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5568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注射器,带一可在针筒(10)中滑动的活塞(16)和一可被回抽入针筒内的针管(20),其特征在于,活塞(16)和针管(10)通过联结器(22、22′)连结,联结器(22、22′)可以具有如下三种状态:自由连接,在这个状态下针管(20)和活塞(16)可以一起向针筒(10)的头端方向移动;分离状态,活塞(16)在注射器内向针筒尾段移动而与针管(20)分离;永久连接状态,针管(20)可以和活塞(16)一起在针筒(10)内向后抽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可在针筒内滑动的活塞和可回缩的针管组成的注射器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注射药物和疫苗应用的注射器为一次性使用并在使用后销毁,并且确保在其不能重复使用,以避免由此而引起的各类感染。然而由于无保护的注射器针头在应用过程中和其处理中仍然存在刺伤和感染的风险。为了减低这种风险,在注射器处理中,通常的做法是在针头安装一个针帽加以保护。然而,即使这种针帽也可导致在处理注射器中的刺伤。在实际工作中,所熟知的注射器针头具有弹性,在注射器使用后需要机械处理。正因为如此,它需要相对复杂的机械设备,无疑增加了注射器的生产成本。然而对于大量的接种和应付大规模的疾病流行,尤其在第三世界国家,大量注射器的处理费用应当处于较低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处理成本较低和能提供更加安全的注射器。据此,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注射器,带一可在针筒中滑动的活塞和一可被回抽入针筒内的针管,其特征在于,活塞和针管)通过联结器连结,联结器可以具有如下三种状态自由连接,在这个状态下针管和活塞可以一起向针筒的头端方向移动;分离状态,活塞在注射器内向针筒尾段移动而与针管分离;永久连接状态,针管可以和活塞一起在针筒内向后抽回。在注射器的运送过程中,活塞和针管处于第一种状态,活塞退后,所以针管就被保护在套筒内。这样即便在使用前发生刺伤的危险性就减少了。当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活塞推至前方,针管被推出套筒,然后其末端浸入药液中,如同普通注射器一样,在活塞后退的过程中药液被吸入套筒内。在回抽活塞的过程中,二者间接触转变为第二种状态,所以针管保持在针筒突出的部位,而活塞可以向后滑动。然后,在正确的注射过程中,活塞接着向前方滑动,直到两者能最终结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活塞和针管发生永久性的结合。此时,使用者或他人应用该注射器再次去吸取药液,针管和活塞一起滑动,二者间不能产生负压,最终将不能吸入。这样就避免了注射器的二次使用。与此同时,这种永久性的结合有点在于其使针管和活塞一起回缩于针筒内,所以无针尖刺伤使用者事件的发生。于是即便在回收处理的过程中,针管再次被针筒保护于其内,他人同样也不会被刺伤。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其更进一步的改进将在从属权利要求予以进一步阐述。通过对上述三种连接状态的描述,几项技术可以在现有的注射器制造工艺中较容易的加以改进。比如在永久性结合状态中,活塞和针管间咬合产生的拉力使其结合在一起。作为对比,在自由连接中,一个弹性元件存在于二者间,所以针管就可以被活塞推向前方而不至于产生一个突然的接触进而限制了永久性连接的发生。当活塞被回抽后,弹性元件得以松弛,当二者间发生再次接触时,活塞和针管间的永久性连接得以建立。一个连接器位于针管的末端,注射器的套筒具有这样的构造,即针管位于其最前端时与套筒形成一个相对松散的连接,当活塞回抽时它可以保证在注射器负荷下如抽取药液过程中由自由连接向分离状态的转变。与此同时,这种相对松动的连接须使针筒内产生负压,以便能吸入液体。针管和针筒间的这种连接在针管刺入患者体内时不足以产生这样的反作用力使咬合连接产生。然而在永久性连接状态下,针管和活塞间的连接非常牢靠足以克服其与针筒间的连接作用力。