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工业危险废液无害化处理的搅拌罐,包括罐体,在罐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电机安装架,在电机安装架中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主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搅拌轴相连接,在第一搅拌轴上安装有第一搅拌桨;第一搅拌桨的横截面呈U字状,其底部贴近于罐体的底部,侧部延伸至罐体的中部并贴近于罐体的侧内壁;在第一搅拌轴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轴上安装有中搅拌桨,中搅拌桨位于罐体的中上部;在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氧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工业危险废液无害化处理的搅拌罐,由于在罐体内设置有多个搅拌桨,从而可以对罐体内的工业危险废液和反应物进行充分地搅拌,以便于对工业危险废液的无害化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搅拌罐,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工业危险废液无害化处理的搅拌罐。
技术介绍
工业危险废液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用于镀件镀前的表面处理产生的废酸、废碱、废乳化液。二是用于镀件表面电镀的含铬、镍、铜、锌、氰化物的电镀换槽废液。三是镀件表面处理和电镀各过程中的镀件清洗水。为了有效防止工业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必须对上述工业危险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使排放水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排放标准,同时合理利用这些工业危险废物中的可回收资源。在对工业危险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搅拌罐,以将废液和其对应的反应物进行搅拌,从而可以快速地对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然而,目前常用于工业危险废液无害化处理的搅拌罐,由于其搅拌桨比较单一,从而导致搅拌效率低、搅拌不充分,进而不利于对工业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同时,由于反应物和工业危险废液进行化学反应时,往往是需要在有氧条件进行反应的,而常规的搅拌桨在其进行搅拌的过程中,都是较为密封的,从而有可能会导致罐体内的氧气不足,进而会影响对工业危险废液的处理效果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搅拌充分、对工业危险废液处理效率高的搅拌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工业危险废液无害化处理的搅拌罐,包括罐体,在罐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电机安装架,在电机安装架中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主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搅拌轴相连接,在第一搅拌轴上安装有第一搅拌桨;第一搅拌的横截面呈U字状,其底部贴近于罐体的底部,侧部延伸至罐体的中部并贴近于罐体的侧内壁;在第一搅拌轴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轴上安装有中搅拌桨,中搅拌桨位于罐体的中上部,第二搅拌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的主轴相连接,第二电机安装于电机安装架;在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氧口,在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空口。所述中搅拌桨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中搅拌桨和第二中搅拌桨,其中第一中搅拌桨位于第一搅拌桨的侧部和第一搅拌轴之间,第二中搅拌桨位于第一搅拌桨之上。在所述第一搅拌轴以及第二搅拌轴上均安装有托盘,该托盘位于第一搅拌桨以及中搅拌桨之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用于工业危险废液无害化处理的搅拌罐,由于在罐体内设置有多个搅拌桨,从而可以对罐体内的工业危险废液和反应物进行充分地搅拌,以便于对工业危险废液的无害化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工业危险废液无害化处理的搅拌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体;2、电机安装架;3、第一电机;4、第一搅拌轴;5、第一搅拌桨;6、第二搅拌轴;7、中搅拌桨;8、第二电机;9、进氧口; 10、排空口; 11、托盘;51、底部;52、侧部;71、第一中搅拌桨;72、第二中搅拌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工业危险废液无害化处理的搅拌罐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罐体1,在罐体I的外壁上设置有电机安装架2,在电机安装架2中安装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主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搅拌轴4相连接,在第一搅拌轴4上安装有第一搅拌桨5;第一搅拌桨5的横截面呈U字状,其底部51贴近于罐体I的底部,侧部52延伸至罐体I的中部并贴近于罐体I的侧内壁;在第一搅拌轴4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第二搅拌轴6,第二搅拌轴6上安装有中搅拌桨7,中搅拌桨7位于罐体I的中上部,第二搅拌轴6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8的主轴相连接,第二电机8安装于电机安装架2中;在罐体I的顶部设置有进氧口 9,在罐体I的底部设置有排空口 10。