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吴顺专利>正文

改进针座套管结构的安全式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9849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针座套管结构的安全式注射器,包括针筒、推杆、针盖、带有针头的针座和针座套管,针座套管套置在针座、针盖与针筒的组合部位处。针盖套设在针座顶端,针座套管套设在针盖上,针盖的底缘抵靠针座套管的凸块,针座套管底端套设于针筒的缩颈缘处,形成注射使用前的针座与针管间的非嵌合的组合结构,可防止高温灭菌时因嵌合应力造成变形和防止针座与针筒与外界接触污染。针座在针盖旋转并下压后与针筒嵌合,再上拉针盖可一并拉出针座套管,就可实施注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注射器,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安全式注射器。传统结构的医用注射器是反复使用型的,每次注射完毕后都要严格消毒,消毒稍有不慎即可能导致感染,甚至酿成大祸。为保证清洁卫生而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虽可防止原始型注射器存在的二次感染问题,但丢弃的注射器,没有任何防护方面的处置,会造成误扎医护或清洁人员的情况,于是出现了许多安全型注射器,如第556267号美国专利、第5405327号美国专利、第5569203号美国专利、第5899887号美国专利、第5395346号美国专利等。此类安全型注射器,针座与针筒间采用组合式及可回拉式结构,使之在注射使用后,可将针座及其注射针回拉至针筒内,其针头在丢弃后就不会对医护、清洁人员造成伤害。针对传统注射器的缺点改进的回拉式安全注射器,在设计时须特别注意针座与针筒于结合时的稳固性及使用后的可回拉性,更重要的还是二者在结合后的气密性,要求有较高的气密度。但在生产、制造及组装时,由于需先将针座与针筒嵌卡结合,然后再进行高温灭菌消毒处理(若先作高温灭菌处理,然后再嵌卡结合针座与针筒,则会有接触污染问题),如此在针座与针筒的组合结构间会因嵌卡组合产生的应力及材料方面的原因而导致高温变形,不能达到设计时的气密度,甚至产生嵌合松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改进针座套管结构的安全式注射器,对回拉式的安全注射器作出改进,使针座与针筒间在使用前可暂时保持非嵌合的组装状态,高温处理时就不会因嵌合应力而造成变形,以达到设计的气密度要求,并保持嵌合后的稳固,可防止外界接触污染,且组装简易,操作便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针座套管结构的安全式注射器,包括针筒、推杆、针盖、带有针头的针座和针座套管,针座套管套置在所述的针座、针盖与针筒的组合部位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座套管是一中空管体,中空管体内径的上端小于底端,于针座套管内壁缘偏上端位置处形成卡缘,于卡缘下设方形孔,于方形孔下缘处设凸块;所述的针盖底端设有凸起的底缘;所述的针盖套设在针座顶端,针座套管套设在针盖上,针盖的底缘抵靠针座套管的凸块,组合定位针座套管与针盖,针座套管底端套设于针筒的缩颈缘外,形成注射使用前的针座与针管间的非嵌合的组合结构;所述的针座在针盖旋转、针盖底缘脱离针座套管凸块的抵挡并下压后,针座嵌合于针筒上缩颈缘的内径处;所述的针盖在上拉时可一并拉出针座套管,形成注射使用时的针座与针筒的组合结构。所述针座套管的凸块一侧还向上延伸有用于阻挡针盖旋转过量的挡块。所述针座套管内的凸块设置成斜面,所述针盖的底缘也设置成斜面。本专利技术的改进针座套管结构的安全式注射器,通过所设计的针座套管,可使针座与针筒在组合时保持未嵌合状态,因而在高温灭菌处理时,由于没有嵌合应力,就可防止高温变形,形成与设计一致的气密度及保证针座与针筒在嵌合后的稳固性。本专利技术的改进针座套管结构的安全式注射器,由于套置了针座套管,在针座与针筒未嵌合的组装状态下可保持与外界的隔离状态,而可防止外界接触污染,同时还可使组装简易,在注射使用前,只要将针盖下压推置针座嵌合至针筒内时即可,具有操作上的便利性。本专利技术的改进针座套管结构的安全式注射器,在针座套管上设置凸块,供与针盖底缘抵顶,使针盖无法下移,以防止针盖被提前误压向下而与针筒嵌合,可形成安全防护。