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宫颈管孔防粘连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9306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宫颈管孔防粘连器,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管道,管道一端的端部封闭,管道靠近封闭端的侧壁上预留有至少两个与腔体连通的通孔,且这两个通孔在管道的侧壁上相互背离。宫颈管孔防粘连器还包括预设于管道内且与通孔的数量相同的支撑臂,这些支撑臂与通孔一一对应且支撑臂能够从与之对应的通孔中伸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宫颈管孔防粘连器适用于在宫颈切除术过程中置入患者子宫内,可防止宫颈切除术后宫颈管孔狭窄粘连的发生,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在宫颈切除术中使用的置入性器材。
技术介绍
目前,宫颈癌仍是全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死因,一方面,宫颈癌筛查使得早期宫颈癌的确诊比例上升;另一方面,随着宫颈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以及现代社会生育年龄推迟,在浸润性宫颈癌患者中,未生育的患者比例逐年上升。浸润性宫颈癌的传统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子宫和区域性淋巴结,或通过放疗杀灭原发灶和淋巴引流区肿瘤,但手术或放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都将导致患者丧失生育功能。以上因素使得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在宫颈癌的治疗中越来越重要。法国医生DanielDargent于1987年首次开展了根治性宫颈切除术(radicaltrachelectomy,RT)。该术式的切除范围近似于经典的阴式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只切除病变的宫颈,将子宫峡部与阴道上端吻合,使得患者在治愈肿瘤的同时保留了生育功能。目前RT手术主要有阴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vaginalradicaltrachelectomy,VRT)和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abdominalradicaltrachelectomy,ART)两种。宫颈管孔狭窄粘连是腹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后最为典型和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不但会影响子宫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进而影响人体内分泌,而且会导致不孕,这显然是与ART手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初衷相违背的。接受ART术后发生宫颈管孔狭窄粘连的患者往往不得不再次接受不止一次的宫颈管孔扩张手术,这无疑对病患的身体、心里以及经济承受上都产生了新的压力。在申请号为CN201420660489.0,名称为《宫颈管孔防粘连器》的专利中,尝试通过在术中置入T形支架件的方式来防止宫颈管孔狭窄粘连。然而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T形支架件的形状限制,使得该宫颈管孔防粘连器在置入子宫内和从子宫内取出时,横臂不可避免地与患者阴道和子宫的内发生摩擦,阻碍操作,并可能刮伤患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宫颈管孔防粘连器,适用于在宫颈切除术过程中置入患者子宫内,可防止宫颈切除术后宫颈管孔狭窄粘连的发生,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宫颈管孔防粘连器,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管道,管道一端的端部封闭,管道靠近封闭端的侧壁上预留有至少两个与腔体连通的通孔,且这两个通孔在管道的侧壁上相互背离。宫颈管孔防粘连器还包括预设于管道内且与通孔的数量相同的支撑臂,这些支撑臂与通孔一一对应且支撑臂能够从与之对应的通孔中伸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宫颈管孔防粘连器,用于在宫颈切除术过程中,缝合残端宫体和阴道之前,实施者利用手术器械对管道进行稳固夹持后,将其深入放置入于患者子宫内。然后手术器械解除夹持,将支撑臂从通孔中伸出。该宫颈管孔防粘连器置入患者子宫内,术者缝合残端宫体和阴道后,能够对术后颈管粘膜粘连造成的宫颈管孔狭窄有预防作用;另一方面,接受宫颈切除术的患者在粘连急性期过去之后,可以直接取出该宫颈管孔防粘连器,也可以将支撑臂从通孔收回管道内后再取出该宫颈管孔防粘连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宫颈管孔防粘连器有效防止了患者在术后发生宫颈管孔狭窄粘连的并发症,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对于提高宫颈癌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状态都有很大帮助。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通过将支撑臂预设在中空管道内,使得在实际使用该宫颈管孔防粘连器时,操作者可以将该管道更顺利地置入患者子宫内,并防止刮伤患者,进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作为优选,支撑臂也是中空的,支撑臂的外壁与构成通孔的管道壁密封连接,支撑臂能够在流体给予的压力下从通孔中伸出。