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造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0384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20:49
一种便携式造粒装置,包括摇把、螺杆、造粒筒、第一筛网和颗粒收集筒,造粒筒上端与上盖连接,造粒筒下端与中盖连接,中盖与颗粒收集筒上端连接,颗粒收集筒下端与下盖连接;造粒筒内设有螺杆,造粒筒内底部设有第一筛网,造粒筒侧壁上还设有进料管,进料管上设有接头,接头上设有热风机。造粒筒底端位于第一筛网上方的内壁上设有凸出的限位挡块。下盖上设有第二筛网,第二筛网孔径小于第一筛网的孔径。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进行小量快速造粒工作,在造粒之后直接快速进行烘干工作,提升造粒的效率,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便、造粒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造粒装置,特别是一种便携式造粒装置
技术介绍
在食品、制药、化工产品的研制过程中常常需要将物料造成一定形态的颗粒,而造粒机可将混合的粉末状物料制成颗粒,也可将块状的干料粉碎成所需的颗粒,它适用于科研单位、实验室、医院、小型保健品厂的批量生产。在日常的生产和研究工作中常用摇摆造粒机实现颗粒操作,即先将潮湿的粉末原料制成颗粒,然后再通过其他干燥设备将颗粒烘干,以供后续的工序使用。其缺陷是投料量较大,造粒与干燥不能一次性完成,且筛网的更换,清洗比较麻烦,不适合研究工作中小量、快速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造粒装置,能够进行小量快速造粒工作,在造粒之后直接快速进行烘干操作,提升了造粒的效率,同时本装置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便、造粒效果好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造粒装置,包括摇把、螺杆、造粒筒、第一筛网和颗粒收集筒,造粒筒上端与上盖连接,造粒筒下端与中盖连接,中盖与颗粒收集筒上端连接,颗粒收集筒下端与下盖连接;造粒筒内设有螺杆,造粒筒内底部设有第一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造粒装置,包括摇把(3)、螺杆(7)、造粒筒(8)、第一筛网(10)和颗粒收集筒(13),其特征是:造粒筒(8)上端与上盖(5)连接,造粒筒(8)下端与中盖(11)连接,中盖(11)与颗粒收集筒(13)上端连接,颗粒收集筒(13)下端与下盖(14)连接;造粒筒(8)内设有螺杆(7),造粒筒(8)内底部设有第一筛网(10), 造粒筒(8)侧壁上还设有进料管(6),进料管(6)上设有接头(2),接头(2)上设有热风机(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造粒装置,包括摇把(3)、螺杆(7)、造粒筒(8)、第一筛网(10)和颗粒收集筒(13),其特征是:造粒筒(8)上端与上盖(5)连接,造粒筒(8)下端与中盖(11)连接,中盖(11)与颗粒收集筒(13)上端连接,颗粒收集筒(13)下端与下盖(14)连接;
造粒筒(8)内设有螺杆(7),造粒筒(8)内底部设有第一筛网(10),造粒筒(8)侧壁上还设有进料管(6),进料管(6)上设有接头(2),接头(2)上设有热风机(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5)与中盖(11)中央均设有通孔,位于造粒筒(8)内的螺杆(7)上端穿过上盖(5)的通孔,在螺杆(7)位于造粒筒(8)外的一端上设有摇把(3)与第一固定螺母(4);
位于造粒筒(8)内的螺杆(7)下端穿过中盖(11)的通孔并固定在中盖(11)上,在螺杆(7)位于颗粒收集筒(13)的一端上设有第二固定螺母(12)。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明邵伟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