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组织烧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731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烧灼心脏内部区域人体组织的导管,包括手柄组件、轴和连接到轴远端的远侧末端部分。该远侧末端部分具有非柔顺性和非多孔性盖以及烧灼元件,该盖具有形成孔的管状壁,该烧灼元件容纳在孔内并与盖的壁隔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心脏内部区域人体组织的定位和烧灼系统和方法。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具有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例如心房纤维性颤动和心室心动过速的冲洗烧灼元件的可偏转导管来烧灼心脏组织的导管和方法。
技术介绍
异常心率通常称为心律失常,对于异常的快速心律称为心动过速。本专利技术涉及通常由于靠近心脏腔室的心脏内表面处存在“致心律失常部位”或“副房室通道”而导致的心动过速的治疗。心脏包括多个正常通道,这些通道负责使电信号从上部房室向下部房室传播以进行正常的收缩和舒张。致心率失常部位或副房室通道可使正常通道旁路或短路,潜在地导致非常快速的心脏收缩或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的治疗可通过各种方法可完成,包括药物、可植入起搏器/除颤器、手术和导管烧灼。虽然许多病人选择药物治疗,但药物只能掩饰症状而不能治愈根本病因。可植入装置只能在心律异常发生后对其进行校正。相反,手术和基于导管的治疗将通过阻塞或烧灼造成心动过速的异常致心率失常组织或副通道而真正治愈疾病。本专利技术特别感兴趣的是射频(RF)烧灼技术,该技术已证明在心动过速治疗中极为有效且对病人产生最小的副作用和危险。RF导管烧灼通常在实行初始定位调查之后进行,在此致心率失常部位和/或副通道的位置由连接至可购买到的EP监视系统的诊断电生理导管来确定。在定位调查之后,通常将烧灼导管引入到心脏内的目标区域并进行操作以使烧灼尖端电极正确地放置到目标组织部位。而后通过尖端电极向心脏组织施加RF能量或其它合适的能量以烧灼致心率失常部位或副通道的组织。通常成功地破坏这些组织,就可消除导致心动过速的异常信号波形。心房纤维性颤动(AF)是心率异常的一种,其确信是由心房内电兴奋的功能性重返的多个小波的同时发生而导致的,这引起一种情况,在该情况下,电活动的传导变得如此紊乱以至于心房不规律地收缩。AF为与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的常见心律失常。不规则心脏功能可产生多种临床症状并导致与AF有关的血液动力学异常,包括中风、心力衰竭和其它血栓栓塞情况。AF是脑中风的主要原因,其中左心房的纤颤动作导致血栓形成。血栓栓塞随后被驱入左心室并进入中风可能发生的脑循环。许多年来,AF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其具有较大的心房切口,该切口用于分隔在使AF永久存在的临界值以下的心房容量。手术“迷路(maze)”过程,如所公知的,包括在左心室内制造垂直切口,该垂直切口从上肺静脉到内肺静脉并终止于二尖瓣环,另外的一个水平切口连接到该垂直线的顶端。相信在肺静脉(PV)口内或处起源的异位心跳可能是突发性或永久性AF的根源。因此,已采用一连串多点RF烧灼以在左心房内产生线性波形来在突发性或慢性AF病人身上重复手术过程。虽然手术成功,但在有此情况下,该技术可在伤口间留下间隙,为再进入回路的重新出现创造了机会。采用这种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肺静脉(PV)狭窄的高发生率。已采用不同的能量源来使肺静脉从心房电隔离开来。这些能量源包括RF、激光、微波、低温灼蚀、光和超声能量。每种能量具有其优点和缺点,且PV隔离已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此外,一些研究人员最近提出,采用超声能量进行导管烧灼可减小PV狭窄的发生率。心室心动过速(VT)是另一种可由基于导管的定位和烧灼系统进行治疗的异常心率。VT是由于产生自心室而不是产生于已知的窦房(SA)节心脏自然起搏的电兴奋而引起的心律异常。由于电兴奋不是从SA传导至心室,心室就会很快地异常收缩。因此,心脏的四个腔室就不可能在心跳之间完全注入血液,从而泵入身体其余循环通道的血液就会较少。长此下去,VT可导致心力衰竭或恶化为心室纤维性颤动,进而导致心肌梗塞。VT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是如果药物无效,则可推荐采用心律复律法。仍然遭受VT疾病的患者可需要植入心率复律起搏器。