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7998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射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这种注射装置包括:一壳体(11)、一药筒(1)、一活塞杆(12)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移动所述杆的致动装置(15)。为使注射装置在预备、配制、控制和监控注射过程的使用当中得以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现有注射装置提出以下改进:设有卡持装置(13),其连接到壳体上并用于卡持药筒(1)或其外壳,其前部远离壳体而后部则靠近壳体;所述致动装置(15)用来移动所述卡持装置(13),以在卡持装置后部的导引下使药筒(1)相对于壳体(11)移动;和所述致动装置(15)可使活塞杆(12)在至少一收缩位置与至少一伸张位置之间移动。相应地,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用于操作该注射装置的方法。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注射装置使用便利、操作安全,并适于自动化的操作与控制。(*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中该注射装置是这种类型的,其包括a)一壳体、b)一药筒,该药筒包括有药剂或用于药剂的前体成分并具有一前部和一后部,其中所述前部与后部定义药筒的轴线;还具有用于药剂的一出口,其设置在前部;以及设置在前部与后部之间的一可移动的壁,该壁的移动使得药剂移向或经出口排出、c)一杆,其至少部分容纳在壳体内,且可被操作以啮合并移动所述可移动的壁、d)设置在壳体内至少移动所述杆的致动装置。
技术介绍
基于一独立的壳体和可更换的药筒的注射装置已在许多领域、例如在药物注射系统获得了广泛应用,这归因于其灵活性和经济性,因为可以对能重复使用的壳体提供或多或少的先进的机构来准备、配制、控制和监控注射过程,而可更换的药筒特征可被限制在安全和简单地排出药物所需的范围内,其它特征也可适于各种药物配制。在许多固定场所、例如医疗场所,从机动操作装置、处理器控制的操作与数据收集以及与其它可用仪器的可能的连接接口来看,很少有设计限制并且壳体部件可非常复杂。常常利用这种设计灵活性来使壳体部件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或标准的药筒、注射器或注射装置类型相配(相兼容),从而扩大仪器的应用范围和降低药筒部件的配用成本。为便于流动使用,其设计限制更严,尤其是对于不带可连接功能的内置式(注射)装置。尺寸和重量限制将限制可能包括的功能的数量与复杂程度。作为提高安全性与避免差错的另一种措施的自动化技术同样受到增加的机动装置与因能量贮存装置有限容量的操作技能的限制。而且(注射)装置必须满足所有例行的安全性和精度,这些方面不仅涉及剂量配制步骤本身,还涉及正确的顺序与预备步骤的执行,其中剂量配制步骤将允许既均匀和以不变剂量地进行多次注射、又使得每次剂量精确,而正确的顺序与执行步骤则包括例如混合、去除空气和预排。对于具有有限的配制稳定性的药剂来说,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这种药剂需在使用或切断暴露前立即进行配制步骤并且必须在受控的机械条件下进行配制。在需要重新配制的一步骤的医疗上频繁使用带有两个或多个腔的药筒,例如这种重新配制是将一个腔内的稳定的冻干的药粉溶解在另一腔的溶剂内。除了附加的配制步骤外,为了降低尺寸,多腔药筒还产生了专门的问题,因为它们一般说来大于单腔药筒,这部分来自于需要混合空间、部分归因于附加的壁与混合结构。虽然可设计出带有最少的支承特征的手持式或袖珍式注射器,以便安全地控制所有上述需求和一熟练操作者手中的问题,但长期医疗中的一总的趋势是将行为(注射治疗)责任放到病人本人身上,这对于儿童或残疾人也同样如此,例如采用笔式注射装置。这样,需要高度的自动化与控制,以避免误操作,这种需要不仅体现在注射步骤中,也体现在严格的预备与配制步骤中。每天均需治疗的病人也有这样的合理需求,即这种注射装置应当是便利的,并且足以在日常生活中随身携带。对于(注射)装置的高度复杂化然而又必须小巧与便利的这一矛盾要求尚未由已有技术所达到。美国专利说明书US5112317和US5232459描述了典型的机械与手动操作的袖珍式多剂量(multidose)(注射)装置,其中通过允许所述注射装置随药物的消耗收缩而使尺寸最小,在第一篇参考文献中是通过一线性的收缩,而在第二片参考文献中是通过螺纹式收缩,将一安瓿容纳部件收缩到注射装置的主部件内。在注射过程中为了不至于产生问题,配药剂量机构必须以一种间歇方式来操作,而这种方式不适于进一步的自动化操作,并且其本身可估计资源需求的大小。没有提出专门的特征来在配制剂量前方便和确保配制与预备步骤。专利说明书US4874381、US4968299和WO96/05878描述了类似的手动操作的装置,其用于预备步骤,其中药物的重新配置是在一双腔药筒中进行的。为了确保内部流体缓慢和小心的传输,活塞杆与药筒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在带有螺纹的部件之间进行的。除了具有上述不能进一步自动化的总的限制外,没有任何措施能便于在重新配置步骤与剂量配制步骤之间的控制的安全转换。带有机动和自动装置的注射装置在几篇现有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例如US4529401、US4833384、US5106375、US5139484、EP143895、EP293958、DE2710433、WO85/02546和WO95/24233。