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将液体输入血管的输液留置管或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598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将液体输入血管的输液留置管或导管,属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套在具有楔状尖端部之金属导引针上的软质留置管或导管,其特征是所述之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的端部与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的纵向轴线或纵向管壁之间的夹角小于90°。由于软质留置管或导管前端之端部的纵向剖面采用了非平面的楔形结构特征,既能满足长时间静脉注射留置的需要,又能适应多次穿刺的需要,易于进行静脉穿刺操作,且将对血管的损伤程度减少到最小。可广泛用于各种重力式或压力式静脉注射输液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将液体介质输入至人体内的器械。
技术介绍
静脉输液(俗称输液)是目前临床抢救、治疗病人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最常用的输液方法是将刚性(金属)针头穿入静脉进行注射,注射完毕后再将针头拔出。这对于一天需要输液数次的患者而言,每注射一次,即要忍受至少一次的针刺痛苦,这无疑给患者添加了精神上的负担和肉体上的痛苦。同时,随着医疗手段的进步和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出于治疗的需要,对于某些特殊疾病的患者,已经出现了低剂量、长时间的注射供药/治疗方式。对于这类患者,刚性针头长时间地滞留在静脉血管中,极容易因刚性针头发生移动或窜动而导致针尖划破或退出血管,使得注射/治疗液体不再流入血管而被注入血管周围的生理组织间隙,引起组织生理水肿,此亦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公告日为1994年5月4日,公告号为CN 2163653Y的中国专利“一次性输液针头”,采用一种比较柔软的针套,套在一个实芯的刚性针芯上,构成输液针头,血管穿刺时针芯、针套一并被刺入静脉血管,输液时拔出针芯使针套留在静脉血管内,接上输液管即可进行输液。由于其采用了柔软的材料(无毒塑料)作为输液针管使用,解决了患者输液过程中由于针头移动/窜动而刺破血管、造成皮下出血的问题,避免了短时间内多次输液时需要多次针刺之状况的发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软质针套前端之端部为一个与软管纵向轴线或纵向管壁成90°夹角的平面(具体可参见公开号为CN 1468637A的中国专利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文本中附图3所示),且由于构成针套的材质之刚性较小,在血管穿刺过程中阻力较大,给操作带来困难,遇到一次穿刺不成功需要二次或多次穿刺的情况时,针套前端会形成向外扩张(涨开)的“喇叭口”形状,严重时针套前端甚至会产生开裂现象,导致穿刺操作无法继续进行,必须更换新的套件才能重新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将液体输入血管的输液留置管或导管,其既能满足长时间静脉注射留置的需要,又能适应多次穿刺的需要,易于进行静脉穿刺操作,且可将对血管的损伤程度减少到最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将液体输入血管的输液留置管或导管,包括套在具有楔状尖端部之金属导引针上的软质留置管或导管,其特征是所述之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的端部与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的纵向轴线或纵向管壁之间的夹角小于90°。其优选方案为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的端部与金属导引针的楔状尖端部平行。进一步的,在所述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端部的前端管壁设置倒角结构。更进一步的,其软质留置管或导管之端部与其外壁的接合部圆滑过渡结合。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采用软质留置管或导管前端端部与金属导引针之楔状尖端部夹角相同的结构形式,减少了血管穿刺过程中的阻力,防止了“喇叭口”的形成,能满足多次穿刺的需要;2.留置管或导管前端之端部与其外侧管壁的接合部采用圆滑过渡的结合方式,进一步减少了其穿刺阻力,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增加了可成功穿刺的次数,将对血管的损伤程度减少到了最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针头,1-1为金属导引针之楔状尖端部,2为软质留置管或导管,3为软质留置管或导管之前端端部,4为倒角,5和6为软质留置管或导管前端端部与其外侧管壁的接合部,α为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端部与其管壁的夹角。具体实施例方式本技术方案之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套在具有楔状尖端部1-1之金属导引针1上的软质留置管或导管2,关键点是留置管或导管的端部3与其纵向轴线或纵向管壁之间的夹角α小于90°。进一步的,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的端部3与金属导引针的楔状尖端部1-1平行。软质留置管或导管前端之端部的纵向剖面采用非平面的楔形状结构,有助于减少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的穿刺和行进阻力。实施例1 其结构如图2所示,在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端部3的前端管壁设置倒角结构4,以进一步减小其穿刺阻力。其余同前。实施例2其结构如图3所示,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端部3与其外壁的接合部5和6圆滑过渡结合。接合部分采用圆滑过渡结构,亦可减少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的穿刺和行进阻力,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增加了可成功穿刺的次数,还可将对血管的损伤程度减少到最小。其余同前。考虑到加工工艺的简化,作为一种简化结构,留置软管前端之端部3亦可采用非平面的圆弧面结构,其具体结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完全可以领会和明白,在此不再叙述。由于软质留置管或导管前端之端部的纵向剖面采用了非平面的楔形结构特征,本专利技术避免了现有技术的诸多缺陷和不足,达到了既能满足长时间静脉注射留置的需要,又能适应多次穿刺的需要,易于进行静脉穿刺操作,且将对血管的损伤程度减少到最小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可广泛用于各种重力式或压力式静脉注射输液装置。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将液体输入血管的输液留置管或导管,包括套在具有楔状尖端部之金属导引针上的软质留置管或导管,其特征是所述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的端部与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的纵向轴线或纵向管壁之间的夹角小于9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液体输入血管的输液留置管或导管,其特征是所述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的端部与金属导引针的楔状尖端部平行。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液体输入血管的输液留置管或导管,其特征是在所述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端部的前端管壁设置倒角结构。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液体输入血管的输液留置管或导管,其特征是所述软质留置管或导管之端部与其外壁的接合部圆滑过渡结合。全文摘要一种用于将液体输入血管的输液留置管或导管,属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套在具有楔状尖端部之金属导引针上的软质留置管或导管,其特征是所述之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的端部与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的纵向轴线或纵向管壁之间的夹角小于90°。由于软质留置管或导管前端之端部的纵向剖面采用了非平面的楔形结构特征,既能满足长时间静脉注射留置的需要,又能适应多次穿刺的需要,易于进行静脉穿刺操作,且将对血管的损伤程度减少到最小。可广泛用于各种重力式或压力式静脉注射输液装置。文档编号A61M25/00GK1986014SQ200610117448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3日专利技术者沈路一 申请人:圣美申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液体输入血管的输液留置管或导管,包括套在具有楔状尖端部之金属导引针上的软质留置管或导管,其特征是:所述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的端部与软质留置管或导管的纵向轴线或纵向管壁之间的夹角小于9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路一
申请(专利权)人:圣美申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