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器及其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5328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接器及其端子,该转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和一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前表面向前凸伸出一舌板,舌板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槽,绝缘本体后表面向内开设有一后插接口;若干端子均具有一固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固持部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下弯折并向前下方延伸然后再向上弯折并向前上方延伸的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收容于端子槽内且弹性的凸伸出舌板的一表面;各固持部的后端缘均连接有一向后呈水平延伸的第二接触部,各第二接触部均凸伸出后插接口的前壁并收容于后插接口内;遮蔽壳体套设于绝缘本体外,遮蔽壳体的前端与舌板围设形成一前插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接器结构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高生产效率和低成本的转接器及其端子
技术介绍
汽车里的数据需要通过相应的连接器通过转接头传输给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现有的转接头采用的是将两个连接器通过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刷电路板)连接在一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但在上述转接器将两个连接器连接在一起需用PCB,制作成本大大提高,同时PCB与两个连接器间需通过SMT(SurfaceMountedTechnology表面组装技术)焊接,不但增加焊锡、测试等成本,也给制造带来难度,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高生产效率和低成本的转接器及其端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转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和一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前表面向前凸伸出一舌板,舌板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槽,绝缘本体后表面向内开设有一后插接口;若干端子均具有一固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固持部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下弯折并向前下方延伸然后再向上弯折并向前上方延伸的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收容于端子槽内且弹性的凸伸出舌板的一表面;各固持部的后端缘均连接有一向后呈水平延伸的第二接触部,各第二接触部均凸伸出后插接口的前壁并收容于后插接口内;遮蔽壳体套设于绝缘本体外,遮蔽壳体的前端与舌板围设形成一前插接口。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持部具有一基板,基板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上弯折再向前上方斜向延伸的连接部,连接部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向前弯折并呈水平延伸的前固持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连接于前固持部的前端缘;所述基板的后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下弯折再向下后方斜向延伸最后再向后延伸的后固持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连接于后固持部的后端缘。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前绝缘体和一固设于前绝缘体后表面的后绝缘体,所述舌板从前绝缘体前表面的上部向前凸伸而成,舌板的下端面开设有若干前后延伸并呈横向排列的贯穿前绝缘体后表面的所述端子槽;所述端子的基板、连接部、前固持部及后固持部的前部固设于前绝缘体的端子槽后部内,第一接触部收容端子槽的前部并弹性的凸伸出舌板的下表面。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后绝缘体前表面的中部开设有若干呈横向排列并贯穿至后插接口的端子固定孔,所述后固持部的后部固设于端子固定孔内。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前绝缘体的后表面向内开设有至少一固持孔,所述后绝缘体的前表面凸设有至少一固定柱;所述后绝缘体的前表面抵顶于前绝缘体的后表面,固定柱固设于固持孔内。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前绝缘体左右两侧面的中部均开设有一贯穿前绝缘体后表面的卡槽;所述后绝缘体前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向前凸设有一弹性卡扣,两弹性卡扣分别卡设于一卡槽内。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各端子槽前壁的上部均向前开设一限位凹槽,所述各第一接触部的末端缘均连接有一向前呈水平延伸的限位片,所述各限位片分别收容于一限位凹槽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转接器端子,包括一固持部、一第一接触部和一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连接于固持部的前端缘,其先向下弯折并向前下方延伸然后再向上弯折并向前上方延伸;第二接触部连接于固持部的后端缘并向后呈水平延伸。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持部具有一基板,基板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上弯折再向前上方斜向延伸的连接部,连接部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向前弯折并呈水平延伸的前固持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连接于前固持部的前端缘;所述基板的后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下弯折再向下后方斜向延伸最后再向后延伸的后固持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连接于后固持部的后端缘。