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乳中丁草胺和氟虫腈检测的前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91207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态乳中丁草胺和氟虫腈检测的前处理方法,涉及液态乳检测的样品处理方法,其操作步骤包括提取、萃取、稀释三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同时利用离子液体取代传统萃取剂,使样品在前处理过程更加环保并减少了有机试剂的使用量,且方法的准确度高、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回收率高;样品前处理后再结合超高液相色谱,即可对液态奶中丁草胺和氟虫腈的农药残留进行定量检测,完善食品的安全监控手段,保证食品安全,避免消费者的健康受到损害,为我国乳制品行业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态乳检测的样品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液态乳中丁草胺和氟虫腈检测的前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牛奶已经成为人类每天生活的必需品,营养价值很高。牛奶中的矿物质种类也非常丰富,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钙外,磷、铁、锌、铜、锰、钼的含量很高。但奶牛生长过程及产奶期常服用饲料、牧草,且饲料种植过程中受到农药的污染,由生乳进入乳制品。大量使用农药尤其是广泛使用的丁草胺和氟虫腈,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液态乳中丁草胺和氟虫腈检测的前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液态乳中丁草胺和氟虫腈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a、提取:将0.1~0.5gNaCl加入5.00mL液态奶中,用0.1~0.5mol/L高氯酸调节pH至5~7,并将溶液混合均匀,然后20℃离心,取上清液;b、萃取:将步骤a所得的上清液中依次加入50~80μL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和800~1200μL乙腈,混合均匀,然后20℃离心,取下层溶液;c、稀释:将b步骤所得的下层溶液用流动相稀释至原体积的3~6倍,膜过滤后得样品分析液。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操作步骤如下:a、提取:将0.2~0.4gNaCl加入5.00mL液态奶中,用0.2~0.3mol/L高氯酸调节pH至6~7,并将溶液混合均匀,然后20℃离心,取上清液;b、萃取:将步骤a所得的上清液中依次加入60~70μL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和1000~1100μL乙腈,混合均匀,然后20℃离心,取下层溶液;c、稀释:将b步骤所得的下层溶液用流动相稀释至原体积的4~5倍,膜过滤后得样品分析液。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流动相为乙腈:水=80~5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步骤a中取上清液后,以相同条件再离心一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步骤c中稀释后,用0.22μm的有机相微孔滤膜进行过滤。本方法中选用分散液-液微萃取对目标成分进行提取,其中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为萃取剂、乙腈为分散剂。分散液-液微萃取(dispersiveliquid-liquidmicroextraction,DLLME)是2006年Assadi等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微萃取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试剂消耗少、回收率和富集倍数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其中,萃取剂选用的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为咪唑类离子液体。离子液体(IonicLiquids,ILs)是一种盐类,一般由较大的、不对称的有机阳离子和无机或有机阴离子构成,常见的阳离子类型有咪唑离子、吡啶离子、季铵离子、季鏻离子等,常见的阴离子类型有六氟磷酸根离子、四氟硼酸根离子、卤离子等。离子液体的熔点一般在100℃以下,其中熔点在25℃以下的离子液体,被称为室温离子液体。根据组成离子液体的阳离子类型的不同,可以将离子液体分为咪唑类、吡啶类、季铵盐类等。与普通有机试剂相比,离子液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离子液体种类繁多,具有可设计性;可导电,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对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本身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几乎没有蒸汽压,难挥发等,所以常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离子液体因其优越性能,在无机化学领域可以作为金属络合物反应的配体;在有机化学领域,可以用于催化有机反应或作为反应介质;在分析化学领域,可以代替有机试剂用于样品前处理过程,或作为流动相添加剂用于色谱分析过程等。现代分析方法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减少有毒、有害溶剂的使用,降低实验成本,在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富集、提取和检测一体化。离子液体相对于其他常用有机溶剂来说,性质稳定,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溶剂。