔(512)内,且其排出口(533)与唧筒主体(51)之出压口(514)相对准;二弹性元件(54)、(55),系分别装设于唧筒主体(51)之两区间内并抵于快速降压活塞(52)之抵靠部(521)及微量降压活塞(53)之塞体(531);二抵接体(56)、(57),系呈园板状,并具有一抵面(561)、(571),该二抵接体(56)、(57)分别与弹性元件(54)、(55)相抵接。二封闭体(58)、(59),系均为一可对应套入并螺固于唧筒主体(51)开口端部之盖体,其上并设有螺孔(581)、(591);二调整元件(61)、(62),均系具有一可对应螺入封闭体(58)、(59)上螺孔(581)、(591)之螺杆(611)、(621),并使螺入之端部抵于抵接体(56)、(57)上;在控压装置之进压口(513)之外围凸设一内表面具有螺纹(515)之螺固部(516),于该螺固部(516)内部凸设一突柱(517),供压装置(3)即螺接于该螺固部(516)上与进压口(513)相连通;控压装置之出压口(514)外围凸设一插接部(518),以插设输送软管(4)与外袋(12)上之进气口(121)相连通。在快速降压活塞(52)之排入口(523)处沿径向环设一凹槽(522),可使调整元件(61)调整所可能产生之位移偏差时亦不会使该排入口(523)产生阻断与唧筒主体(51)上之进压口(513)相通,而微量降压活塞(53)之排出口(533)处沿径向亦环设一凹槽(532),亦使该排出口(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有装药液的内袋(11)的空压控制点滴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a、在内袋(11)外侧包复一外袋(12),内袋(11)系固定于外袋(12)内,并于内、外袋(11)、(12)间形成一气体容置空间(13),在内袋(11)上设有一与容置空间 (13)不相通之封闭药液出口(111),在外袋(12)上设有一与容置空间(13)相连通之进气口(121)和一泄压口(122),并于泄压口(122)下方形成一具开口朝下之容室(123),该容室(123)内装设一具密封环(222)之泄压阀; b、外袋(12)上之进气口(121)藉一输送软管(4)与控压装置之出压口(514)相连通;c、在控压装置之进压口(513)上连接有供压装置(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仲山沈俊良
申请(专利权)人:沈仲山沈俊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