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末端缘连接有一向前呈水平延伸的限位片。如上所述,本技术转接器不需要通过SMT将两个连接器焊接于PCB上并可实现转接功能,结构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转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本技术转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本技术转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转接器没有遮蔽壳体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转接器没有遮蔽壳体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6为图1所示本技术转接器VI-VI线的剖面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转接器100绝缘本体10前绝缘体11缺槽111固持孔112卡槽113后绝缘体12后插接口121端子固定孔122固定柱123上开槽124支撑块125下开槽126弹性卡扣127舌板13端子槽14限位凹槽141端子20固持部21基板211连接部212前固持部213后固持部214第一接触部22第二接触部23限位片24遮蔽壳体30前卡持弹片31后卡持弹片32前插接口40。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及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转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0、若干端子20和一遮蔽壳体30。请参阅图2、图3和图6,所述绝缘本体10的前表面向前凸伸出一舌板13,绝缘本体10的后表面向内开设有一后插接口121。具体地,绝缘本体10包括一前绝缘体11和一固设于前绝缘体11后表面的后绝缘体12,所述舌板13从前绝缘体11前表面的上部向前凸伸而成,舌板13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前后延伸并呈横向排列的贯穿前绝缘体11后表面的端子槽14,各端子槽14前壁的上部均向前开设一限位凹槽141,前绝缘体11上表面的后部开设一与端子槽14连通的缺槽111,前绝缘体11的后表面向内开设有至少一固持孔112,前绝缘体11左右两侧面的中部均开设有一贯穿前绝缘体11后表面的卡槽113。所述后插接口121从后绝缘体12的后表面向内开设而成,后绝缘体12前表面的中部开设有若干呈横向排列并贯穿至后插接口121的端子固定孔122。后绝缘体12的前表面于端子固定孔122的外围凸设有至少一固定柱123,后绝缘体12上表面的前部向下开设有一与后插接口121连通的上开槽124,上开槽124的底壁向上凸伸出一与后绝缘体12上表面平齐的支撑块125。后绝缘体12下表面的前部向内开设有与后插接口121连通的下开槽126。后绝缘体12前表面的左右两侧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和一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前表面向前凸伸出一舌板,舌板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槽,绝缘本体后表面向内开设有一后插接口;若干端子均具有一固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固持部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下弯折并向前下方延伸然后再向上弯折并向前上方延伸的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收容于端子槽内且弹性的凸伸出舌板的一表面;各固持部的后端缘均连接有一向后呈水平延伸的第二接触部,各第二接触部均凸伸出后插接口的前壁并收容于后插接口内;遮蔽壳体套设于绝缘本体外,遮蔽壳体的前端与舌板围设形成一前插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和
一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前表面向前凸伸出一舌板,舌板上开设
有若干端子槽,绝缘本体后表面向内开设有一后插接口;若干
端子均具有一固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固持部的前端缘连接有
一先向下弯折并向前下方延伸然后再向上弯折并向前上方延伸的
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收容于端子槽内且弹性的凸伸出舌板的一
表面;各固持部的后端缘均连接有一向后呈水平延伸的第二接触
部,各第二接触部均凸伸出后插接口的前壁并收容于后插接口内;
遮蔽壳体套设于绝缘本体外,遮蔽壳体的前端与舌板围设形成
一前插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具有
一基板,基板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上弯折再向前上方斜向延伸的
连接部,连接部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向前弯折并呈水平延伸的前固持
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连接于前固持部的前端缘;所述基板的后端缘
连接有一先向下弯折再向下后方斜向延伸最后再向后延伸的后固
持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连接于后固持部的后端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
括一前绝缘体和一固设于前绝缘体后表面的后绝缘体,所述舌板从
前绝缘体前表面的上部向前凸伸而成,舌板的下端面开设有若干前
后延伸并呈横向排列的贯穿前绝缘体后表面的所述端子槽;所述端
子的基板、连接部、前固持部及后固持部的前部固设于前绝缘体的
端子槽后部内,第一接触部收容端子槽的前部并弹性的凸伸出舌板
的下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绝缘体前
表面的中部开设有若干呈横向排列并贯穿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茅永刚卢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