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置式导液管的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3022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用于内置式导液管的导液管组件中,有一个针(4),其上开有槽,允许血液通道通过区域(21),在此处导液管(2)与该针紧密地配合,使得由于血液回流,可以确认导液管已找到血管,该槽(46)通过冲压加工该针的外周缘而形成。该针在该槽和外周缘的其余部分之间有一个光滑的过渡区(47),并且在该槽之中及其周围有恒定的径向厚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为了给病人输液,一个与输液管线连接的内置式导液管被插入并保持在病人的血管中。该内置式导液管通过在导液管中安装一个空心的针而被插入到血管中,使得该针尖的倾斜的导引端从导液管的导引端伸出,形成导液管组件。当该内部的针到达血管中时,血液从开口的针尖流(或回流)到安装在该针的根部的透明的壳中。操作者因而可以用视觉确认针已经找到血管了。然后,针和导液管轻轻地向前移动,将导液管的导引端插入血管中。但是,在大部分已有技术的内置式导液管组件中,导液管的导引端的内周缘贴近地安装在针的整个外周缘上,使得血液不能流到外部的导液管和针之间。这使得不能通过观察血液回流确认导液管是否己找到血管。因此,在确认了血管已被针找到之后,针和导液管根据操作者的感觉和经验被轻柔地向前推。并不是总能够保证导液管能被适当地插到血管中,可能插入得太浅或太深,这一方面是由于针的边缘面和导液管的导引端之间的间隙因内置式导液管组件的种类、尺寸和制造商不同而稍有不同,另一方面是由于病人的血管的尺寸的差异。在美国专利US-A-5279572中曾提出在针对外表面加工一个轴向槽,使得从血管中流出的血可以通过导液管围绕针紧密安装的区域,并给操作者一个可视的指示,表明导液管本身已进入血管。然后,针可被撤出,而将导液管留在其位置上,该位置的确定不仅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技巧,并要针对具体的病人而进行调整。但是这一方法有一不利之处,即该槽有尖锐边缘,并通过在针的壁上机械加工而形成,在典型的情况下,针的初始径向厚度仅为0.1至0.2mm。日本技术U-3-85046示出了一种内部的针,它在原本为均匀壁厚的壁上具有带尖锐的边缘的槽。在这种均匀壁厚上的任何减薄都会使其变弱。在该美国专利中,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个加厚部分,槽即是在该部分之上切出的。这很浪费材料,并且使制造变得复杂。在针的外表面切出的凹槽的尖锐边缘会引起病人的疼痛或在相对运动中引起导液管材料的擦刮,后者尤其是不希望的。该尖锐的边缘只能通过进一步的加工步骤而去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式导液管组件,它在可以用视觉确认内置式导液管已经找到血管的同时,还易于制造并避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说明中,我们使用了这样一个带槽的针,其在一个简单的制造步骤中即形成与针的其余部分的外表面以圆滑边缘接合的槽。在另一个说明中,带槽的针在该槽内及其周围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具有基本上为均匀的壁厚。在第三个说明中,该槽是由冲压加工制成的。这些方面或它们中的任一方面都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给出的实施例的任何一个中进行结合。通常,针是金属的,并具有均匀的径向壁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造用于内置式导液管组件的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冲压加工一个管的材料,沿该管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一个轴向延伸的槽,而在该槽的下面留一个腔。通常,冲压加工是在针的倾斜的表面形成之后进行的,并且槽将横切该面上最远离针的最尖端处的面。但是,该倾斜的端面也可在该槽形成之后形成。当然,冲压加工是按已知方法进行的。在日本专利申请A-7-32803中曾提出一种用于医学针的冲压方法。但是它是用于侧面端口的注射器针的末端完全封闭的方法。那种已经用于已知的针的冲压加工方法显然对于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而言是很清楚的。如果在倾斜的端面形成之后通过冲压圆筒形的针管而形成槽,该槽横切该端面,在该倾斜的平面上将会有一个凹痕,在此处槽远离管的圆筒面。冲压加工也可通过在金属针的横断面上进行抛光和腐蚀而检测;在应力区的组织的分化将可在显微镜检验中显然地看出。最好,该槽横切该倾斜的端面,因为这样可以在最早的可能时刻检测到导液管已进入血管。