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改进针座套管结构的安全式注射器立体分解结构示意2是图1中针座套管的结构示意3是针盖与针座的组合结构示意4是针座套管套置在图3组合结构上时的结构示意5是图4的组合结构套置于针筒上时的结构示意6是针座压置入针筒成嵌合状的结构示意7是拉出针盖及针座套管时的结构示意8是推杆前推与针座嵌合时的结构示意9是注射后将针座及针头回拉至针筒内的结构示意10是本专利技术改进针座套管结构的安全式注射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1至图10中,1是针座套管,11是卡缘,12是上锥缘,13是下锥缘,14是方形孔,15是凸块,15’是挡块。2是针筒,21是斜面凹缘,22是缩头缘,23是嵌勾。3是推杆,31是活塞,32是嵌合锥。4是针座,41是针头,42是嵌缘,43是嵌合槽。5是针盖,51是锥面缘,52是底缘,521是斜面。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改进针座套管结构的安全式注射器主要包括针座套管1、针筒2、推杆3、针座4和针盖5。其中,针筒2、推杆3、针座4和针盖5的结构与已有回拉式安全注射器的相同,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改进设计了针座套管1及与其它部件的结合结构。结合参见图2,包括针座套管1的纵向剖视图及如图所示的横向剖视图。针座套管1是一中空管体,中空内径形成上端较小的上锥体12和底端较大的下锥体13,上锥体12和下锥体13于内壁缘且略为上端处形成卡缘11,于卡缘11下方设有二个对向方形孔14,并在方形孔14下端处设凸块15。针座4包括针头41,于中间部位形成嵌缘42,还设有嵌合槽43。针筒2顶端为缩颈缘22,于其开口处形成一斜面凹缘21,斜面凹缘21与针座4的壁面间可形成嵌勾23,如图5中所示。针盖5下端设有锥面缘51,底端设有凸起的底缘52。组装时,针座4及其上针头41先套置入针盖5内,使针盖5的内径与针座4上嵌缘42上方的外径迫紧固定,组合针座4与针盖5,即完成了针头部分的组合,如图3中所示。将针座套管1从图3所示组合结构的针盖5上端穿套置底端,使针盖5的底缘52恰位于针座套管1内径的卡缘11下方及凸块15的上方,即针座套管1的方形孔14处。针盖5受针座套管1上凸块15的抵挡无法向下,从而形成安全防护。针盖5的锥面缘51与针座套管1的上锥缘12成为贴合状态,针盖5的底缘52位于针座套管1的凸块15及卡缘11间,形成针盖5与针座套管1间的定位,而组合针座套管1,如图4中所示。针座套管1将针座4完全套合于其内,与外界形成隔离,可防止外界接触污染针座。此时,再将针座套管1内径的下锥缘13底端套设于针筒2的缩颈缘22的外缘,如图5中所示,形成注射前未嵌合的组合状态,即针座4的底端部分并未嵌入针筒2内,且恰好位于针筒2上方的斜面凹缘21的斜面区域处,注射器在该未嵌合的组合状态下就可作高温灭菌处理。在高温灭菌处理过程中,由于针座4未与针筒2真正嵌合,故没有嵌合应力产生,就不会发生应力或材料的高温变形问题。在注射使用前,如图6中所示,先旋转针盖5,使针盖5的底缘52从位于针座套管1的凸块15与卡缘11之间而移位脱离凸块15的抵挡,再向下按压针盖5,此时针盖5会顺势将针座4向下推置入针筒2的缩颈缘22内径处,直至针座4的嵌缘42下移且嵌合于针筒2缩颈缘22内的嵌勾23处,使针座4无法再由针筒2前端退出,而针座4的嵌缘42下方的外径与针筒2的缩颈缘22内径迫紧固定,形成相互迫紧的稳固定位,满足气密度的设计要求。最后再将针盖5反向即向上拉升,并通过针盖5底缘52卡顶针座套管1的卡缘11,此时若底缘52与凸块15位于同一轴线,则底缘52卡顶针座套管1的凸块15而可顺势将针盖5及针座套管1一并取出,如图7中所示,则完成注射前的组合,可作注射。注射完毕后,将推杆3推行至针筒2的顶端,推杆3顶端的嵌合锥32则与针座4上的嵌合槽43相嵌合,如图8中所示,此时再后拉推杆3,则可顺势将针座4拉离缩颈缘22,而使针座4及针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针座套管结构的安全式注射器,包括针筒、推杆、针盖、带有针头的针座和针座套管,针座套管套置在所述的针座、针盖与针筒的组合部位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座套管是一中空管体,中空管体内径的上端小于底端,于针座套管内壁缘偏上端位置处形成卡缘,于卡缘下设方形孔,于方形孔下缘处设凸块;所述的针盖底端设有凸起的底缘;所述的针盖套设在针座顶端,针座套管套设在针盖上,针盖的底缘抵靠针座套管的凸块,组合定位针座套管与针盖,针座套管底端套设于针筒的缩颈缘外,形成注射使用前的针座与针管间的非嵌合的组合结构;所述的针座在针盖旋转、针盖底缘脱离针座套管凸块的抵挡并下压后,针座嵌合于针筒上缩颈缘的内径处;所述的针盖在上拉时可一并拉出针座套管,形成注射使用时的针座与针筒的组合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吴顺李仲仁
申请(专利权)人:黄吴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