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义飞专利>正文

破碎设备、给料破碎机、破碎齿辊、破碎齿总成及破碎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506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破碎齿,其前刀面包括前部的类瓦槽面以及后部的导向过渡面,该导向过渡面与类瓦槽面邻接、并且邻接处为平滑过渡;类瓦槽面与主后刀面相交处在与该破碎齿运动方向平行的纵截面上的夹角在5度至60度之间;使得类瓦槽面与主后刀面的相交线朝向该破碎齿的运动方向的前方呈内凹状、且使得前刀面的前部在该相交线的两端具有二个齿尖,并且齿尖先于与其相邻的相交线进入物料中。所述相交线的两端由所述齿尖引导对应物料崩裂,从而该相交线由两端至中间依次进入物料崩裂的缝隙中,所以大幅度提高了破碎的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相应破碎齿的制作方法、应用该破碎齿的破碎齿总成及应用该破碎齿总成的破碎齿辊、给料破碎机、破碎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破碎
,具体地涉及了破碎齿,同时还提供了一种该破碎齿的制作方法。该破碎齿主要用于破碎设备中,如用于给料破碎机、移动式破碎机及其他破碎机中。
本申请还涉及应用上述破碎齿的破碎齿总成,以及应用上述破碎齿或者破碎齿总成的破碎齿辊。另外,前述的破碎齿、破碎齿总成以及破碎齿辊经过适应性调整即可用于执行挖掘或者掘进工作的设备中。
此外,本申请还涉及应用该破碎齿或者破碎齿总成、破碎齿辊的给料破碎机。前述的破碎齿、破碎齿总成以及破碎齿辊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各种破碎设备中。

技术介绍

在破碎设备中,给料破碎机是一种用于物料输送和转运的工程机械设备,而破碎齿总成作为给料破碎机的主要物料处理装置,其工作性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现有的破碎齿总成工作过程中,待处理或破碎完成后的物料会通过位于破碎齿总成下方的刮板输送器进行输送,然现有的破碎齿总成的装配结构较为复杂,且其装配体积较大,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极易对位于破碎齿总成下方的物料形成挤压,挤压过程中形成的作用力会被物料传递至下方刮板输送器上,导致刮板输送器相关组件间的摩擦力增大,进而加快其相关部件的磨损,甚至导致刮板卡死等事故,严重影响了给料破碎机的整体运行稳定性和连续性。
为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例如,公布号为CN10340618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破碎刀齿及对应的破碎齿总成、公布号为CN10343309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破碎齿总成。然实践中,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采用前述专利技术所供技术方案的破碎齿及破碎齿总成的受力结构不尽合理,使用寿命也不如预期。
因此,如何改进和优化破碎齿的结构以及其制作方法,使其结构简单,借助于该破碎齿,使得应用该破碎齿的破碎齿总成能够降低或避免其对物料产生垂直于物料输送方向的挤压力、和/或破碎的效率更高、以及使用寿命更长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破碎齿,该破碎齿的结构简单,破碎效率高、能耗低。该破碎齿适应于给料破碎机、移动式破碎机等破碎设备;但是也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包括挖掘、采煤、掘进等设备的宽泛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该破碎齿的破碎齿总成。本专利技术另一的目的还包括应用上述破碎齿或者破碎齿总成的破碎齿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包括应用上述破碎齿或破碎齿总成、破碎齿辊的给料破碎机或者移动式破碎机。
为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破碎齿,主要用于破碎齿总成,包括齿体,其中,所述齿体的上表面的前端部具有前刀面,所述齿体的前端面上具有主后刀面。
