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仲山专利>正文

管件快速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472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软管之快速接头,用以将软管一端快速束紧于一硬管上;其系利用一推进螺帽推动一内壁成锥形之束紧环沿轴向运动,使束紧环逐渐束紧一接头本体前端之弹性头,进而间接束紧一穿过该接头本体前端之弹性头,进而间接束紧一穿过该接头本体内之软管,使软管与一管构件紧密接合而松脱者。(*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系关于一种管构件之快速接头,特别是关于一种由束紧环之轴向运动促使接头本体之弹性头束紧管件或放松管件之接头者。不论是家庭或工厂中普遍使用软管来输送流体,例如将橡胶管套合于水龙头上,以便将水流导引至其他容器;以及瓦斯炉其之连接软管,被用以输送瓦斯者。与软管连接之管构件通常均为硬体物品,例如水龙头、瓦斯筒之出口管及瓦斯炉之进口管等。此种软管若仅直接套接于硬管时,则容易因管内流动之压力流体之反向推力而构脱掉落,因此须设有松脱防止构件;普遍使用之松脱防止构件有金属丝及C形金属环;其中金属丝之使用方法系紧札于软管外缘数匝,以将软管及硬管相互束紧者;C形金属环则系套合于软管外缘,再利用一螺丝迫紧该C形金属环之开口端,其开口被迫紧愈小时,则C形环对软管之束紧作用力愈大。此等传统之软管松脱防止构件在操作上均较为不便。而显得费时且费事。又,不论是札紧金属丝或迫紧形金属环之开口时,均需藉助于钳子或起子等手工具,因此,需要较大之工作空间,假如待接合管件周围之空间较小时,即难以操作。由此可见,我们仍需要一种操作方便之快速接头,尤指一种软管与硬管间之松脱防止接头。本技术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之管件快速接头,其不需要任何手工具之辅助,而可直接用手轻易操作者。本技术之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型式之管件快速接头,其可将软管紧密束紧于硬管外,而可确实防止软管之松脱掉落者。本技术之又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型式之管件快速接头,其施加于软管上之迫紧作用力被平均分布于软管之周壁上,避免造成应力集中及部分软管因被不当拉伸而弹性疲乏者。完成上述目的以及其他未述及目的之一种软管松脱防止快速接头,其系由一推进螺帽推动一内壁成锥形之束紧环沿轴向运动,使束紧环逐渐束紧一接头本体前端之弹性头,进而间接束紧一穿过该接头本体内之软管,使软管与一管构件紧密接合而不松脱者。该快速接头进一步包括有一可单向套入接头本体尾部之组立套管,该套管上设有止回凸片,当组立套管被套入接头本体时,该止回凸片可防止套管反向脱出,该组立套管用以将束紧环、推进螺帽及接头本体等构件组立及保持在预定组合之状态,并防止任何构件之脱落者。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技术之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详细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之详细与附图,然而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做任何限制;附图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之“管件快速接头”一较佳实施例分解时之透视图;图2为将图1所示实施例予以组合时之透视图;图3系沿图2中之3-3线所作成之轴向剖视图;图4系藉一轴向运动而引导该管件快速接头预先套合于一软管外之剖视图;以及图5系该管件快速接头处于将软管紧密束紧于硬管上之状态时之剖视图。请参阅各图,系在展示一种经由束紧环(34)之轴向运动促使接头本体(12)前端之弹性头(20)束紧管件(54)或放松管件(54)之快接头(10)者;该束紧环(34)之轴向运动系由一用手直接操作之推进螺帽(30)之旋转所造成者。接头本体(12)本身为一圆管形,其内径略大于待接合管件(54)之外径,因此,可从管件(54)之前端部(56)直接套入管件(54)之周面(58)外。