本搅拌罐工作时,首先将制氧机(未图示)连接至进氧口9中,以保证罐体I内的氧气充足,同时由于罐体I内是设置有第一搅拌桨5和两中搅拌桨7的,从而可以对罐体I内的工业危险废液和反应物进行充分的搅拌,同时可根据实际的情况,调整各电机的转速和转向,以在罐体I内形成不同的对流,进一步使得工业危险废液和反应物更为充分地搅拌;另夕卜,由于第一搅拌桨5的横截面呈U字状,其底部51贴近于罐体I的底部,侧部52延伸至罐体I的中部并贴近于罐体I的侧内壁,中搅拌桨7位于罐体I的中上部,如此,可以对罐体I内的绝大部分的工业危险废液和反应物进行充分的搅拌,从而实现快速、高效地搅拌,便于对工业危险废液的无害化处理。其中,上述的中搅拌桨7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中搅拌桨71和第二中搅拌桨72,其中第一中搅拌桨71位于第一搅拌桨5的侧部52和第一搅拌轴4之间,如此,第一中搅拌桨71即可将第一搅拌桨5内的工业危险废液和反应物进行二次搅拌,从而搅拌地更加充分;而第二中搅拌桨72是位于第一搅拌桨5之上的,如此,第二中搅拌桨72即可将第一搅拌桨5未能搅拌到的工业危险废液和反应物进行搅拌,以保证百分百地对工业危险废液和反应物进行搅拌。同时,为了避免第一搅拌轴4以及第二搅拌轴6转动时,其与罐体I摩擦时所产生的铁肩等落入到罐体I内,造成二次污染,在上述的第一搅拌轴4以及第二搅拌轴6上均安装有托盘11,而该托盘11位于第一搅拌桨5以及中搅拌桨7之上。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用于工业危险废液无害化处理的搅拌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在罐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电机安装架,在电机安装架中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主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搅拌轴相连接,在第一搅拌轴上安装有第一搅拌桨;第一搅拌桨的横截面呈U字状,其底部贴近于罐体的底部,侧部延伸至罐体的中部并贴近于罐体的侧内壁;在第一搅拌轴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轴上安装有中搅拌桨,中搅拌桨位于罐体的中上部,第二搅拌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的主轴相连接,第二电机安装于电机安装架;在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氧口,在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业危险废液无害化处理的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搅拌桨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中搅拌桨和第二中搅拌桨,其中第一中搅拌桨位于第一搅拌桨的侧部和第一搅拌轴之间,第二中搅拌桨位于第一搅拌桨之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业危险废液无害化处理的搅拌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搅拌轴以及第二搅拌轴上均安装有托盘,该托盘位于第一搅拌桨以及中搅拌桨之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用于工业危险废液无害化处理的搅拌罐,包括罐体,在罐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电机安装架,在电机安装架中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主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搅拌轴相连接,在第一搅拌轴上安装有第一搅拌桨;第一搅拌桨的横截面呈U字状,其底部贴近于罐体的底部,侧部延伸至罐体的中部并贴近于罐体的侧内壁;在第一搅拌轴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轴上安装有中搅拌桨,中搅拌桨位于罐体的中上部;在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氧口。本技术用于工业危险废液无害化处理的搅拌罐,由于在罐体内设置有多个搅拌桨,从而可以对罐体内的工业危险废液和反应物进行充分地搅拌,以便于对工业危险废液的无害化处理。【IPC分类】B01F7/18【公开号】CN205361165【申请号】CN201620084388【专利技术人】杨桂海, 周徐, 郭丹斌, 蔡国镇 【申请人】肇庆市新荣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工业危险废液无害化处理的搅拌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在罐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电机安装架,在电机安装架中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主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搅拌轴相连接,在第一搅拌轴上安装有第一搅拌桨;第一搅拌桨的横截面呈U字状,其底部贴近于罐体的底部,侧部延伸至罐体的中部并贴近于罐体的侧内壁;在第一搅拌轴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轴上安装有中搅拌桨,中搅拌桨位于罐体的中上部,第二搅拌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的主轴相连接,第二电机安装于电机安装架;在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氧口,在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桂海,周徐,郭丹斌,蔡国镇,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新荣昌工业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