这种弹性元件至少由一个舌簧组成。在弹性状态下,其在针管和活塞间起着垫片的作用。当活塞回抽时其处于松弛状态下,进而与相应的配件结合进入孔隙中,从而不再发挥其垫片作用允许针管和活塞发生咬合,产生永久性的连接。为了防止活塞在回抽过程中不至于过度,在针筒的内部有一个自锁装置,其在注射器回抽的过程中产生制动。当注射完毕后,注射器即将废弃,制动器通过一定的作用力,保持针管向前端移动。这样它就可以保证针管永远被针筒保护于其内部。在一种改进专利技术中,连接装置具备针管更易永久性结合的状态,针尖位于针筒末端的上方,一旦注射过程结束后,其被回抽后将不再突出于针筒。附图说明以下应用图例进一步加以说明图1-5注射器不同阶段的纵向示意图,包括注射前、注射时和注射后图6注射器中针管和活塞自由连接时的纵轴放大7针管和活塞的永久连接状态的断面8改良后实施例的注射器的一部分图9与图7类似、改进的实施例连接断面10图9状态下注射器处于废弃的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注射器由塑料构成圆柱状的针筒10,其前方收缩形成端口12。在针筒的远端,其内面有环状的凹槽形成自锁装置,位于端口12和针筒10的主体部分之间。盘状的活塞16在芯杆的末端,并可以在柱状的针筒内滑动。如图1所示,针管20位于针筒的内部,尖端位于其中并受到端口的保护。针管20的后部通过连接22与活塞接触。联接器22由针端部分24和活塞端部分26组成。在图1中,这些装置处于自由连接状态,活塞和针管间存在着相互的推力。当活塞回抽时,二者兼间作用力消失。这段连接装置24具有环状凸起28,与针筒10间的凹槽相互嵌合。图1中的注射器为转运状态。当注射器被使用时,如图2所示,使用者将活塞16通过芯杆18推向前方。在此过程中,针管20被推出针筒10,凸起28与凹槽14相互嵌合,于是针管20被联接器24固定在针管。锥头30在联接器24和端口12形成,于是这个位于针筒10前方的空间由活塞16分开界并隔开,一个由锥头30位于端口12的内壁组成,另一个由凸起28和凹槽14组成。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方式,针管20被牢固的固定于针筒上。为了吸入药物,使用者回抽芯杆18如图3所示。在这个过程中,联接器24和26相互分开,活塞16能单独后退,同时针管20能通过联接器24与针筒10固定。由于空腔32位于针筒10种并非完全密封,注射液体能够通过针管20被吸入其中。然后使用者将针管20刺入患者体内并推动芯杆18,是为了药液能够注入。由突起28和凹槽14间形成的一作用力足以使针管在刺入体内时不回缩,并且保持于原来在针筒上的位置。在注射过程中,使用者可能将芯杆18和活塞16来回抽动,这并不影响注射器的使用功能。在图4中,注射过程结束,活塞16到达针筒10的最远端。联结器24和26重新结合在一起。但是如下文所述,这时它们形成一个永久性的连接。这个连接间的作用力大于由凸起28和环形凹槽14形成的针管20和针筒10的作用力。当针管20被从患者体内回抽,使用者欲将注射器处理,其将芯杆18回抽至图5所示位置。正是由于联结器24和26间的这种永久性咬合,针管20也同时被回抽,直至针尖被保护在针筒的端口内,这就避免了任何人受到针尖刺伤的可能。当一个使用者或者他人现在如果再次向前方移动芯杆18和活塞16,并且欲吸入液体,永久性的咬合连接使得针管20随着活塞的回抽而一起移动。在此过程中,锥头30退后至端口12内,空气通过针筒内针管20和端口12间的环状间隙吸入,针管内无负压形成,自然也就不会有液体吸入。通过这种方式,注射器被禁止二次使用。联结器22在图6和图7中被详细显示。图6显示连接自由连接状态与图1中相对应。联接器24作为一个整体,呈钟状,开口朝向活塞16,其壁的边缘部分由通过断流器34至少向两个方向散开。每个断流器34由一个舌簧36和联结24组成,并向活塞自由凸出。如图6所示,舌簧被轻微压缩,并被凹隙38种的弹性线加压。在这种情况下,舌簧36存在于活塞16和联结器24之间发挥隔离作用。活塞面的联结器26直接面向活塞,形成一个项圈围绕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施瓦茨比希
申请(专利权)人:J·施瓦茨比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