接头本体(12)之前端为一具有弹性而可被向内束紧或向外弹回之弹性头(20),该弹性头(20)系经分割槽(22)分割而形成数个片形体(24),该等片形体(24)形成有具有预定之厚度之表面部(28),该表面部(28)实质上系一向外渐扩之锥面,因此,当一束紧环(34)在其表面部(28)向前推进时,可造成各片形体(24)之末端向内束紧者;该弹性头(20)之内壁(尤指各片形体之末端内壁)具有可施加束紧作用力于管件之周面(58)上之楔形爪(60)。束紧环(34)之内径微大于接头本体(12)之外径,但小于具有外锥面之弹性头(20)之最大外径,因此,束紧环(34)仅可由接头本体(12)之末端套入其外,但受限于弹性头(20),而不能由弹性头(20)处脱出者;该束紧环(34)具有一内锥面(36),该内锥面(36)恰可与弹性头(20)之锥形表面部(28)配合;因此,若束紧环之内锥面(36)与弹性头表面部(28)贴合时,束紧环(34)之向前或向后之轴向运动将造成该弹性头(20)之末端向内束紧或向外弹回者。接头本体(12)之中段位置周面上刻有外螺纹(14),一刻有内螺(32)之推进螺帽(30)恰可旋接于该外螺纹(14)上,使用者可用手直接旋转该推进螺帽(30),以间接地造成该束紧环(34)之向前或向后之轴向运动。该快速接头(10)进一步包括有一可单向套入接头本体(12)尾部之组立套管(40);该组立套管(40)内壁设有数个轴向之导轨(42),而接头本体之尾端外周面上则设有数个轴向之导槽(16),该等导轨(42)系与该等导槽(16)相互配合者,令导轨(42)沿著导槽(16)而轴向移动时,使组立套管(40)可自接头本体(12)之尾端逐渐套入接头本体(12)之周面外;另外,在组立套管(40)之内壁尾端设有数个具有斜度之止回凸片(44),而接头本体(12)之尾端端缘则设有一环形凸缘(18);因此,当组立套管(40)被完全套入于接头本体(12)外时,其止回凸片(44)即越过环形凸缘(18),当使用者或其他因素致组立套管(40)反向运动时,因止回凸片(44)受阻于环形凸缘(18),而不能顺利退出。综之,该组立套管(40)仅能被单向套入接头本体(12)外,而不能反向退出者。该组立套管(40)系被用以将束紧环(34)、推进螺帽(30)及接头本体(12)等构件组立及保持在预定组合之状态,并防止任何构件之脱落者。请参阅图4及5,使用该管件快速接头(10)时,须预先将完成组立之松驰状态之快速接头(10)自待接合管件(尤指软管)(54)之前端部(56)套入于其周面(58)外,再将该外部套有快速接头(10)之管件(54)之前端(56)插入于待接合之硬管(50)外,最后用手直接转动推进螺帽(30),使螺帽(30)及束紧环(34)均向管件之前端部(56)之方向(如箭头F所示者)而轴向位移,致弹性头向内束紧,今各片形体(24)末端之楔形爪(26)平均压著于管件之外周面(58)上,因而对软管(54)与硬管(50)之接合部分提供一紧密之束紧作用力,防止其相互松脱者。如果要将软管(54)与硬管(50)相互拆开时,则直接用手反向转动螺帽(30),使螺帽(30)以相反于箭头F之方向而位移,此时,束紧环(34)受弹性头(20)之弹力亦被迫反向移动,因此,弹性头(20)可逐渐向外弹回至原始位置,致失去其对软管(54)之束紧作用力;而可以轻易地将软管(54)与硬管(50)相互拆开者。如图5中所示者,围成环形之数个楔形爪(26)系平均压著于软管(54)之外周面(58)上,因此,软管(54)受压而产生之形变亦属平均分布,可避免传统C形金属环被螺丝束紧时,应力集中于C形环开口端,导致开口外之软管被强力挤压而他处之软管被不当拉伸,所可能产生软管弹性疲乏而永久形变之缺点。此种管件快速接头(10),不但可对软管(54)提供一平均分布之压著束紧作用力,使软管(54)被紧密束紧于硬管(50)外,不虞松脱外;其亦不需要任何手工具之辅助,而可直接用手轻易操作,并达到快速装卸软管之目的,不但操作方便迅速,且特别适合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构件之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快速接头具有一前端为弹性头之接头本体,该接头本体可被套合于该待接合之管构件外,且由一束紧环沿轴向运动而套入该弹性头外时,可使该弹性头向内束紧该管构件,使该等结合之管构件不虞松脱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仲山
申请(专利权)人:沈仲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