利用流体压力来伸出支撑臂,相对于利用机械传动而言,支撑臂的运动更加柔和,因此可以提高宫颈管孔防粘连器的舒适性,并更好地防止对患者可能产生的刮伤。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管道与封闭端相反的一端设有可封闭的开口,开口用向管道中充入流体。设置可封闭的开口,使得流体可以根据需求反复充填,并可令充入的流体对管道形成支撑,使得可以通过控制充入流体的量来定量控制宫颈管孔防粘连器的柔软度。另外,作为优选,管道内还设有用于检测流体压力的传感器,其中:传感器与外部终端无线通信连接。或者,管道内还设有报警器,传感器与报警器通信连接。在管道内设置流体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流体压力,防止流体过充。此外,还可以通过传感器来定量控制充入的流体的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流体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当该流体是气体时,管道可以是密封的,管道内还预装有生成剂,生成剂能够产生气体,气体膨胀并带动支撑臂从通孔中伸出。通过控制生成剂的物质的量,可以实现对生成剂所产生的气体的定量控制。而将生成剂预装在密封的管道内,相对于充入流体的方式而言,无需设置开口,制作工艺更加简单,成本控制更加容易,还能够有效防止流体从开口处泄露。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生成剂的沸点低于37度,宫颈管孔防粘连器进入人体内时,由于人体体温影响,生成剂气化并产生气体,气体推动支撑臂从与之对应的通孔中伸出。作为优选,生成剂可以为二氧化碳、CFC-11(一氟三氯甲烷)、HCFC-141b(1,1-二氯-1-氟乙烷)或HFC-245fa(1,1,1,3,3—五氟丙烷)。其中二氧化碳具有无毒无害的特性,在用量较小时十分适合作为生成剂使用,但在用量较大时可能导致冻伤。而CFC-11(一氟三氯甲烷)、HCFC-141b(1,1-二氯-1-氟乙烷)和HFC-245fa(1,1,1,3,3—五氟丙烷)的沸点接近室温,更适合在用量较大时作为生成剂使用。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管道内还预装有触发剂,触发剂和生成剂之间通过薄膜隔离。薄膜破裂时,触发剂和生成剂相互混合并生成气体。利用触发剂和生成剂的化学反应来生成气体时,无需低温存储生成剂,降低了宫颈管孔防粘连器的保存成本。更为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生成剂为过氧化氢,触发剂为二氧化锰。由于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迅速,产生的氧气无毒副作用,是理想的反应材料。另外,作为优选,支撑臂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防止支撑臂缩回管道内的凸檐。通过凸檐可以防止支撑臂在管道内压力减小后缩回,提高了宫颈管孔防粘连器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宫颈管孔防粘连器的支撑臂未伸出时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宫颈管孔防粘连器的支撑臂伸出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宫颈管孔防粘连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管道;2、支撑臂、3、凸檐;4、薄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宫颈管孔防粘连器,参见图1和图2所示,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宫颈管孔防粘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管道,所述管道一端的端部封闭,所述管道靠近所述封闭端的侧壁上预留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腔体连通的通孔,且这两个通孔在所述管道的侧壁上相互背离;所述宫颈管孔防粘连器还包括预设于所述管道内且与所述通孔的数量相同的支撑臂,这些支撑臂与通孔一一对应且所述支撑臂能够从与之对应的通孔中伸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宫颈管孔防粘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管道,所述管道一端的端部封闭,所述管道靠近所述封闭端的侧壁上预留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腔体连通的通孔,且这两个通孔在所述管道的侧壁上相互背离;
所述宫颈管孔防粘连器还包括预设于所述管道内且与所述通孔的数量相同的支撑臂,这些支撑臂与通孔一一对应且所述支撑臂能够从与之对应的通孔中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宫颈管孔防粘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也是中空的,所述支撑臂的外壁与所述构成所述通孔的管道壁密封连接,所述支撑臂能够在流体给予的压力下从所述通孔中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宫颈管孔防粘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与所述封闭端相反的一端设有可封闭的开口,所述开口用向所述管道中充入流体。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华李璡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