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屏结构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81967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屏结构及移动终端,其中触屏结构包括用于覆盖移动终端表面的触屏,所述触屏至少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模组所在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对应于未被所述第一区域覆盖的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最大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具有厚度差的触屏结构,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将作用力转移到触屏厚度较厚的区域,使易被破坏的显示模组处于受保护区域,从而本实施例的触屏结构具有保护显示模组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屏结构及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通信
,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触屏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移动终端普遍使用带触屏的显示模组,现有的触屏一般采用厚度相对较厚的触屏玻璃,由于其为整体结构,因此其结构强度相对较好。然而,位于触屏玻璃下方的显示模组,一般由多个薄层结构组成,各层之间通过各种粘贴工艺结合,其结构强度相对较差。当受到较大的外力冲击时,显示模组最易出现结构破裂,从而导致功能失效,不能使用,用户需要更换整个显示模组才能修复手机。可见,目前移动终端存在显示模组易被破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屏结构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目前移动终端存在显示模组易被破坏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屏结构,包括用于覆盖移动终端表面的触屏,所述触屏至少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模组所在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对应于未被所述第一区域覆盖的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最大厚度。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触屏结构。这样,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具有厚度差的触屏结构,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将作用力转移到触屏厚度较厚的区域,使易被破坏的显示模组处于受保护区域,从而本实施例的触屏结构具有保护显示模组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触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触屏结构,包括用于覆盖移动终端表面的触屏10,触屏10至少包括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第一区域11至少对应于移动终端的显示模组20所在区域,第二区域12对应于未被第一区域覆盖的区域,第一区域11的厚度小于第二区域12的最大厚度。使用时,将触屏10按照上述对应覆盖区域贴覆于移动终端的表面,当移动终端受到外力冲击时,作用力最先作用到厚度较厚的第二区域12,而厚度较薄的第一区域11可以避免直接受到作用力作用。因此,对于厚度较薄的第一区域11可以理解为受保护区域,对于厚度较厚的第二区域12可以理解为受力转移区域。本技术实施例中,结构强度相对较差的显示模组20处于受保护区域,可以实现保护显示模组20的目的。对于第一区域11及第二区域12的具体划分,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外观、结构、功能或者操作习惯等方面的需要来确定。例如,可以是第二区域12对应于移动终端底部的快捷键所在的区域,第一区域11对应于其余的区域(可以理解为移动终端的显示模组20所在的区域与移动终端顶部的摄像头所在的区域相连的区域);也可以是第二区域12对应于移动终端顶部的摄像头所在的区域,第一区域11对应于其余的区域(可以理解为移动终端的显示模组20所在的区域与移动终端底部的快捷键所在的区域相连的区域)。可选的,第一区域11的厚度与第二区域12的最大厚度所形成的厚度差呈平滑递增。可以理解为,这里的触屏10为具有厚度差的曲面触屏。这样,可以使触屏10的整体感更强,可以确保在触屏10上进行触摸操作的连续性。优选的,厚度差大于零,且小于0.4mm。目前常见的触屏10的厚度,例如2.5D触屏的厚度为0.8mm,为使触屏10加工后保证自身的强度,触屏10的厚度一般要保留0.4mm,因此厚度差需要小于0.4mm。可选的,第二区域12中厚度最大的部位与相应区域的移动终端壳体30中强度较大的部位相对应,强度较大的部位可以理解为移动终端壳体30未减胶的部位。这样,可以提高受力转移区域所能承受的冲击力,进一步提高移动终端整体的抗冲击性能。可选的,触屏10还包括第三区域(由于容易理解,因此未在附图中绘出该区域),第三区域的最大厚度大于第一区域11的厚度,第一区域11对应于显示模组20所在的区域,第二区域12对应于移动终端顶部的摄像头所在的区域,第三区域对应于移动终端底部的快捷键所在的区域。其中,第二区域12的最大厚度可以与第三区域的最大厚度一致,也可以不一致;第二区域12的整体形状及尺寸可以与第三区域的整体形状及尺寸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对此,本技术实施方式不作限定。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11位于整个触屏10的中部,第二区域12及第三区域分居第一区域11两侧,由于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的最大厚度均大于第一区域11的厚度,第一区域11可以理解为两侧均有受力转移区域保护的受保护区域,可以更好的实现保护显示模组20的目的。可选的,第一区域11的厚度与第二区域12的最大厚度所形成的厚度差呈平滑递增,第一区域11的厚度与第三区域的最大厚度所形成的厚度差呈平滑递增。这样,可以使触屏10的整体感更强,可以确保在触屏10上进行触摸操作的连续性。优选的,厚度差大于零,且小于0.4mm。目前常见的触屏10的厚度,例如2.5D触屏的厚度为0.8mm,为使触屏10加工后保证自身的强度,触屏10的厚度一般要保留0.4mm,因此厚度差需要小于0.4mm。可选的,第二区域12中厚度最大的部位与相应区域的移动终端壳体30中强度较大的部位相对应,第三区域中厚度最大的部位与相应区域的移动终端壳体30中强度较大的部位相对应,强度较大的部位可以理解为移动终端壳体30未减胶的部位。这样,可以提高受力转移区域所能承受的冲击力,进一步提高移动终端整体的抗冲击性能。可选的,触屏10为2D触屏或者2.5D触屏或者3D触屏,更具体的,所述触屏10为玻璃触屏。可采用CNC(数控机床加工)、刨磨或蚀刻等方法在普通的2D或者2.5D或者3D玻璃触屏上的对应第一区域11的部位进行加工,使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之间形成上述厚度差。需要说明的是,在经历一个平滑递增的厚度差后,第二区域12或者第三区域各处的厚度可以是一致的,即在经历一个平滑递增的厚度差后,第二区域12或者第三区域各处的厚度均达到最大厚度;也可以是,在经历一个平滑递增的厚度差后,第二区域12或者第三区域达到最大厚度后,其余各处的厚度又呈平滑递减。以上各种情况可以视移动终端的外观、结构、功能或者操作习惯等方面的需要来确定,对此本技术实施例不作限定。本技术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触屏结构。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过在表面上覆盖一层具有厚度差的触屏,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将作用力转移到触屏厚度较厚的区域,使易被破坏的显示模组处于受保护区域,从而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具有保护显示模组的技术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触屏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屏结构,包括用于覆盖移动终端表面的触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屏至少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模组所在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对应于未被所述第一区域覆盖的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最大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屏结构,包括用于覆盖移动终端表面的触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屏至少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至少对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模组所在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对应于未被所述第一区域覆盖的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最大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对应于所述移动终端底部的快捷键所在的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对应于其余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对应于所述移动终端顶部的摄像头所在的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对应于其余的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屏还包括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所述第一区域对应于所述显示模组所在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对应于所述移动终端顶部的摄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姣丽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