本专利技术的液态乳中丁草胺和氟虫腈检测的前处理方法,采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同时利用离子液体取代传统萃取剂,使样品在前处理过程更加环保并减少了有机试剂的使用量,且方法的准确度高、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回收率高;样品前处理后再结合超高液相色谱,即可对液态奶中丁草胺和氟虫腈的农药残留进行定量检测,完善食品的安全监控手段,保证食品安全,避免消费者的健康受到损害,为我国乳制品行业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持。附图说明图1为丁草胺(a)、氟虫腈(b)标准溶液色谱图;图2为空白样品色谱图;图3为加标样品色谱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液态乳中丁草胺和氟虫腈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a、提取:将0.1gNaCl加入5.00mL液态奶中,用0.1mol/L高氯酸调节pH至5,涡旋1min,在30℃下超声振荡10min,于20℃,100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相同条件下在离心一次,取上清液;b、萃取:将步骤a所得的上清液中依次加入50μL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和800μL乙腈,涡旋1min,于20℃,100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用微量进样器取下层溶液;c、稀释:将b步骤所得的下层溶液用流动相,稀释至原体积的3倍,用0.22μm的有机相微孔滤膜过滤后得样品分析液,其中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的液态乳中丁草胺和氟虫腈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a、提取:将0.5gNaCl加入5.00mL液态奶中,用0.5mol/L高氯酸调节pH至7,涡旋1min,在30℃下超声振荡10min,于20℃,100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相同条件下在离心一次,取上清液;b、萃取:将步骤a所得的上清液中依次加入80μL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和1200μL乙腈,涡旋1min,于20℃,100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用微量进样器取下层溶液;c、稀释:将b步骤所得的下层溶液用流动相稀释至原体积的6倍,用0.22μm的有机相微孔滤膜过滤后得样品分析液,其中流动相为乙腈:水=50:20。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的液态乳中丁草胺和氟虫腈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a、提取:将0.2gNaCl加入5.00mL液态奶中,用0.2mol/L高氯酸调节pH至6,涡旋1min,在30℃下超声振荡10min,于20℃,100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相同条件下在离心一次,取上清液;b、萃取:将步骤a所得的上清液中依次加入60μL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和1000μL乙腈,涡旋1min,于20℃,100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用微量进样器取下层溶液;c、稀释:将b步骤所得的下层溶液用流动相稀释至原体积的4倍,用0.22μm的有机相微孔滤膜过滤后得样品分析液,其中流动相为乙腈:水=70:20。实施例4本专利技术的液态乳中丁草胺和氟虫腈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a、提取:将0.4gNaCl加入5.00mL液态奶中,用0.3mol/L高氯酸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态乳中丁草胺和氟虫腈检测的前处理方法

【技术保护点】
液态乳中丁草胺和氟虫腈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a、提取:将0.1~0.5g NaCl加入5.00mL液态奶中,用0.1~0.5mol/L高氯酸调节pH至5~7,并将溶液混合均匀,然后20℃离心,取上清液;b、萃取:将步骤a所得的上清液中依次加入50~80µL 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和800~1200µL乙腈,混合均匀,然后20℃离心,取下层溶液;c、稀释:将b步骤所得的下层溶液用流动相稀释至原体积的3~6倍,膜过滤后得样品分析液。

【技术特征摘要】
1.液态乳中丁草胺和氟虫腈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
a、提取:将0.1~0.5gNaCl加入5.00mL液态奶中,用0.1~0.5mol/L高氯酸调节pH至5~7,并将溶液混合均匀,然后20℃离心,取上清液;
b、萃取:将步骤a所得的上清液中依次加入50~80μL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和800~1200μL乙腈,混合均匀,然后20℃离心,取下层溶液;
c、稀释:将b步骤所得的下层溶液用流动相稀释至原体积的3~6倍,膜过滤后得样品分析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乳中丁草胺和氟虫腈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
a、提取:将0.2~0.4gNaCl加入5.00mL液态奶中,用0.2~0.3mol/L高氯酸调节pH至6~7,并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鹏高玉玲王金梅刘秀娟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