总体上说,这些注射装置或者只能用于固定场所、或者当用于流动使用时,其药筒相对于总体尺寸的比率较低,因而显得难看。它们都缺少带有相应的控制装置的药筒配制特征。参考文献WO93/02720公开了一种双腔型药筒系统,其可用于袖珍式注射装置中。除了一种特殊的针头收缩系统外,其重新配置规律完全是传统的,没有自动化利用的可能性。因此,对于袖珍式注射装置来说,具有一种一贯的需要,其可将自己治疗的病人从学习和控制负担中解放出来,其中这种学习和控制涉及治疗方案(注射方法)中每一步骤的可防止失误的安全方式,这种解放最好是通过在注射装置中建立高度的自动化来进行,同时仍然满足病人的有关易于使用和独立设计的合理要求。虽然本专利技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但仅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进行描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主要目的是避免或改进已有注射装置的上述不足。一更具体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利的和适当大小的注射装置及适于流动使用的操作方法。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操作并减少失误危险的注射装置。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自动化与机动操作的注射装置。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改进的自控功能的注射装置。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启动的注射装置。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多腔药筒的装置,并且可简化连接中的重装步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射装置,包括a)一壳体,b)一药筒,该药筒含有药剂或用于药剂的前体成分并具有一前部和一后部,其中所述前部与后部定义药筒的轴线;还具有用于药剂的一出口,其设置在前部;以及设置在前部与后部之间的至少一可移动的壁,该壁的移动使得药剂移向或经出口排出,c)一活塞杆,其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并且至少部分容纳在壳体内,且可被操作以由其第一端啮合并移动所述可移动的壁,d)设置在壳体内移动至少所述杆的致动装置,其特征是其改进之处包括卡持装置,其连接到壳体上并用于卡持药筒或其外壳,其前部远离壳体而后部则靠近壳体;所述致动装置用来移动所述卡持装置,以在卡持装置后部的导引下使药筒相对于壳体移动;和所述致动装置可使活塞杆在至少一收缩位置与至少一伸张位置之间移动。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操作一注射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注射装置包括a)一壳体,b)一药筒,该药筒含有药剂或用于药剂的前体成分并具有一前部和一后部,其中所述前部与后部定义药筒的轴线;还具有用于药剂的一出口,其设置在前部;以及设置在前部与后部之间的至少一可移动的壁,该壁的移动使得药剂移向或经出口排出,c)一可移动的杆,其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壳体内并且可被操作以啮合并移动所述可移动的壁,d)设置在壳体内移动所述杆的致动装置,其特征是其包括以下步骤将药筒或其外壳上的螺纹连接到活塞杆上的相应螺纹上,其中药筒的前部远离壳体而后部则靠近壳体;通过活塞杆与药筒之间的相对转动,在药筒后部的导引下,间歇地或者连续地使药筒相对于壳体运动,和当杆啮合到可移动的壁上时,使杆相对于壳体轴向移动,从而经药筒出口执行至少一次配药过程,以排出药剂。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前述类型的注射装置具有卡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射装置,包括:a)一壳体(11),b)一药筒(1),该药筒含有药剂或用于药剂的前体成分并具有一前部(3)和一后部(5),其中所述前部与后部定义药筒的轴线;还具有用于药剂的一出口(4),其设置在前部;以及设置在前部与后部之间的至少一可移动的壁(6),该壁的移动使得药剂移向或经出口排出,c)一活塞杆(12),其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并且至少部分容纳在壳体(11)内,且可被操作以由其第一端啮合并移动所述可移动的壁(6),d)设置在壳体内移动至少所述杆的致动装置(15),其特征是其改进之处包括:卡持装置(13),其连接到壳体上并用于卡持药筒(1)或其外壳,其前部远离壳体而后部则靠近壳体;所述致动装置(15)用来移动所述卡持装置(13),以在卡持装置后部的导引下使药筒(1)相对于壳体(11)移动; 和所述致动装置(15)可使活塞杆(12)在至少一收缩位置与至少一伸张位置之间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比尔耶耶特曼鲁道夫切卡贡纳尔彼德松吉多赫蒂希雷纳博斯
申请(专利权)人:辉瑞健康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E[瑞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