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蟹水循环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252339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观赏蟹水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及辅助设备;所述第一过滤层及第二过滤层位于水道近出水口一端,水流经出水口先通过第一过滤层,接着通过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为活性炭滤芯,所述第二过滤层为PP熔喷滤芯。所述观赏蟹水循环养殖系统,水体通过过滤循环得到充分再利用,大幅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此外,通过设置第一过滤层活性炭滤芯及第二过滤层PP熔喷滤芯对水体进行过滤,能够有效过滤除去水体中的杂质,为观赏蟹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大大提高观赏蟹的养殖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养殖的
,特别涉及观赏蟹水循环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观赏蟹成为越来越多家庭饲养的对象。然而目前国内对于构建生态养殖塘还处于较初级阶段,主要手段是养殖模式调整,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放养底栖滤食性鱼类、优化饵料构成和投放方式来提升整体水质。单纯的养殖模式调整,往往不能够满足高密度养殖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长期采取引水换水、投加药剂、增氧曝气等措施。引水换水需要有充足、方便的清洁水源作为换水水源,同时存在水质稳定程度差、污染转移等缺点;投加化学或微生物药剂存在资金投入大、水质易反复、有二次污染等问题;人工曝气存在能耗高,处理费用高等不足。随着人类对生态要求的不断提高,循环水养殖模式以其自身特征收到广泛关注,市场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环保、安全可靠的观赏蟹水循环养殖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观赏蟹水循环养殖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观赏蟹水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及辅助设备;所述养殖池为正方形、矩形或圆形的混凝土结构,养殖池的深度为0.6-1.2m;所述进水口设置于养殖池一侧的下半部;所述出水口设置于养殖池进水口相对面一侧的上半部;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连接有水道,所述水道间设置有水泵,所述水道间还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排污口设置于养殖池的底部,排污口处还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过滤层及第二过滤层位于水道近出水口一端,水流经出水口先通过第一过滤层,接着通过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为活性炭滤芯,所述第二过滤层为PP熔喷滤芯。且有,所述养殖池为一个或多个串联组成。再有,所述养殖池底部铺设一层细砂,所述细砂的粒径为0.25-0.35mm。另,所述流量控制阀与自动控制器连接。同时,所述流量控制阀调节水的流速为0.3-1.2m/s。另有,所述活性炭滤芯每半年更换一次,所述PP熔喷滤芯每三个月更换一次。且,所述辅助设备为消毒装置、增氧装置、控温装置及照明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观赏蟹水循环养殖系统,水体通过过滤循环得到充分再利用,大幅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观赏蟹水循环养殖系统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与自动控制器,能够自动控制水循环的流速;(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观赏蟹水循环养殖系统,通过设置第一过滤层活性炭滤芯及第二过滤层PP熔喷滤芯对水体进行过滤,PP熔喷滤芯是采用无毒无味的聚丙烯粒子,经过加热熔融、喷丝、牵引、接受成形而制成的管状滤芯,PP熔喷滤芯在水净化中使用,纳污能力强,使用寿命长,成本低,能够有效过滤除去水体中的杂质,为观赏蟹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大大提高观赏蟹的养殖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观赏蟹水循环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养殖池、2为进水口、3为出水口、4为排污口、5为第一过滤层、6为第二过滤层、7为水道、8为水泵、9为消毒装置、10为增氧装置、11为控温装置、12为照明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观赏蟹水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1、进水口2、出水口3、排污口4、第一过滤层5、第二过滤层6及辅助设备;所述养殖池1为矩形的混凝土结构,养殖池1的深度为0.8m;所述进水口2设置于养殖池1一侧的下半部;所述出水口3设置于养殖池1进水口2相对面一侧的上半部;所述进水口2与出水口3之间连接有水道7,所述水道7间设置有水泵8,所述水道7间还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排污口4设置于养殖池1的底部,排污口4处还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过滤层5及第二过滤层6位于水道7近出水口3一端,水流经出水口3先通过第一过滤层5,接着通过第二过滤层6,所述第一过滤层5为活性炭滤芯,所述第二过滤层6为PP熔喷滤芯。