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358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包括保护层、膜本体及第一撕手,所述膜本体贴附于所述保护层上,所述第一撕手沿所述膜本体的边缘设置,还包括第二撕手,所述第二撕手沿所述膜本体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撕手相对设置。在贴附时双手分别拿住第一撕手及第二撕手,以避免未定位后就出现预贴,同时可避免两次贴附。因此,采用上述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不仅贴附位置精度高,且脏污问题得以解决,还大大提高贴附以及撕除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保护膜,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用户预贴、贴附精度高的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
技术介绍
电容式触摸屏作为一种新兴人机交流界面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信息显示产品,如手机、PAD、多媒体、GPS导航系统、公共查询系统等。电容式触摸屏由三大主材组成:盖板材料、特殊透明导电薄膜材料构成的发射/感应电极层(通常是Film)、柔性电路板。当人体或特殊导体触摸界面时,发射/感应电极层会有部分电容耦合到手指或导体中,柔性电路板上的处理芯片IC能捕获并感测到该电容的变化情况与位置,从而实现触摸定位功能。随着触摸屏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对效率的提升需求渴望程度越来越高,例如对保护膜的结构优化。触摸屏类产品对环境清洁度要求极高,产品本身亦不允许有任何一点杂质脏污,故对其上的透明孔及功能孔等做环境保护极为重要,好的保护方案对品质的提升有重大意义。一般的,保护膜面积小,贴附精度高,单片贴附可操作性强。但需要贴附两张,贴附效率较低;且撕除保护膜时也要撕除两次,撕除效率亦低。另有方案可实现只贴附一张和撕除一次。但保护膜呈长条状,面积大,只能单手拿右侧的撕手进行贴附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预贴”带来脏污风险,未定好位时左侧已出现预贴,再撕起重新定位时,左侧保护膜可能已带有异物脏污,最终脏污摄像孔或功能孔。因此,最终只能实现一次撕除,但因重定位导致效率较低,脏污风险不能彻底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用户贴附、贴附精度高的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一种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包括保护层、膜本体及第一撕手,所述膜本体贴附于所述保护层上,所述第一撕手沿所述膜本体的边缘设置,还包括第二撕手,所述第二撕手沿所述膜本体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撕手相对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撕手设置于所述膜本体的对角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撕手与所述第二撕手平行相对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撕手及所述第二撕手设置于所述膜本体相对的两长侧边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撕手及所述第二撕手均为矩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撕手及所述第二撕手与所述膜本体一体成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本体上还设置有功能孔及透光孔,所述功能孔及所述透光孔分别靠近所述第一撕手及所述第二撕手设置。上述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通过在膜本体沿其边缘设置第一撕手和第二撕手,且第一撕手与第二撕手相对设置。在贴附时双手分别拿住第一撕手及第二撕手,以避免未定位后就出现预贴,同时可避免两次贴附。因此,采用上述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不仅贴附位置精度高,且脏污问题得以解决,还大大提高贴附以及撕除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的贴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为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的示意图。一种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包括保护层(未标示)、膜本体101及第一撕手102,膜本体101贴附于保护层(未标示)上,所述第一撕手102沿所述膜本体101的边缘设置,还包括第二撕手103,所述第二撕手103沿所述膜本体101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撕手102相对设置。在设置了第一撕手102的基础上,再设置第二撕手103,且第一撕手102与第二撕手103相对设置,即用户在剥离第一撕手102的同时,可以剥离第二撕手103,使膜本体101与被保护的产品进行精确定位。从而避免了只有单边撕手时无法精确定位且易出现不必要预贴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撕手102设置于所述膜本体101的对角处。一般的,膜本体101为矩形。第一撕手102设置于膜本体101长侧边靠近对角的地方,以便于用户利用膜本体101的短侧边与被保护的产品进行定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撕手102与第二撕手103平行相对设置。将第一撕手102与第二撕手103相对设置,便于用户同时剥离膜本体101的两对角,使膜本体101的短侧边完全露出,便于将短侧边与被保护的产品进行定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撕手102及所述第二撕手103设置于所述膜本体101相对的两长侧边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撕手102及所述第二撕手103均为矩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撕手102及所述第二撕手103与所述膜本体101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膜本体101上还设置有功能孔104及透光孔105,所述功能孔104及所述透光孔105分别靠近所述第一撕手102及所述第二撕手103设置。请结合图2。将保护膜的短侧边与被保护的产品对齐,使膜本体101与预贴位置对应。同时剥离第一撕手102与第二撕手103时,保护层(未标示)的短侧边与被保护的产品开始贴附,直至将膜本体101完全剥离于保护层(未标示),即完成保护膜的贴附。上述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通过在膜本体101沿其边缘设置第一撕手102和第二撕手103,且第一撕手102与第二撕手103相对设置。在贴附时双手分别拿住第一撕手102及第二撕手103,以避免未定位后就出现预贴,同时可避免两次贴附。因此,采用上述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不仅贴附位置精度高,且脏污问题得以解决,还大大提高贴附以及撕除的效率。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包括保护层、膜本体及第一撕手,所述膜本体贴附于所述保护层上,所述第一撕手沿所述膜本体的边缘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撕手,所述第二撕手沿所述膜本体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撕手相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包括保护层、膜本体及第一撕手,所述膜本
体贴附于所述保护层上,所述第一撕手沿所述膜本体的边缘设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撕手,所述第二撕手沿所述膜本体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撕手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撕手设置于所述膜本体的对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撕手与所述第二撕手平行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屏的保护膜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康召王婷蔡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