优选地,所述前刀面包括前部的类瓦槽面以及后部的导向过渡面,该导向过渡面与所述类瓦槽面邻接、并且邻接处为平滑过渡;所述类瓦槽面与所述主后刀面相交处在与该破碎齿运动方向平行或者重合的纵截面上的夹角在5度至60度之间;使得所述类瓦槽面与所述主后刀面的相交线朝向该破碎齿的运动方向的前方呈内凹状、并且使得所述前刀面的前部在该相交线的两端具有二个齿尖,从而该破碎齿在破碎工作时或者说切割工作时其前端的所述齿尖先于与其相邻的所述内凹状的相交线进入物料中,并且该相交线由所述齿尖引导、自该相交线的两端逐步进入物料中。
优选地,所述类瓦槽面的横截面呈圆弧状、椭圆弧状、星形线状、悬链线状、克莱线状、蜗牛线状、蔓叶线状、曳物线状、摆线状、蚌线状、三尖瓣线状、旋轮线状、利萨茹曲线状、双曲线状或者二个组合的抛物线状,或者所述类瓦槽面的横截面为圆弧、椭圆弧、抛物线、星形线、悬链线、克莱线、蜗牛线、蔓叶线、曳物线、摆线、蚌线、三尖瓣线、旋轮线、利萨茹曲线、双曲线和直线中任意二者的组合或者任意三者的组合或者任意至少四者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导向过渡面在与所述破碎齿运动方向平行且经过该导向过渡面凹陷最低点的纵截面上呈圆弧状或者椭圆弧状、星形线状、悬链线状、克莱线状、蜗牛线状、蔓叶线状、曳物线状、摆线状、蚌线状、三尖瓣线状、旋轮线状、利萨茹曲线状、双曲线状、二个组合的抛物线状,或者所述导向过渡面在与所述破碎齿运动方向平行且经过该导向过渡面凹陷最低点的纵截面上为圆弧、椭圆弧、抛物线、星形线、悬链线、克莱线、蜗牛线、蔓叶线、曳物线、摆线、蚌线、三尖瓣线、旋轮线、利萨茹曲线、双曲线和直线中任意二者的组合或者任意三者的组合或者任意至少四者的组合,并且与所述类瓦槽面邻接处的曲率半径不小于该类瓦槽面凹陷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类瓦槽面在与所述破碎齿运动方向平行或者重合的纵截面上呈直线。
优选地,所述类瓦槽面在与所述破碎齿运动方向平行或者重合的纵截面上呈直线或者弧线;所述直线与所述齿体的前后方向平行,或者所述直线与所述齿体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不超过20度或者不超过15度、不超过12度、不超过10度、不超过8度、不超过7度、不超过6度、不超过5度、不超过4度、不超过3度、不超过2度。
优选地,所述齿体的上表面除所述前刀面之外为平面。
优选地,所述类瓦槽面在与所述破碎齿运动方向平行或者重合的纵截面上呈直线,并且该类瓦槽面左右二侧的端线与所述破碎齿的上表面除所述前刀面之外所处的平面重合。
优选地,所述齿体的左、右侧面相互平行。优选地,所述左侧面、右侧面均与所述破碎齿的上表面除所述前刀面之外所处的平面垂直。
优选地,所述齿体上贯穿有装配孔,该装配孔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该齿体的左侧面、右侧面相垂直,该齿体通过贯穿该装配孔的锁紧件与齿座相对固定。
优选地,所述齿体的下底面的前端部设有与齿座相配合的、用于阻止该齿体的前端部向所述齿座的破碎齿安装孔中运动的阻挡块,且该阻挡块与所述齿体相对固定或者为一体式。优选地,该阻挡块的宽度较所述齿体宽。
优选地,所述主后刀面与所述齿体的下底面间具有一个副后刀面;在与该破碎齿运动方向平行或者重合的纵截面上,该副后刀面与所述主后刀面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类瓦槽面与所述主后刀面间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主后刀面与所述齿体的下底面间设有至少二个副后刀面,各所述副后刀面自所述主后刀面至所述齿体的下底面依次排布;在与该破碎齿运动方向平行或者重合的纵截面上,各所述副后刀面与所述前刀面间的夹角按其排布顺序依次减小,且各所述副后刀面与所述前刀面间的夹角均小于所述类瓦槽面与所述主后刀面间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主后刀面呈平面或者外凸面、内凹面。
优选地,所述主后刀面的横截面呈圆弧状、椭圆弧状、星形线状、悬链线状、克莱线状、蜗牛线状、蔓叶线状、曳物线状、摆线状、蚌线状、三尖瓣线状、旋轮线状、利萨茹曲线状、双曲线状或者二个组合的抛物线状,或者所述主后刀面的横截面为圆弧、椭圆弧、抛物线、星形线、悬链线、克莱线、蜗牛线、蔓叶线、曳物线、摆线、蚌线、三尖瓣线、旋轮线、利萨茹曲线、双曲线和直线中任意二者的组合或者任意三者的组合或者任意至少四者的组合。