最受推荐的是,均匀壁厚和圆筒形状的管用于这一方法,因为这是最简单和最廉价的。冲压加工导致壁厚以及槽内及其周围不会有大的变化,并且带来了圆滑边缘的槽。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置式导液管组件及其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置式导液管组件的实施例的纵向断面图;图2为表示当内部的针和外部导液管处于组装状态时的导引端附近的纵向部分视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内置式导液管组件的内部针的导引端附近的俯视图;图4为沿图3中的Ⅳ-Ⅳ线所取的断面图;图5为沿图3中的Ⅴ-Ⅴ线所取的断面图;图6为穿过导液管组件的导引端的沿直径的断面图;图7为一个冲压机的示意性立体图;图8为沿图7中的Ⅷ-Ⅷ线所取的部分垂直断面图;图9为沿图7中的Ⅸ-Ⅸ线所取的部分垂直断面图10为当冲压模闭合时,沿图7中的Ⅸ-Ⅸ线所取的部分垂直断面图。在下面的说明中,图1至4中的右手侧被称作“根部端”,而左手侧被称作“导引端”。如图1所示,内置式导液管组件1包括导液管2和空心内部针4。在外部的导液管2的根部端,有对液体密封地安装的套筒3。该套筒3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制成,使得能看到其内部的室31。如图6所示,导液管2的导引端有一个收缩部分21。该收缩部分21的内径基本上等于或稍小于针4的外径,使得当针4插入外部的导液管2中,至其针尖41从导液管2的导引端开口23伸出时(这将被称作“组装状态”),收缩部分21的内周缘与针4的外周缘紧密接触,见图1和6。在比该收缩部分21距该根部端更近的部分,导液管2有比针4的外径大的内径,使得在组装状态,在该收缩部分21的内周缘与针4的外周缘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22。该间隙提供了一个血液的通道。该导液管2的导引端外部为圆锥形,其外径朝向导引尖端逐渐减小。结果,它可以被容易地插入器官并带来低的损伤。任何适当的材料都可以用于导液管2,最好是例如柔软的树脂,例如乙烯四氟乙烯(ETFE)、聚氨酯或聚醚尼龙树脂。该导液管2最好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使得能够看到导液管的整体或其一部分。另外,在导液管2的材料中,可以混合入X-射线反衬介质,例如硫酸钡或碳酸钡,以提供反衬作用。针4通常由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铝或其合金、或者钛或其合金制成,并且在其导引端有尖锐的针尖41。该针尖有一个端面42,其相对于针4的轴线以一个预定的角度倾斜。在针4的根部端,有对液体密封地安装的套筒5。该套筒5最好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制成,使得能看到其内部的室52。在该套筒5的导引端,形成一个插头51,在组装状态,它被保持在导液管套筒3的根部端的开口中。用于制造导液管套筒3和针套筒5的适当的材料分别为聚烯烃,诸如聚乙烯,聚丙烯或乙烯和乙酸乙烯酯的共聚物、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丁二烯、聚酰胺或聚酯。图2至5示出了针4的导引端的结构。在针4的导引端的外周缘,形成一个槽46,该槽沿针4的长度(轴线)方向延伸。腔49在槽的底部48是打开的,并与针的尖41相连通。在组装状态,如图6所示,槽46面对外部导液管2的收缩部分21,并轴向延伸到收缩部分21之外。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和5所示,槽46的两个边缘47,即槽46和针4的外周缘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边界附近是圆的和光滑的。当针被冲压加工而弹性变形形成槽46时,该槽46能够很容易地被赋予圆的边缘47而不需二次加工。考虑到内部的针通常具有约0.1至0.2mm的径向壁厚,如果壁厚保持在原来的水平并且在槽内及其周围是恒定的,在强度上是很有好处的。这种恒定包括由于该冲压引起的可能的微小的壁厚中的拉和压的改变。该冲压加工可以,例如通过图7中所示的装置100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内置式导液管的导液管组件的方法,该组件有一个围绕空心针(4)的空心导液管(2),和紧密配合该针的部分(21),该针有一个槽46,使得允许血液通道通过导液管的该紧密配合的部分,而在针(4)中留下一个腔(49),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 括通过冲压加工一个管(4’)形成一个槽(46),从而在该槽和该管(4’)的外表面的其余部分之间得到光滑的过渡区(47)。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田恒夫小林正彦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