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液装置及采用其的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79457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9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液装置及采用其的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单塔双循环脱硫塔的集液装置需要占据较大的塔截面或烟气要突破一定厚度的液层,导致脱硫烟气系统阻力增加,运行成本较高,而叶栅式集液装制作、安装较为繁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集液装置,通过扩展烟气流通通道面积,从而获得较好的气液流场分布,减小烟气流动阻力,强化气液传质性能,有效提高脱硫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安装、维护方便,生产成本低,脱硫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工及环保领域,尤其是燃煤烟气及含二氧化硫烟气的石灰石-石膏湿法单塔双循环的湿法烟气脱硫塔,具体为一种集液装置及采用其的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本技术的能够用于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有效减小烟气流动阻力,强化气液传质性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介绍
传统的、常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尽管在脱硫吸收塔系统设置有多台循环浆液栗,并设置多层喷淋层,但循环的浆液基本控制在一个PH值段,即使再增设一些喷淋层,受化学反应和石膏结晶成长等方面的限制,脱硫效率比较难于达到98%以上,属单塔单循环脱硫吸收。为了进一步提高脱硫效率,研发了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单塔双循环工艺,其在吸收塔内设置集液盘,将烟气的脱硫分隔为上循环和下循环两个区。其中,下循环区PH值一般控制在4.5?5.3之间,从而有利于石灰石的溶解和石膏的结晶,能够得到品质很高的石膏,同时对进入吸收塔的烟气进行预处理,降低了处理烟气中的S02、粉尘、HC1、HF的含量,有利于减轻上循环的处理负荷,并使上循环达到高脱硫效率。上循环区PH值一般则控制在5.8?6.4之间,能够得到较高的脱硫效率,降低液气比和能耗。与常规的料浆单循环脱硫吸收塔工艺相比,在单塔双循环中,每个循环都是独立控制的,易于优化和快速调整,能适应含硫量和负荷的大幅变化,更易实现97%以上的脱硫率,更具有节能和经济性高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含硫量较高的煤质或者脱硫效率要求97%以上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并且具有对SO2大范围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因此,近年来,单塔双循环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单塔双循环脱硫塔作为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系统的核心装置,其一般包括烟气入口、下循环回路、集液装置、上循环回路、除雾器、烟气出口等结构。传统的集液装置一般为一级锥斗形式(参考文献:U.S.Patent 4250152 ; U.S.Patent 4322392;US7294322B2 ;CN 203494395U),或者在锥斗集液装置上开孔(参考:U.S.Patent 5451250),也有将集液装置设计成斜板(参考:CN 102764583A)形式,使浆液流向一侧。然而,这些集液装置需要占据较大的塔截面或烟气要突破一定厚度的液层,因而在烟气流经集液装置由下循环进入上循环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较大的阻力损失,或上循环回路中烟气流速分布也会变得不均匀,使得塔内气液接触不充分,传质能力下降,最终影响脱硫效率,使脱硫系统的运行成本较高。为减小烟气流动阻力,中国专利CN201420698052.6公开了一种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塔叶栅式集液装置,其采用叶栅式集液装置,但该集液装置制作、安装较为麻烦,对叶栅的安装要求也比较高。为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单塔双循环脱硫塔的集液装置需要占据较大的塔截面或烟气要突破一定厚度的液层,导致脱硫烟气系统阻力增加,运行成本较高,而叶栅式集液装制作、安装较为繁琐的问题,提供一种集液装置及采用其的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集液装置,通过扩展烟气流通通道面积,从而获得较好的气液流场分布,减小烟气流动阻力,强化气液传质性能,有效提高脱硫效率。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安装、维护方便,生产成本低,脱硫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集液装置,包括集液斗、与集液斗相连的浆液回流管、液体收集器,所述液体收集器包括至少两个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倒圆台形收集件;以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上端为上底,以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下端为下底,所述液体收集器中最下端的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下底与集液斗相连,最下端倒圆台形收集件内的液体能进入集液斗中;相邻两个倒圆台形收集件之间,上方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下底面积小于下方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上底面积且上方倒圆台形收集件收集的液体能流入下方倒圆台形收集件中,上方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下底与下方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上底之间形成气体通道。相邻两个倒圆台形收集件之间,下方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上底与上方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下底直径差值为50?300mm。相邻两个倒圆台形收集件之间,以下方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上底与上方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下底之间的距离为垂直差,所述垂直差为液体收集器中最上端倒圆台形收集件上底直径的0.02?0.2倍。所述集液斗的直径为液体收集器中最上端倒圆台形收集件上底直径的0.1?0.4倍。所述倒圆台形收集件中母线与轴的夹角为5?30°。所述倒圆台形收集件中母线与轴的夹角相同。所述浆液回流管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30°。所述液体收集器包括三个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倒圆台形收集件,从上之下依次记为一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二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三级倒圆台形收集件;所述一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位于二级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上方且一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与二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所述一级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下底小于二级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上底且一级倒圆台形收集件收集的液体能流入二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中;所述二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位于三级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上方且二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与三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所述二级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下底小于三级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上底且二级倒圆台形收集件收集的液体能流入三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中;所述三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与集液斗相连,且三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侧面收集的液体能进入集液斗中。所述液体收集器包括四个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倒圆台形收集件,从上之下依次记为一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二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三级倒圆台形收集件、四级倒圆台形收集件;所述一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位于二级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上方且一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与二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所述一级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下底小于二级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上底且一级倒圆台形收集件收集的液体能流入二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中;所述二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位于三级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上方且二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与三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所述二级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下底小于三级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上底且二级倒圆台形收集件收集的液体能流入三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中;所述三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位于四级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上方且三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与四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所述三级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下底小于四级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上底且三级倒圆台形收集件收集的液体能流入四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中;所述四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与集液斗相连,且四级倒圆台形收集件侧面收集的液体能进入集液斗中。采用前述集液装置的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体、设置在吸收塔体下端的烟气入口、用于为吸收塔体底部浆液提供氧化空气的氧化风机、用于对吸收塔体底部浆液进行搅拌的侧进式搅拌器、与吸收塔体相连的浆液排出栗、下循环喷淋层、下循环浆液循环栗、前述集液装置、上循环喷淋层、上循环浆液罐、用于对上循环浆液罐内浆液进行搅拌的上循环搅拌器、与上循环浆液罐相连的石灰石浆液进料装置、上循环浆液循环栗、除雾器、与除雾器相连的冲洗装置、设置在吸收塔体顶端的烟气出口,所述下循环喷淋层、集液装置、上循环喷淋层、除雾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吸收塔体内;所述下循环浆液循环栗通过管道分别与吸收塔体、下循环喷淋层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液斗(6)、与集液斗(6)相连的浆液回流管(7)、液体收集器,所述液体收集器包括至少两个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倒圆台形收集件;以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上端为上底,以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下端为下底,所述液体收集器中最下端的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下底与集液斗(6)相连,最下端倒圆台形收集件内的液体能进入集液斗(6)中;相邻两个倒圆台形收集件之间,上方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下底面积小于下方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上底面积且上方倒圆台形收集件收集的液体能流入下方倒圆台形收集件中,上方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下底与下方倒圆台形收集件的上底之间形成气体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恒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