优选地,在与所述破碎齿运动方向平行或者重合的纵截面上,所述主后刀面呈圆弧状、椭圆弧状、抛物线状、星形线状、悬链线状、克莱线状、蜗牛线状、蔓叶线状、曳物线状、摆线状、蚌线状、三尖瓣线状、旋轮线状、利萨茹曲线状或者双曲线状,或者为圆弧、椭圆弧、抛物线、星形线、悬链线、克莱线、蜗牛线、蔓叶线、曳物线、摆线、蚌线、三尖瓣线、旋轮线、利萨茹曲线、双曲线和直线中任意二者的组合或者任意三者的组合或者任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主要用于破碎齿总成或掘进齿总成或截齿总成,包括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齿体的上表面的前端部具有前刀面,所述齿体的前端面上具有主后刀面,所述前刀面包括前部的类瓦槽面以及后部的导向过渡面,该导向过渡面与所述类瓦槽面邻接、并且邻接处为平滑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主要用于破碎齿总成或掘进齿总成或截齿总成,包括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齿体的上表面的前端部具有前刀面,所述齿体的前端面上具有主后刀面,所述前刀面包括前部的类瓦槽面以及后部的导向过渡面,该导向过渡面与所述类瓦槽面邻接、并且邻接处为平滑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其特征在于,所述类瓦槽面与所述主后刀面相交处在与该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运动方向平行或者重合的纵截面上的夹角在5度至60度之间;使得所述类瓦槽面与所述主后刀面的相交线朝向该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的运动方向的前方呈内凹状、并且使得所述前刀面的前部在该相交线的两端具有二个齿尖,从而该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在破碎工作时或者说切割工作时其前端的所述齿尖先于与其相邻的所述内凹状的相交线进入物料中,并且该相交线由所述齿尖引导、自该相交线的两端逐步进入物料中;和/或所述类瓦槽面和所述导向过渡面在与所述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运动方向平行或者重合的纵截面上呈组合的内凹线的形式;和/或所述类瓦槽面的横截面呈圆弧状、椭圆弧状、星形线状、悬链线状、克莱线状、蜗牛线状、蔓叶线状、曳物线状、摆线状、蚌线状、三尖瓣线状、旋轮线状、利萨茹曲线状、双曲线状或者二个组合的抛物线状,或者所述类瓦槽面的横截面为圆弧、椭圆弧、抛物线、星形线、悬链线、克莱线、蜗牛线、蔓叶线、曳物线、摆线、蚌线、三尖瓣线、旋轮线、利萨茹曲线、双曲线和直线中任意二者的组合或者任意三者的组合或者任意至少四者的组合;和/或所述导向过渡面在与所述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运动方向平行且经过该导向过渡面凹陷最低点的纵截面上呈圆弧状或者椭圆弧状、星形线状、悬链线状、克莱线状、蜗牛线状、蔓叶线状、曳物线状、摆线状、蚌线状、三尖瓣线状、旋轮线状、利萨茹曲线状、双曲线状、二个组合的抛物线状,或者所述导向过渡面在与所述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运动方向平行且经过该导向过渡面凹陷最低点的纵截面上为圆弧、椭圆弧、抛物线、星形线、悬链线、克莱线、蜗牛线、蔓叶线、曳物线、摆线、蚌线、三尖瓣线、旋轮线、利萨茹曲线、双曲线和直线中任意二者的组合或者任意三者的组合或者任意至少四者的组合,并且与所述类瓦槽面邻接处的曲率半径不小于该类瓦槽面凹陷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其特征在于,所述类瓦槽面在与所述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运动方向平行或者重合的纵截面上呈直线;和/或所述类瓦槽面在与所述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运动方向平行或者重合的纵截面上呈直线或者弧线;所述直线与所述齿体的前后方向平行,或者所述直线与所述齿体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不超过20度或者不超过15度、不超过12度、不超过10度、不超过8度、不超过7度、不超过6度、不超过5度、不超过4度、不超过3度、不超过2度;和/或所述齿体的上表面除所述前刀面之外为平面;和/或所述类瓦槽面在与所述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运动方向平行或者重合的纵截面上呈直线,并且该类瓦槽面左右二侧的端线与所述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的上表面除所述前刀面之外所处的平面重合;和/或所述齿体的左、右侧面相互平行;和/或所述左侧面、右侧面均与所述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的上表面除所述前刀面之外所处的平面垂直;和/或所述齿体上贯穿有装配孔,该装配孔