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67162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8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切割装置。该切割装置包括支撑架,中部设有轴腔;第一转动轴,部分设于所述轴腔内;主体,一端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延伸至所述主体内;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第二端同轴心连接;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心连接;第三齿轮,并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同轴心连接;刀轴座,与所述主体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连接;刀轴,穿设所述刀轴座且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平行,所述刀轴上设有刀具;第四齿轮,设于所述刀轴座内,并与所述刀轴同轴心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切割装置,可精准切割精细部件,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切割
,具体涉及一种切割装置
技术介绍
在压铸
中,通常需要切割一些金属件,这就要用到切割装置。通常的切割装置是由电机直接带动转动,实现切割的目的。这种切割方法切割精准度不够,当需要对精细零部件进行切割时,往往达不到所要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精准切割精细部件的切割装置。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设有轴腔;刀把,设于所述轴腔接近端部处;第一转动轴,部分设于所述轴腔内,且第一端与所述刀把连接;主体,一端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延伸至所述主体内;第一锥齿轮,设于所述主体内,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第二端同轴心连接;第二锥齿轮,设于所述主体内,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第二转动轴,设于所述主体内,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心连接;第三齿轮,设于所述主体内,并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同轴心连接;刀轴座,与所述主体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连接;刀轴,穿设所述刀轴座且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平行,所述刀轴上设有刀具;第四齿轮,设于所述刀轴座内,并与所述刀轴同轴心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连接。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腔内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同轴心连接。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内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同轴心连接。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刀轴座内设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与所述刀轴同轴心连接。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刀具与所述刀轴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第一主体以及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有一凸出部,所述第二主体相对应于所述凸出部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凸出部适配的凹陷部,所述凸出部卡扣于所述凹陷部内。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还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切割装置,其包括支撑架、刀把、第一转动轴、主体、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动轴、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刀轴座、刀轴以及刀具;所述刀把与第一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在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第二锥齿轮及第三齿轮分别固定在第二转动轴的两端,所述第四齿轮及刀具分别固定在所述刀轴的两端;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连接;当所述刀把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时,依次通过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动轴、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刀轴带动刀具转动以实现手动切割。本技术所述切割装置,其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两个锥齿轮将电机的动力改变方向并传递给转动轴,然后转动轴再通过齿轮将动力传递给刀轴,从而实现刀轴的转动,刀轴带动刀具转动,从而进行切割,这种装置稳定性高,可以对精细的零部件进行加工处理,加工精细度高。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由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组成,从而整个部件更稳定,且便于维修内部零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切割装置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参照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切割装置100,其包括支撑架10、刀把20、第一转动轴30、主体40、第一锥齿轮50、第二锥齿轮60、第二转动轴70、第三齿轮80、第四齿轮90、刀轴座110、刀轴120以及刀具130。刀把20与第一转动轴30连接,第一锥齿轮50固定在第一转动轴30上,第二锥齿轮60及第三齿轮80分别固定在第二转动轴70的两端,第四齿轮90及刀具130分别固定在刀轴120的两端;第二锥齿轮60与第一锥齿轮50啮合连接,第三齿轮80与第四齿轮90啮合连接,从而通过刀把20带动第一转动轴30转动时,依次通过第一锥齿轮50、第二锥齿轮60、第二转动轴70、第三齿轮80、第四齿轮90、刀轴120带动刀具130转动,实现手动切割的功能。具体地,支撑架10中部内设有轴腔12,刀把20设于轴腔12接近端部处,第一转动轴30部分设于轴腔12内,且刀把20与第一转动轴30的第一端连接,主体40 —端与支撑架10连接,另一端与刀轴座110连接,第一转动轴30延伸至主体40内。第一锥齿轮50与第二锥齿轮60均设于主体40内,且第一转动轴30的第二端与第一锥齿轮50同轴心连接,第二锥齿轮60与第一锥齿轮50啮合连接。第二转动轴70设于主体40内,且与第二锥齿轮60同轴心连接,从而第一转动轴30的动力通过第一锥齿轮50与第二锥齿轮60传递给第二转动轴70。第三齿轮80设于主体40内,并与第二转动轴70同轴心连接。刀轴120穿设刀轴座110,且刀轴120与第二转动轴70平行,第四齿轮90设于刀轴座110内,且第四齿轮90与刀轴120同轴心连接,由此,第二转动轴70再通过第三齿轮80与第四齿轮90将动力传递给刀轴120。刀具130设于刀轴120上,当刀轴120转动时,带动刀具130转动,实现切割功能。为了切换刀具130,从而对多种型号板材进行切割,刀具130与刀轴120可拆卸连接。其中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是:刀具130与刀轴120卡扣连接。或者刀具130与刀轴120通过一连接件连接,从而打开连接件即可拆下刀具130。为使得第一转动轴30更顺利转动,在轴腔12内设有第一轴承13,第一轴承13与第一转动轴30同轴心连接,从而因轴承的结构原理,使得第一转动轴30转动更顺利。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承13为两个或多个,多个第一轴承13同轴心设置且尺寸相同。同理,在主体40内设有第二轴承42,第二轴承42与第二转动轴70同轴心连接。刀轴座110内设有第三轴承112,第三轴承112与刀轴120同轴心连接。为使该切割装置的结构更稳定并且便于维修内部零部件,主体40包括第一主体44以及第二主体46,第一主体44远离支撑架10的一端设有一凸出部45,第二主体46相对应于凸出部45的一端设有与凸出部45适配的凹陷部47,凸出部45卡扣于凹陷部47内,需要维修时,分开第一主体44与第二主体46即可。第一主体44与第二主体46还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从而结构更稳固。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主权项】1.一种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设有轴腔; 刀把,设于所述轴腔接近端部处; 第一转动轴,部分设于所述轴腔内,且第一端与所述刀把连接; 主体,一端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延伸至所述主体内; 第一锥齿轮,设于所述主体内,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第二端同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设有轴腔;刀把,设于所述轴腔接近端部处;第一转动轴,部分设于所述轴腔内,且第一端与所述刀把连接;主体,一端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延伸至所述主体内;第一锥齿轮,设于所述主体内,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第二端同轴心连接;第二锥齿轮,设于所述主体内,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第二转动轴,设于所述主体内,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心连接;第三齿轮,设于所述主体内,并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同轴心连接;刀轴座,与所述主体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连接;刀轴,穿设所述刀轴座且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平行,所述刀轴上设有刀具;第四齿轮,设于所述刀轴座内,并与所述刀轴同轴心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建升压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