虽然RF导管烧灼已用于治疗VT,但是成功的情况仅限于哪些由于缺血性心脏病而导致的VT。这可能是由于RF能量很难达到足够的组织穿透以烧灼位于心脏内部疤痕组织下面的心律失常回路。此外,心室天然比心房组织厚得多,从而当采用传统RF烧灼技术时,产生透壁伤口更为艰难。最近,冲洗尖部的RF烧灼导管已用于产生较深和较大的伤口,从而能够穿透心壁,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这可能由于心室小梁的心脏内部表面不规则性,从而可能对使RF烧灼导管的烧灼电极与足够的组织接触提出了技术挑战。然而,采用超声能量进行的心脏烧灼不需要与下面的组织良好的接触。超声能量在周围介质内以机械波的形式传播,且在组织中振动转换为热。因此组织与超声换能器不需要象与RF烧灼电极那样紧密接触。在组织的指定区域内,目标区域处的组织可被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以获得烧灼,而目标区域周围的组织只受到低强度超声能量而不会受到损伤。为在组织中产生热效应,超声发射元件具有换能器。超声换能器的压电特性产生了这些材料的局限性。一个主要的局限性是当换能器的温度升高时,其性能持续下降直到不能观察到声波为止。保持这种材料的工作温度冷却的一个方法是冲洗换能器。通过导管引入或泵入象水这样的冷却介质以消散壳体内的热量并有效冷却换能器,包括冷却外部组织表面以避免不需要的组织损伤。Schaer等人在美国专利No.6,522,930中描述了一种组织烧灼装置,其中烧灼元件覆盖有允许受压流体通过的管状多孔膜,以使烧灼元件与组织可烧灼地耦合。McLaughlin等人在美国专利No.5997,532中也描述了一种在尖部电极上覆盖有多孔、非导电缓冲层的烧灼导管。在Schaer等人和McLaughlin等人的导管中,从多孔膜或多孔尖部电极渗出以冷却组织烧灼元件界面的冲洗流体量可产生忽大忽小的烧灼面积。这种现象在不规则的心脏内部表面,如心室小梁,可以表现得更为显著。因此,仍然需要一种能够提供改进的在治疗位置处,特别是在不规则心脏内部表面烧灼操作的基于导管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将导管定位在所需治疗位置的系统和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在治疗位置,特别是在不规则心脏内部表面进行改进的烧灼操作的系统和方法。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用于烧灼心脏内部区域人体组织的导管。该导管包括手柄组件、轴和连接到轴远端的远侧末端部分。该远侧末端部分具有非柔顺且非多孔性盖和烧灼元件,该盖具有形成孔的管状壁,该烧灼元件安装在孔内并与盖的壁隔开。附图说明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定位和烧灼系统。图2是图1中系统的导管的侧视图。图3是图1和2中导管远侧末端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图4是图1和2中导管远侧末端部分的放大侧视图。图5是沿图4中线A-A的远侧末端部分的横截面图。图6是沿图3中线B-B的远侧末端部分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的详细描述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目前最佳采用的模式。本描述不起限定意义,而只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总的原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附加的权利要求书进行最佳限定。在某些实例中,省略了公知的装置、组成、部件、机构和方法的具体描述以免这些不必要的细节使本专利技术变得模糊不清。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烧灼心脏内部区域人体组织的导管。该导管包括手柄组件、轴和连接到轴远端的远侧末端部分。该远侧末端部分具有非柔顺性且非多孔性盖和烧灼元件,该盖具有形成孔的管状壁,该烧灼元件安装在孔内并与盖壁间隔开。即使本专利技术在此后将结合治疗AF或V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烧灼心脏内部区域人体组织的导管,包括:手柄组件;具有主腔、连接到手柄组件上的近端以及远端的轴;以及连接到轴远端的远侧末端部分,该远侧末端部分具有:具有形成孔的管状壁的非柔顺性和非多孔性盖;和容纳在 该孔内并与盖的壁隔开的烧灼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兰德拉拉马寿黄阮维维安陈凯瑞哈塔陈政
申请(专利权)人:艾尔文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