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该齿体的左侧面、右侧面相垂直,该齿体通过贯穿该装配孔的锁紧件与齿座相对固定;和/或所述齿体的下底面的前端部设有与齿座相配合的、用于阻止该齿体的前端部向所述齿座的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安装孔中运动的阻挡块,且该阻挡块与所述齿体相对固定或者为一体式;和/或所述阻挡块的宽度较所述齿体宽;和/或所述主后刀面与所述齿体的下底面间具有一个副后刀面;在与该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运动方向平行或者重合的纵截面上,该副后刀面与所述主后刀面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类瓦槽面与所述主后刀面间的夹角;和/或所述主后刀面呈平面或者外凸面、内凹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后刀面的横截面呈圆弧状、椭圆弧状、星形线状、悬链线状、克莱线状、蜗牛线状、蔓叶线状、曳物线状、摆线状、蚌线状、三尖瓣线状、旋轮线状、利萨茹曲线状、双曲线状或者二个组合的抛物线状,或者所述主后刀面的横截面为圆弧、椭圆弧、抛物线、星形线、悬链线、克莱线、蜗牛线、蔓叶线、曳物线、摆线、蚌线、三尖瓣线、旋轮线、利萨茹曲线、双曲线和直线中任意二者的组合或者任意三者的组合或者任意至少四者的组合;和/或在与所述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运动方向平行或者重合的纵截面上,所述主后刀面呈圆弧状、椭圆弧状、抛物线状、星形线状、悬链线状、克莱线状、蜗牛线状、蔓叶线状、曳物线状、摆线状、蚌线状、三尖瓣线状、旋轮线状、利萨茹曲线状或者双曲线状,或者为圆弧、椭圆弧、抛物线、星形线、悬链线、克莱线、蜗牛线、蔓叶线、曳物线、摆线、蚌线、三尖瓣线、旋轮线、利萨茹曲线、双曲线和直线中任意二者的组合或者任意三者的组合或者任意至少四者的组合;和/或所述副后刀面呈平面或者外凸面、内凹面;和/或所述副后刀面的横截面呈圆弧状、椭圆弧状、星形线状、悬链线状、克莱线状、蜗牛线状、蔓叶线状、曳物线状、摆线状、蚌线状、三尖瓣线状、旋轮线状、利萨茹曲线状、双曲线状或者二个组合的抛物线状,或者所述副后刀面的横截面为圆弧、椭圆弧、抛物线、星形线、悬链线、克莱线、蜗牛线、蔓叶线、曳物线、摆线、蚌线、三尖瓣线、旋轮线、利萨茹曲线、双曲线和直线中任意二者的组合或者任意三者的组合或者任意至少四者的组合;和/或在与所述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运动方向平行或者重合的纵截面上,所述副后刀面呈圆弧状、椭圆弧状、抛物线状、星形线状、悬链线状、克莱线状、蜗牛线状、蔓叶线状、曳物线状、摆线状、蚌线状、三尖瓣线状、旋轮线状、利萨茹曲线状或者双曲线状,或者为圆弧、椭圆弧、抛物线、星形线、悬链线、克莱线、蜗牛线、蔓叶线、曳物线、摆线、蚌线、三尖瓣线、旋轮线、利萨茹曲线、双曲线和直线中任意二者的组合或者任意三者的组合或者任意至少四者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破碎齿或掘进齿或截齿,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个齿尖与所述齿体的上表面除所述前刀面之外所处的平面重合或者不重合;和/或所述二个齿尖均呈三棱状;和/或所述内凹状的相交线的宽度小于所述二个齿尖的外宽;和/或所述齿尖还包括前削面,该前削面的前端线的内侧端与所述内凹状的相交线相交、外侧端与所述齿体相应的侧面相交;和/或所述前削面与所述齿体的上表面除所述前刀面之外所处的平面重合、平行或者相交,并且所述前削面与该平面之间的夹角不超过20度或者不超过15度、不超过12度、不超过10度、不超过8度、不超过7度、不超过6度、不超过5度、不超过4度、不超过3度、不超过2度;和/或所述前削面的前端线与所述齿体的上表面除所述前刀面之外所处的平面重合、平行或者相交,并且该前端线与该平面之间的夹角不超过20度或者不超过15度、不超过12度、不超过10度、不超过8度、不超过7度、不超过6度、不超过5度、不超过4度、不超过3度、不超过2度;和/或所述类瓦槽面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齿体的宽度;和/或所述类瓦槽面关于所述齿体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平面对称;和/或所述类瓦槽面的最低点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义飞
申请(专利权)人:方义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