且有,所述养殖池1为一个。再有,所述养殖池1底部铺设一层细砂,所述细砂的粒径为0.30mm。另,所述流量控制阀与自动控制器连接。同时,所述流量控制阀调节水的流速为0.8m/s。另有,所述活性炭滤芯每半年更换一次,所述PP熔喷滤芯每三个月更换一次。且,所述辅助设备为消毒装置9、增氧装置10、控温装置11及照明装置12。实施例2一种观赏蟹水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1、进水口2、出水口3、排污口4、第一过滤层5、第二过滤层6及辅助设备;所述养殖池1为正方形的混凝土结构,养殖池1的深度为0.6m;所述进水口2设置于养殖池1一侧的下半部;所述出水口2设置于养殖池1进水口2相对面一侧的上半部;所述进水口2与出水口3之间连接有水道7,所述水道7间设置有水泵8,所述水道7间还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排污口4设置于养殖池1的底部,排污口4处还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过滤层5及第二过滤层6位于水道7近出水口3一端,水流经出水口3先通过第一过滤层5,接着通过第二过滤层6,所述第一过滤层5为活性炭滤芯,所述第二过滤层6为PP熔喷滤芯。且有,所述养殖池1为一个。再有,所述养殖池1底部铺设一层细砂,所述细砂的粒径为0.25mm。另,所述流量控制阀与自动控制器连接。同时,所述流量控制阀调节水的流速为0.3m/s。另有,所述活性炭滤芯每半年更换一次,所述PP熔喷滤芯每三个月更换一次。且,所述辅助设备为消毒装置9、增氧装置10、控温装置11及照明装置12。实施例3一种观赏蟹水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1、进水口2、出水口3、排污口4、第一过滤层5、第二过滤层6及辅助设备;所述养殖池1为圆形的混凝土结构,养殖池1的深度为1.2m;所述进水口2设置于养殖池1一侧的下半部;所述出水口3设置于养殖池1进水口2相对面一侧的上半部;所述进水口2与出水口3之间连接有水道7,所述水道7间设置有水泵8,所述水道7间还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排污口4设置于养殖池1的底部,排污口4处还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过滤层5及第二过滤层位于水道近出水口一端,水流经出水口先通过第一过滤层5,接着通过第二过滤层6,所述第一过滤层5为活性炭滤芯,所述第二过滤层6为PP熔喷滤芯。且有,所述养殖池1为两个串联组成。再有,所述养殖池1底部铺设一层细砂,所述细砂的粒径为0.35mm。另,所述流量控制阀与自动控制器连接。同时,所述流量控制阀调节水的流速为1.2m/s。另有,所述活性炭滤芯每半年更换一次,所述PP熔喷滤芯每三个月更换一次。且,所述辅助设备为消毒装置9、增氧装置10、控温装置11及照明装置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观赏蟹水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及辅助设备;所述养殖池为正方形、矩形或圆形的混凝土结构,养殖池的深度为0.6‑1.2m;所述进水口设置于养殖池一侧的下半部;所述出水口设置于养殖池进水口相对面一侧的上半部;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连接有水道,所述水道间设置有水泵,所述水道间还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排污口设置于养殖池的底部,排污口处还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过滤层及第二过滤层位于水道近出水口一端,水流经出水口先通过第一过滤层,接着通过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为活性炭滤芯,所述第二过滤层为PP熔喷滤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观赏蟹水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及辅助设备;
所述养殖池为正方形、矩形或圆形的混凝土结构,养殖池的深度为0.6-1.2m;
所述进水口设置于养殖池一侧的下半部;
所述出水口设置于养殖池进水口相对面一侧的上半部;
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连接有水道,所述水道间设置有水泵,所述水道间还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所述排污口设置于养殖池的底部,排污口处还设置有阀门;
所述第一过滤层及第二过滤层位于水道近出水口一端,水流经出水口先通过第一过滤层,接着通过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为活性炭滤芯,所述第二过滤层为PP熔喷滤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赏蟹水循环养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蟹家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